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效課堂中,課堂展示無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課堂上的“交流展示”環節絕不能是預習的重復,而應是學生預習之后的延續和發展。如何讓課堂展示成為課堂上師生共同創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潛能的時空,點燃學生智慧的重要抓手,讓課堂展示在課堂教學中也變得高效,避免出現為了展示而展示的現象,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本人根據我校多年來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就構建高效課堂展示的細節談談以下幾點體會,僅供大家參考。
一、氛圍
精心為高效的課堂展示營造氛圍,筆者認為需要在讓學生“敢展示,會展示”上下功夫。所謂的“敢展示”,就是指教師注意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積極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精神上自由,有表現的欲望,只有這樣,針對學習內容,學生有感才會發,有疑問才會表達出來,展示才能真正的成為觀點的交流、智慧的碰撞。而所謂的“會展示”,一方面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找到帶有普遍意義和近似性的“問題”進行展示,讓學生找到容易出現歧義的或者核心的知識問題才拿出來做展示,而另一方面,則需要老師教給學生必要的展示的技巧,比如利用圖表比數字更直觀,更形象和具體,比如利用表格展示更易于讓人對相關的數據產生對比等。所以,在教學過程的展示環節,尊重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營造好氛圍,在誘導他們展示,激發出他們積極方面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板書
高效課堂展示,不管是那種具體的展示形式,都應該是非常有條理的。只有這樣的展示,才能把展示者最完整的想法和觀點表達出來,讓聽眾或者是觀眾參與進來。所以,即便是在有電視機或者投影的今天,重視傳統課堂中的板書(注意并不是PPT里一晃而過的總結),利用它的直觀演示和提綱挈領的作用以及展示周期較長的特點,理清當堂知識的學習思路,強化知識點,總結學習內容等方面,更加有利于學生的探究和反思,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等待
不管是那種課堂展示,實際上對學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在課堂展示中,老師學會等待和聆聽,給足學生展示前的思考和反應的時間,至關重要。否則,即便是課堂教學中有展示環節,但老師為了追求“高效”,很容易從過去的“滿堂灌”,變成“滿堂問”、“滿堂說”或者沒有人展示。不恰當的例子,具體的表現為,當學生還在自學,或者讀書、討論的時候,由于老師的急躁冒進,就指名“你問”“他問”“大家問”“你說”“他說”“大家說”,結果,由于學生準備不充分,展示不理想,老師只好重新開始引導重新從頭學習。這樣展示顯然是流于形式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不僅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浪費了時間。
四、解讀
不同的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式是都不一樣的。因此,在課堂展示的過程中,特別是集體展示,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的同時,對學生的展示進行多元化的解讀和引導,使展示始終聚焦在課題中心周圍。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可能出現偏差,這是真實的,正常的,但我們教師不能因為要尊重學生而無視這種偏差,很隨意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應該運用自己的智慧,把這種差異及時地轉化成新的教學資源加以運用,在交流、對話中形成新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