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教在波斯國
作者:生根活佛
依據苯教史書記載,很早以前,波斯國(伊朗)、印度、象雄、吐蕃、漢族、阿富漢、巴基斯坦、木雅、尼泊爾、烏仗那、薩霍爾、克什米爾、不丹、托噶爾、孟加拉、斯里蘭卡、黎域、門隅、契丹、綽木格薩爾、勃律、蒙古、葛邏祿、回紇、阿拉伯等是雍仲苯教與佛教的國家,后來很多地方由于其它宗教破壞與毀滅。比如,阿富汗在9世紀以前是有佛法的國家,9世紀伊斯蘭教徒入侵時,把佛法毀滅了。克什米爾也一樣,在七世紀之前有佛法,但七世紀之后佛教古建筑群因長期被人忽視,面臨毀壞。很多國家苯教佛法遇到其它宗教攻擊與毀滅,一直衰亡,這些國家逐漸變為其它宗教的國家,包括波斯國、阿富漢、巴基斯坦、克什米爾等很多國家,這些地方苯教早就衰亡,他們的歷史書上也不存在苯教的歷史了。這一點不奇怪,因為佛說“諸行無常”,實際上,萬物是有興盛的,也有衰亡的。過去沒有,現在有,過去有,現在不存在,這是正常。另外苯教的歷史太悠久,難以留下文字記載,在一萬六千多年之中世界有很多變化,文明也一樣。另外苯教的歷史書里記載,過去波斯國是個很強大的國家。波斯國有一萬八千年的歷史和文明。現在讀者說:“波斯國是具有近五千余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公元前6世紀,古波斯帝國曾盛極一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為該地區各民族的融合、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公元前4世紀起,伊曾先后遭到希臘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及英俄殖民者的入侵和統治。波斯帝國的興衰及多民族文明的交融,造就了波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波斯帝國在公元前492年希臘和波斯戰爭后逐漸由鼎盛走向衰落。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東侵,征服波斯全境。”同時苯教的文化也走向衰落,加上伊斯蘭教、祆教與穆斯林等的宗教傳入波斯國,苯教佛法與文化遇到這些宗派的排斥和攻擊之后,波斯國的苯教文明逐漸走向外地了。辛饒彌沃在俄摩隆仁傳教佛法時,波斯是個很強大的國家,苯教佛法和文明傳入了波斯國,很興盛,同時代苯教佛法和文明也傳入了象雄和吐蕃地方。這里簡單介紹波斯國的苯教文明如何傳入象雄和吐蕃的過程。
祖師辛饒彌沃如來在波斯國創立的雍仲苯教(一部分)佛法和文明從波斯國廣泛傳播到世界各地,《經典匯集》說:“俄摩隆仁的正藏(經)和蔬藏(論),六國譯師從吉祥神語譯成各國本語與文字”。辛饒彌沃在俄摩隆仁傳教的一切正藏和《三部宣教》的深秘經典,世尊涅槃之后廣泛傳播俄摩隆仁,六國譯師們在于由世尊的法太子穆卻德珠跟前修煉三大智慧與授權雍仲苯之后,六大譯師把苯教經典請回各國,譯成不同文字傳播。關于六譯師事跡《經典匯集》和《根本續日光》說法一致,他們早年受學于穆卻德珠,學識淵博,超人出眾。六譯師即:波斯國譯師穆查扎黑波、象雄國譯師赤托巴匝、松巴國譯師格呼里巴雅、印度國譯師拉達阿卓、漢國譯師列黨昂波、沖國譯師色托解尖。他們如何翻譯呢?吉祥神語來自穆辛拉(如來佛)語,就是俄摩隆仁八王宮里所有人說的語言,從穆辛拉語言譯成三百六十種文字,其中一百六十四種語言在俄摩隆仁,另外一百九十六種語言在俄摩隆仁雪山以外地。
《札雄》中說:“南瞻部言語千種百類,苯教用語三百六十種。”波斯譯師穆雜扎霍波、象雄譯師赤托巴雜、松巴譯師格呼里巴雅三人傳教與波斯散邦登、杰桑祖普、穆祖當饒、穆班丹、穆卡帝納、穆杰巴哇格窘六人。彼六人傳與象雄苯教徒穆科、印度苯教徒勒夏、克什米爾苯教徒札哇邁日建、托噶爾苯教徒巴哇香香、勃律(今新疆南部,西藏阿里北部)苯教徒格德乃洛嘉,譯為五個地方。漢族譯師列黨昂波授教與苯教徒宗拉巴蓋和巴果爾·白若雜納,傳入到漢地。沖譯師色托解尖授與格薩爾阿巴杰讓,松巴穆邦薩當、藏族夏日吾欽、木雅結扎卡偉,此四人譯成本國文字傳誦,《結彌大師傳》說:“神圣法師穆卻時,弘法布教立廟宇,內外經典分百部,持明賢者二十一,聞習弘揚布十方,密法四方中央等,神力傳播以弘揚,圣明賢師譯百文。”
苯教在波斯國傳播的過程分為四:弘期時、弘揚地、弘揚法、弘揚過程
一、弘期時:苯教弘期時可分前弘期時和后弘期時。苯教前弘期時傳播“因苯”。《札雄》說:“苯教前弘期因苯約始于人壽百年前,此后傳果苯。”苯教后弘期時傳播“果苯”。《札雄》說:“果苯始興于人壽九十年。”《息怒根本釋》說:“因果苯興起于九十、八十年間。”這種說法是各國譯師把苯教譯為各國文字弘揚的時間而已。
二、弘揚地:《王統世承彌耳(斯巴局機卡強)》說:”真言苯教傳布東至娘瑪窩科,北至嘉瑪魯蘭,西到納木措林格,南到東木周納波,上群垅銀城以下、下松巴林機金雪和札協勒嘉噶以上有苯教法和苯教徒。”
三、弘揚法:《語釋》說:“神苯、都苯、心苯等三教弘揚廣大。”神苯就是上供養神眾,下布施鬼眾之法(因苯前三);都苯是超度死亡,靈魂引導凈土之法(因苯第四);心苯是為活人解說心的要義,引導解脫之法(果苯,包括顯、密、大圓滿)。
四、弘揚過程:根據史書記載,苯教自波斯俄摩隆仁傳入印度、漢地、象雄。從此三地傳入藏地,《達部》說:”祖師(辛饒彌沃)涅槃之后其經典傳入南方、此后傳入東方,再次傳入北方。”北方是雪域西藏。《乘次第明燈》說:“(苯教)自波斯傳及印度、漢地和象雄,從此三地傳入西藏。所以叫做三變。”那么所有苯教都是三變嗎?也不是,比如天赤七王之際苯教自波斯國直接傳入西藏,《日燈》說:“赤贊德攝政之時,瓊布達札東祖、娘·勒西達日、帕雪札本、祖溫赤珠四人攜金銀往各處求學,翻越九層吉祥山,最后抵達波斯,在波斯被智者散邦登、杰桑等九位譯師和九位賢者和大德多人拜為上師。波斯人很富裕,不缺金銀財寶,但為了表示尊重苯教圣法,供養金銀曼茶羅,請求傳教密法《宣言三部》等正經,熟讀苯教經典,返回時將《八十六大密經》,《三百支密經》、《六萬一千章經》、《觀自性三百六十》三馱、《二十八部大密經》《五百章護法密經》等置入波斯皮袋分別用山羊、共命鳥、蒼鷺、大雕四馱運及西藏,外黑普巴,內見性三百六十三大雕三馱,萬勝、榮巴、饒巴、部巴、革開等金剛乘和護法的密續和儀軌山羊三馱,總集金剛密乘《二十八部大密藏經》,途經俄摩隆仁中央、雍仲九層山、尼泊爾、象雄。沒有停留那些地方,直接傳入到阿里三圍。此后傳入衛藏、康巴、安多等地方傳播與弘揚。勒西達日等四賢師叫做“藏地四大譯師”。
苯教和波斯國教的區別
古波斯國就是現在的伊朗,但是國土面積要比現在的伊朗大得多。“波斯”這是一個被人熟知的名稱。古波斯的統治范圍與今伊朗近于一致。實際上,波斯只是古代伊朗西南部的一個強盛部落,當波斯部落統治了伊朗的其他部落,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國家后,遂被鄰國稱之為“波斯帝國”,其后“波斯”也常被作為整個伊朗的代稱,因而古代伊朗的文明也稱為波斯文明。不過,伊朗人更習慣自稱雅利安人。“伊朗”的字面意思,即“雅利安人的國家。”這一稱呼比“波斯”更能反映出伊朗多民族、多文化的歷史。在波斯的歷史上有多個帝國先后建立、興盛和衰亡。
雖然苯教和波斯國教都出生在古波斯國,但卻是兩種不同的宗教。創始人不一樣:苯教傳教者叫做辛饒彌沃,他出身于(公元前16017)俄摩隆仁圣地王族家庭,從小就仁慈善良,智力超世,聰明能干,跟隨父皇等善知識求學文明與正道,也改革傳統的原始教,創立了“因苯”,在“因苯”的基礎上創造了“果苯”等九次第乘,31歲時看透人生生老病死而離家出家,棄眾隱居,受到比丘善德大師的啟示,他傳播出家的戒律,菩薩行道,密法實修,大圓滿頓悟法門,直到82歲時,自在的圓寂與涅槃。
波斯國教創始人叫做瑣羅亞斯德,他出身于(公元前628年-前551年)波斯帝國建立前的一個波斯游牧部落貴族騎士家庭,20歲時棄家隱居,30歲時受到神的啟示,他改革傳統的多神教,創立瑣羅亞斯德教,但受到傳統教祭司的迫害,直到42歲時,大夏的宰相娶他女兒為妻,將他引見國王,此后,瑣羅亞斯德教才在大夏迅速傳播。77歲時,在一次戰爭中,在神廟里被殺身亡。
瑣羅亞斯德教是在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最有影響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也是中亞等地的宗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
雍仲苯教和波斯國教之間最大的區別,波斯國教是拜火教的思想,但苯教是拜佛與神眾的思想。苯教和波斯國教從表面上來看都在講善與惡,但善和惡的基本意義不一樣,波斯國教是一種善惡二元論的宗教,這在思路上跟苯教完全不同。苯教的教義固然也有善惡之說,但善惡不是斗爭,善惡也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而言。苯教講的善與惡,凡是不利于或有損于眾生生存幸福的思想和行為都是惡,凡是有利于眾生生存幸福的思想和行為都是善,善惡是以眾生利益為標準的。做善回報與引起來的果就是樂,做惡回報與引起來的果就是苦,所以經典里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拜火教與瑣羅亞斯德教它主張世界上有善惡兩種力量(善惡二元論),在不斷地斗爭,二者都具有創造能力。“善”代表光明,它創造一切善良、美好有益的東西,如光亮、真理、秩序……;“惡”代表“黑暗”,它創造一切有害、邪惡的東西,如陰暗、猛獸、毒蟲……,此教稱善神為愛護拉,稱惡神為阿赫利曼,認為人類是善神造化的。該教特別崇拜火,認為火象征著善和光明,拜火教由此得名。
苯教和瑣羅亞斯德教都拜火與光明,名稱上相同,但拜火的意義上完全不一樣,苯教拜火有兩種:一種拜火神,一種是拜火光;拜火神:苯教承認三界六道,在六道里最高境界是欲界神,包括四大天王等六種,再加上色界和無色界眾生都是神,神有上等的,也有下等,山有山神、河有河神、火有火神等,火神是東南護方神,通過火供而供養火神等神眾和六道眾生,對火里燒供品而念儀軌。拜火光:就是修脫噶瑜珈光明法,這里拜不是崇拜,而是修煉,修煉內心世界的光明和外面世界的光明結合體一而修佛道,最后自身達到虹化而成就佛的一種方法。超越所有宗教的修法。
瑣羅亞斯德教拜火的起源是中世紀,在波斯和阿拉伯的地下噴出一種氣體,這種氣體能點燃著火。那時,人們不理解這種奇怪的火,把它叫作“圣火”并由此而建立了拜火教。教徒們在“圣火”處建筑了廟宇并塑造了神像,然后,教徒們穿著紅色道袍,對著“圣火”,神像頂禮膜拜。為何拜火呢?瑣羅亞斯德教認為,存在著代表光明的善神阿胡拉·瑪茲達和代表黑暗的惡神安格拉·曼紐,善神的隨從是天使,惡神的隨從是魔鬼,互相之間進行長期、反復的斗爭,為了戰斗,阿胡拉·瑪茲達創造了世界和人,首先創造了火。
波斯國教和苯教都是信仰神,名稱上相同,但神的意義上完全不一樣。波斯國教的神就是“救世主“,苯教從不承認有“救世主。”而且瑣羅亞斯德的出生是善神阿胡拉·瑪茲達勝利的結果,瑣羅亞斯德的精髓每一千年產生一個兒子,他指定第三個兒子為救世主,以徹底消滅魔鬼,使人類進入“光明、公正和真理的王國”,但苯教根本不承認這種說法。另外瑣羅亞斯德教認為人死后要通過“裁判之橋”,根據其生前所作所為決定入地獄或升天堂,但苯教不講“裁判之橋”。上佛界,下人界都過去與今世做業有關系,積德行善,修煉成果,上行佛界;作惡多端,修煉不正,下行輪回。瑣羅亞斯德教認為在世界末日時,都要受最后一次審判,惡人的靈魂可以蕩除罪惡而復活,但苯教里沒有這樣說法。
波斯國教對神嚴格區分,苯教則提倡一切神與眾生平等,這些都是苯教與波斯國教思想的差異。波斯國教和苯教根本上不一致性,很多觀點也不一樣,而且很多大意和細節上都不一樣,所以波斯國教不是苯教,苯教也不是波斯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