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全球也是我國患病率第一的心血管疾病。作為一種常見病、慢性病,高血壓的治療貫穿一生。而在這漫長的血壓控制、達標過程中,總有一些患者基于認識誤區,容易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由此導致一系列的問題,直接影響療效和預后。今天梳理了7個高血壓常見的誤區,一起來了解一下。
#Q1
誤區一:血壓正常就停藥
有高血壓患者以為,吃了降壓藥把血壓降至正常,意味著病治好了,就可以停藥。殊不知,血壓在停藥后,會再次升高,而間歇用藥更易引起血壓波動,對心臟、大腦、腎臟等器官的損害愈發嚴重。目前,醫學界尚未找到根治高血壓的良方,因此高血壓患者通常需要終生服用降壓藥。一般只有能通過改善生活方式而使血壓下降的輕癥病人,在嚴密監測血壓的情況下,有可能減少用藥量。
#Q1
誤區二:血壓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除高血壓危象外,降壓治療應緩慢進行,使血壓在4~12周達標。降壓速度過快,反而可能使適應長期高灌注壓的老高血壓患者因為不適應而出現頭暈,引發對降壓治療的懷疑。對于降壓目標,雖然強化降壓的理念已逐漸為中外指南所提倡,130/80mmHg成為所有能耐受者的新目標,但若血壓進一步降低,會導致大腦血流灌注不足,甚至誘發腦卒中。因此,降壓治療不能過急、過度。
#Q1
誤區三:老年人血壓高沒關系
常有人覺得老年人血壓高是正常的。這一錯誤認知在老年人群中尤其突出,導致部分患者無法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事實上,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并無年齡劃分,而最新治療指南對于大多數患者血壓控制的目標值應降到130/80mmHg以下。推薦65~80歲的健康老年人只要能夠耐受治療,只要收縮壓超過140mmHg就應該開始藥物治療。
#Q1
誤區四:無需改變生活方式
部分高血壓患者認為,得了高血壓后,只要遵從醫囑,堅持長期規律服藥即可,無需改變生活方式。事實上,高血壓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例如吸煙、酗酒、肥胖、高鈉低鉀飲食、體力活動不足、長期精神壓力大等因素可能誘發和加重高血壓病情。因此,改善生活方式和服用降壓藥對控制血壓都很重要。單純靠吃藥而忽視生活方式的改變,難以長期穩定控制血壓,或者說要額外多吃藥物對抗不良嗜好帶來的血壓增高。
#Q1
誤區五:頻繁更換降壓藥物
有些患者在服藥后,幾天內沒有看到效果,就會要求醫生更換降壓藥物,使血壓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實際上,大多數長效降壓藥物需要連續服用2~4周才能充分發揮降壓效果,達到最大療效。因此,要遵從醫生醫囑,服藥一段時間后再評估降壓效果。
#Q1
誤區六:保健品能治療高血壓
有些患者偏執地認為,西藥副作用大,不愿意長期服用,又聽聞某些保健品能夠治療高血壓,于是盲目依賴保健品降壓。實際上,現在許多商家夸大養生療法和保健食療的療效,說可以代替藥物治療,這都是錯誤的。
#Q1
誤區七:沒有癥狀就沒有問題
血壓升高會導致頭痛、頭暈、頭脹等不適癥狀,但有些患者高血壓病程長,身體已經耐受不適,因此可能并沒有什么感覺。需要強調的是,沒有不適不代表升高的血壓對身體沒有危害,等到發生了心肌梗死、腦梗死、腦溢血等并發癥的時候已然為時已晚。因此,只要血壓升高,具備用藥指征,無論有沒有癥狀都應該用藥。
以上列舉了高血壓治療中的常見誤區,在高血壓的治療中,建議大家堅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適當進行運動,遵醫囑長期用藥,定期監測血壓,不憑感覺換藥、停藥,不私自調整劑量,最終實現科學平穩降壓,以期延年益壽。
作者:上海九院心內科 胡若晨 張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