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人格障礙及其常見類型

      轉自BBS 水木清華站 (Tue Apr 27 17:16:27 2004)
    人格障礙在人格理論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人格理論最終都要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治療理論。下面將介紹一些常見的人格障礙類型。
    人格的內容,一般認為包括個人的能力、氣質、興趣、愛好、傾向性等。通常認為,人格是在生理素質的基礎上,通過社會、文化等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在精神醫學中,“人格” 一般不包括智力。
    人格最重要的特征,可從氣質和性格兩方面表現出來。如果一個人的行為、活動對于其所處的時代、環境來說被大多數人所反對,或在其內心體驗中存在由于人格特點所引起的持久痛苦,這個人就很可能有人格障礙了。人格障礙,亦稱變態人格。著名的精神病學家施奈德對人格障礙的定義是:人格障礙是一種人格異常,由于其人格的異常而妨礙其人際關系,甚至給社會造成危害,或給本人帶來痛苦。
    根據文獻記載,最早的人格障礙例子是由大約200年前一個法國人所描述的。這個人格障礙者是一個性情極暴躁的男性。有一個女性,只因言語不慎觸怒了他,便被他投入井中淹死。據載,他小時候,母親對他有求必應,稍不遂愿,他就大叫大罵。長大后,他更加專橫跋扈,連家犬稍不如意,也被他活活踢死。現在看來,這個病例很可能是個“反社會性人格障礙”者。
    研究人格障礙問題日益受到精神病學及其他方面的重視,究其原因,可從下述幾方面看出:
    ①人格障礙本身構成一個臨床問題,需要精神醫生的處理,尤其在司法精神病學方面.更是如此。
    ②對每一位患者作出人格特點的評定是必要的。一個人的人格特點,不僅影響疾病的發生、發展,而且影響疾病的預后。
    ③對人格特點的研究,在文學、哲學、心理學方面,有重大的理論意義。
    綜合而言,臨床上發現的人格障礙者,大多有下述幾個特點:
    1.一般于早年有不同于大多數兒童的跡象,至青春期前后.畸形開始明顯化。
    2.其人格明顯偏離正常限度,而且各人格特點間互不協調。
    3.社會適應不良和內心痛苦。
    4.矯正比較困難。

(一)強迫性人格障礙
    強迫性人格障礙者的特點是,在待人接物以及對自己時,有一種求全和固執的表現,而且,這種表現涉及面廣、相對穩定。在生活中,這種人處處以“正人君子”自居,不茍育笑。他們總是把標準定得太高。因此,常常因為自己有一點錯誤面陷入深深的痛苦。工作上,他們由于相信某一既成模式,因而不能容忍任何變化。他們行為刻板,缺乏想象力。在決斷事情時往往需要思慮再三.有時則因此而誤事。在家庭和個人生活上,這些特點也較為顯著,他們表達情感的能力較差,對一些小節卻投人太多的精力,如桌椅的擺設等。有些人還有潔癖,容不得一絲纖塵。有的則如“葛朗臺”一樣吝嗇,明知無用的東西也下愿扔掉。
    按照《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強迫型人格障礙的癥狀表現如下:
    1.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無缺、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因而有時反會影響工作的效率。
    2.不合理地堅持別人也要嚴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則心里很不痛快,對別人做事很不放心。
    3.猶豫不決,常推遲或避免作出決定。
    4.常有不安全感,窮思竭慮.反復考慮計劃是否得當,反復核對檢查,惟恐疏忽和差錯。
    5. 拘泥細節,甚至生活小節電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規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
    6.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滿足的體驗,相反容易悔恨和內疚。
    7.對自己要求嚴格,過分沉溺于職責義務與道德規范,無業余愛好,拘謹吝嗇,缺少友誼往來。
    患者狀況至少要符合以上項目中的三項,方可診斷為強迫型人格障礙。
    強迫性人格障礙者的早年家庭環境一般較好,但其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往往過分嚴厲、苛刻,動輒責備、訓斥。幼年時期受到較強的挫折和刺激,也可能產生強迫型人格。
    在精神科臨床上,有一種強迫性神經癥,其主要表現是有各種強迫意向、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如強迫懷疑、強迫檢查等,明知不必要,但控制不住,病人因此感到很痛苦。精神病學家發現,強迫性神經癥病人中,約有3/4在病前有強迫性人恪,可見,二者關系是密切的。除此外,強迫性人格障礙者較易患抑郁癥,這也是應引起注意的。

(二)偏執性人格障礙
    偏執型人格又稱妄想型人格。其行為特點常常表現為:極度的感覺過敏,對侮辱和傷害耿耿于懷;思想行為固執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狹隘、愛妒忌,對別人獲得成就或榮譽感到緊張不安;自以為是,自命不凡,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慣于把失敗和責任歸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學習上往往言過其實;同時又很自卑,總是過多過高地要求別人,但從來不信任別人,認為別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確、客觀地分析形勢,有問題易從個人感情出發,主觀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懷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這種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與朋友、同事相處融洽。
    按照《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偏執型人格的主要特征如下:
    1.廣泛猜疑,常將他人無意的、非惡意的甚至友好的行為誤解為敵意或歧視,或無足夠根據,懷疑會被人利用或傷害,因此過分警惕與防衛。
    2.將周圍事物解釋為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陰謀”,并可成為超價觀念。
    3.易產生病態嫉妒。
    4.過分自負,若有挫折或失敗則歸咎于人,總認為自已正確。
    5.好嫉恨別人。對他人過錯不能寬容。
    6.脫離實際地好爭辯與敵對,固執地追求個人不夠合理的“權利”或利益。
    7.忽視或不相信與患者不相符合的客觀證據.因而很難以說理或用事實來改變患者的想法。
    患者的癥狀至少要符合上述項目中的三項,才可以診斷為偏執型人格障礙。偏執型人格者很少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偏執行為持否認態度。偏執型人格障礙患者中以男性較多見,且以膽汁質或外向型性格的人居多。

(三)分裂型人格障礙
    分裂型人格障礙患者主要表現出缺乏溫情,難以與別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系,因此他們的人際關系一般很差。他們不能享受人間的情感樂趣,也缺乏表達人類細膩情感的能力,因此大多數分裂型人格患者獨身,即使結婚也多以離婚告終。一般這類人對別人的意見漠不關心,過著孤獨寂寞的生活一其中有些人.可以有一些業余愛好,但多是閱讀、欣賞音樂、思考這類安靜、被動的活動,部分人還可能一生沉醉于某種專業,做出較高的成就。但從總體來說,這類人生活平淡,刻板,缺乏創造性和蝕立性。這類人的性欲淡漠也很突出。他們的內心世界極為廣闊,常常想入非非,但常缺乏相應的情感內容,缺乏進取心。他們以冷漠無情來應付環境,逃避現實,但他們的與世無爭的外表并不能壓抑其內心的焦慮和痛苦。
    按照《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分裂型人格障礙的特征如下:
    1.有離奇的信念,或與文化背景不相稱的信念,如相信透視力、心靈感應、特異功能和第六感官等。
    2.奇怪的、反常的或特殊的行為或外貌,如服飾奇特、不修邊幅、行為不合時宜、習慣或目的不明確。
    3.言語怪異,如離題、用詞不妥、繁簡失當、表達意見不清,并非文化程度或智能障礙等因素所引起。
    4.不尋常的知覺體驗,如有過性的錯覺、幻覺、看見不存在的人。
    5.對人冷淡,對親屬也不例外,缺少溫暖體貼。
    6.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動的情感體驗。
    7.多單獨活動,主動與人交往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觸,除一級親屬外無親密友人。
    患者的癥狀至少要符合上述項目中的三項,才可以診斷為分裂型人格障礙:
    分裂型人格障礙的形成一般與人的早期心理發展有很大關系。人類個體出生以后,有很長一段時問不能獨立,需要父母的照顧,在這種過程中,兒童與父母的關系占重要地位,兒童就是在與父母的關系中建立自己的早期人格的。在成長過程中,盡管每個兒童不免要受到一些指責,但只要他感覺到周圍有人愛他,就不會產生心理上的偏差。但如果終日不斷被罵、被批評,得不到父母的愛,兒童就會覺得自己毫無價直。更進一步,如父母對子女不公正,就會使兒童是非觀念不穩定,產生心理上的焦慮和敵對情緒,有些兒童因此而分離、獨立、逃避與父母身體和情感的接觸,進而逃避與其他人和事物的接觸,這樣就極易形成分裂型人格。

(四)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反社會型人格也稱精神病態或社會病態、悖德性人格等。在人格障礙的各種類型中,反社會性人格是心理學家所最為重視的。患者的共同心理特征是:情緒的爆發性,行為的沖動性,對社會和他人冷酷、仇視、缺乏好感和同情心,缺乏責任感,缺乏愧疚悔改之心,不顧社會道德法律準則和一般公認的行為規則,經常發生反社會行為,不能從挫折與懲罰中吸取教訓,缺乏焦慮感和罪惡感。
    心理學家克萊克利在其《正常的假面具》中對反社會人格的特征做了系統的闡述,提出了下列16個明顯特征:
    1.外表迷人,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智力水平。初次相識給人很好的印象,能幫助別人消除憂煩、解決困難。
    2.沒有通常被人認為是精神病狀的非理性和其他表現,沒有幻覺、妄想和其他思維障礙。
    3.沒有神經癥性焦慮;對一般人心神不寧的情緒感覺不敏感。
    4.他們是不可靠的人,對朋友無信義,對妻子(丈夫)不忠實。
    5.對事情不論大小,都無責任感。
    6.無后悔之心,也無羞恥之感。
    7.有反社會行為但缺乏契合的動機,敘述事實真相時態度隨便,即使謊言將識破也是泰然自若。
    8.判別能力差,常常不能吃一塹長一智。
    9.病態的自我中心,自私,心理發育不成熟,沒有愛和依戀能力。
    10.麻木不仁,對重要事件的情感反應淡漠。
    11.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不能自知問題的性質。
    12.對一般的人際關系無反應。
    13.作出幻想性的或使人討厭的行為。對他人給予的關心和善意無動于衷。
    14.無真正企圖自殺的歷史。
    15.性生活輕浮、隨便,方式與對象都與本人不相稱,有性順應障礙。
    16.生活無計劃,除了老是和自己過不去外,沒有任何生活規律,沒有穩定的生活目的。他們的犯罪行為也是突然進發的,而不是在嚴密計劃和準備下進行的。
    上述這些反社會人格特征都是在青年早期就出現了,最晚不遲于25歲。在上述特征中,特別重要的是無責任感和無羞恥心。一般來說,反社會人格障礙者在童年時期就有所表現。30歲以后,大約有30%一40%的患者有緩解或明顯的改善。
    產生反社會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有:早年喪失父母或雙親離異、養子、先天體質異常、惡劣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的影響,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等。
    一般認為,家庭破裂、兒童被父母拋棄和受到忽視,從小缺乏父母在生活和情感上的照顧和愛護,是反社會型人格形成和發展的豐要社會因素。兒童被父母拋棄和受到忽視有兩種含義:一是指父母對孩子冷淡.情感上疏遠.這就使兒童雖然在形式上學習到r社會生活的某些要求,但對其理解和分擔他人的情感的能力得不到應有的發展。二是指父母的行為或父母對孩子的要求缺乏一致性。父母對孩子喜怒無常、賞罰不定。兒童對同伴的引誘缺乏抵抗力,對過錯缺乏內在愧疚等現象都是由于他人賞罰的不一致性.本人善惡價值的判斷自相矛盾而造成的。

(五)攻擊型人格障礙
    攻擊性人格障礙是一種以行為與情緒有明顯沖動性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礙,又稱為爆發型或沖動型人格障礙.其特點主要如下:
    I.情緒急躁易怒.存在無法自控的沖動和驅動力。
    2.性格上常表現出向外攻擊、鹵莽和盲動性。
    3.沖動的動機形成可以是有意識的,亦可以是無意識的.
    4.行動反復無常,可以是有計劃的,亦可以是無計劃的行動之前有強烈的緊張感,行動之后體驗到愉快、滿足或放松感,無真正的悔恨、自責或罪惡感。
    5.心理發育不健全和不成熟,經常導致心理不平衡。
    6.容易產生不良行為和犯罪的傾向。
    上述表現是主動攻擊型的表現。還有一種被動攻擊型,它主要的特征是以被動的方式表現其強烈的攻擊傾向。這些人外表被動,內心卻充滿攻擊性。比如,不聽指導,拖延時間,故意拆臺使工作無法進行等。主動攻擊型人格障礙與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相似,但主動攻擊型人格呈現出較為持久的攻擊言行,缺乏自控能力,主要表現為對他人的攻擊沖動。反社會型人格主要表現對他人和社會的反抗言行,而且明知故犯,屢教不改。總之,主動攻擊型人格的行為特點是自控能力低,而反社會型人格則以行為不符合社會規范為特征。
    攻擊型人格障礙主要是由以下幾個原因導致的:
    1.生理原因:一些生理學家提出,小腦成熟延遲.傳遞快感的神經通道發育受阻.因而難于感受和體驗愉快與安全,可能是攻擊行為發生的因素。有人報告,暴力犯罪者中腦電波異常多見,特別是顳葉的慢波活動與正相尖波。另外,攻擊行為還與人體內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過多有關。
    2.心理原因:對男性角色的片面理解,強調男子的果敢、義氣、力量、善攻擊等特征;因自卑心理而以沖動、好斗為補償方式;自尊心受挫折。
    3.家庭原因:被父母溺愛的兒童往往個人意識太強,受到限制容易采取“還擊”;專制型家庭中兒童常遭到打罵,心理受到壓抑,一旦爆發,往往會選擇較為激烈的行為來發泄積怨
    4.社會原因:宣揚暴力的各種傳媒工具和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

(六)癔癥型人格障礙
    癔癥型人格又稱表演型人格或歇斯底里人格。其典型的特征表現為心理發育的不成熟性.特別是情感過程的不成熟。其表現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引人注意,情緒帶有戲劇性色彩;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情感易變化,視玩弄別人為達到自我目的的手段;高度的自我中心。此外,此類患者還有性心理發育不成熟,表現為性冷淡或性過分敏感。女性患者往往天真地表現性感,用過分嬌羞樣誘惑他人。具有這種人格的人的最大特點是做作、情緒表露過分.總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此類型人格障礙多見于女性,尤其以中青年女性為常見,一般年齡都在25歲以下。
    按照《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癔癥型人格障礙患者至少具有以下項目中的三項:
    1.表情夸張像演戲一樣,裝腔作勢,情感體驗膚淺。
    2.暗示性高,易受他人的影響。
    3.自我中心,強求別人符合他的需要或意志.不如意就給別人難堪或強烈不滿。
    4.經常渴望表揚和同情,感情易波動。
    5.尋求刺激,過多地參加各種社交活動、
    6.需要別人經常注意,為了影起注意,不惜嘩眾取寵,危言聳聽,或在外貌和行為方面表現得過分吸引他人。
    7.情感反應強烈易變,完全按個人的情感判斷好壞。
    8.說話夸大其詞,摻雜幻想情節,缺乏具體的真實細節,難以核對。
     癔癥型人格障礙產生的原因目前尚缺乏研究,一般認為與早期家庭教育有關。父母溺愛孩子,使孩子受到過分保護,造成生理年齡與心理年齡不符.心理發展嚴重滯后.停留在少兒期的某個水平。另外,患者的心理常有暗示性和依賴性,也可能是這類人格產生的原因之一。
    一般來說.這種類型的患者的人格障礙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的成熟而癥狀減輕。

(七)回避型人格障礙
    回避型人格障礙又稱逃避型人格,其量大的特征是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多采取回避態度或無能應付。美國《精神障礙的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對回避型人格的特征的描述如下: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評或不贊同而受到傷害。
    2.除了至親之外,沒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僅有一個)。
    3.除非確信受歡迎,一般總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務之中一
    4.行為退縮,對需要人際交往的社會活動或工作總是盡量逃避。
    5.心理自卑,在社交場合總是緘默無語,怕惹人笑話,怕回答不出問題。
    6.敏感羞澀,害怕在別人面前露出窘態。
    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規之中的事時,總是夸大潛在的困難、危險或可能的冒險。
    只要滿足其中的四項,即可診斷為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障礙的行為退縮性與分裂型人格障礙的行為退縮性不同。前者并不安于或欣賞自己的孤獨,不與人來往并非出于自己的心愿。
    回避性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心理學家認為,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時期,由于無能而產生的不勝任和痛苦的感覺.也包括一個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記憶力、性格等)而產生的輕視自己、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自卑感產生的原因主是對自己認識不足,過低地估計自己.或是因為不能承受挫折的打擊.變得消極悲觀而自卑。

(八)依賴型人格障礙
    依賴型人格者對親近與歸屬有過分的渴求,這種渴求是強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美國《精神障礙的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對依賴型人格特征的描述如下:
    1.在沒有從他人處得到大量的建議不保證之前,對日常事務不能作出決策。
    2.無助感。讓別人為自己作大多數的重要決定,如在何處生活,該選擇什么職業等。
    3.被遺棄感。明知他人錯了,也隨聲附和,因為害怕被別人拋棄。
    4.無獨立性,很難單獨展開計劃或做事。
    5.過度容忍,為討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6.獨處時有不適和無助感,或竭盡全力以逃避孤獨:
    7.當親密的關系終止時感到無助或崩潰。
    8.經常被遭人遺棄的念頭折磨。
    9.很容易因未得到贊許或遭到批評而受到傷害。
    只要滿足上述特征中的五項,即可診斷為依賴型人格。
    心理學家霍妮在探討依賴型人格時,指出這種類型的人有幾個特點:①深感自己較弱無助,有一?種“我多渺小可憐”的感覺。當要自己拿主意時,便感到一籌莫展;②理所當然地認為別人比自己優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更高明。③無意識地傾向于以別人的看法來評價自己。
    依賴型人格源于人類發展的早期。幼年時期兒童離開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兒童印象中保護他、養育他、滿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萬能的,他必須依賴父母,總怕失去了這個保護神:這時如果父母過分溺愛,鼓勵子女依賴父母,不讓他們有長大和自立的機會,以致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理就會逐漸產生對父母或權威的依賴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總是靠他人來作決定,終身不能負擔起獨立進行各項任務工作的責任.形成依賴型人格。

(九)自戀型人格障礙
   對自戀型人格障礙的診斷,目前尚無完全一致的標準。一般認為其特征主要如下:
    1.對批評的反應是憤怒、羞愧或感到恥辱(盡管不一定當即表露出來)。
    2.喜歡指使他人,要他人為自己服務。
    3.過分自高自大,對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辭,希望受人特別關注。
    4.堅信他關注的問題是世上獨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5.對無限的成功、權力、榮譽美麗或理想愛情有非分的幻想。
    6.認為自己應享有他人沒有的特權。
    7.缺乏同情心。
    8.渴望持久的關注與贊美。
    9.有很強的嫉妒心。
    只要表現其中的五項,就可診斷為自戀型人格。
    自戀型人格在很多方面與癔癥型人格的表現相似,如情感戲劇化,有時還喜歡進行性挑逗等。二者的不同之處住于,癔癥型人格者性格外向、熱情,而自戀型的人格者性格內向、冷漠。自戀型人格大多表現為自我重視、夸大,缺乏同情心。對別人的評價過分敏感等。他們一聽到別人的贊美就沾沾自喜,反之則暴跳如雷。他們對別人的才智非常嫉妒,在和別人相處時,很少能設身處地地理解別人的情感與需要。由于缺乏同情心,所以他們的人際關系很糟,容易產生孤獨和抑郁的心情,加之他們有不切實際的高目標,往往易在各方面遭到失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反社會型人格
【心理學科】極度危險人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SPD)
人格障礙
關于人格障礙(二)
人格健康
分裂樣人格障礙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游戏| 沙田区| 大安市| 芜湖县| 海盐县| 泸西县| 南雄市| 土默特右旗| 师宗县| 吉安市| 葫芦岛市| 台北市| 运城市| 西林县| 乡宁县| 永兴县| 江安县| 甘德县| 突泉县| 横峰县| 璧山县| 六枝特区| 涟源市| 广元市| 延安市| 阿克陶县| 讷河市| 松江区| 永嘉县| 万年县| 闻喜县| 治多县| 石渠县| 滕州市| 鄂托克前旗| 黑龙江省| 商河县| 定远县| 巴林右旗| 宽城| 黎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