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文言文,不少同學為此感到頭大。
你問我能不能看懂,我能;你問我能不能精準得分,我不能。我和古代先賢之就是有這樣「無法言說」的默契。
高考文言文,究竟如何拿高分?試題調研第6輯《高頻易錯快攻》給你答案!
01
文體類型趨于多樣
02
命題形式不斷創新
文言文閱讀題型一直相對穩定,但也會“穩”中求“變”。
比如,往年通常將常見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考點放入翻譯題中考查,而2022年則將文言實詞單獨命題,或與古代文化知識組合命題。
一些傳統考點會采取新的命題形式出現在考生的視野中。如斷句題由客觀題變為主觀題。
03
加強與課本的聯系
高考命題一直注重課內外關聯,雖然文言文選文是課外的,但答案卻與課內所學緊密相關。
從考查目的的角度看,今后命題將更加重視對文言基礎知識的考查,重視考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升積累運用的能力。
文言文實詞
01
詞類活用
翻譯文言實詞時,可根據其在句中的位置,判斷其所充當的成分,然后推斷詞性,考慮其是否出現了詞類活用現象。
02
通假字
文言文特殊句式
除了實詞,在文言文中另一個失分點是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一般分為四類: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其中比較難理解的是倒裝句。
01
判斷句
1. 用“者”或“也”表判斷,可單獨使用,也可連用。
2. 用動詞“為”“是”表判斷。
3. 用“即、乃、則、皆、誠、亦、必”等副詞表肯定判斷。
4. 用否定副詞“非”表否定判斷。
5. 有些判斷句沒有判斷標志,注意閱讀辨別。
02
被動句
被動句的標志詞主要有“被”、“為”(為……所……)、“見”(見……于……)、“于”等。
但有的被動句中沒有常見的表被動的標志詞,而是動詞本身含有被動意味,這種情況翻譯時也要按照被動句來翻譯。
03
倒裝句
倒裝句作為特殊句式中的難點,又可以詳細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 狀語后置
狀語后置,是把修飾謂語的狀語移到謂語之后,這里的狀語是由介詞+賓語構成的,所以又稱為介賓短語后置。在翻譯時,介賓短語要放在謂語前作狀語。
是將起修飾、限制作用的狀語后置于謂語之后的一種與現代漢語語序不同的句式。翻譯時,后置部分除少數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謂語前作狀語。
2. 賓語前置
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時,翻譯時需要調整語序。
①在含有“不、弗、未、非、否、毋”等否定詞的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放在否定詞之后、動詞之前,構成賓語前置;
②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構成賓語前置,疑問代詞既可以作動詞的賓語,也可以作介詞的賓語,在古代漢語里,使用頻率較高的疑問代詞有“何、誰、孰、安、焉、胡、奚”等;
③“是”“之”等是賓語前置的標志,如“唯利是圖”“句讀之不知”等。
3. 定語后置
文言文中,定語一般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為了使語言順暢,會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并用“者”結句,這就是定語后置現象。翻譯時要把定語移到被修飾限定的中心語之前。
是將起修飾、限制作用的定語后置于中心詞之后的一種與現代漢語語序不同的句式。
翻譯時,要把后置定語提到中心詞前面。常見的定語后置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中心詞+定語+者、中心詞+之+定語+者、中心詞+之+定語等。
4. 主謂倒裝。為了強調謂語,將謂語放在主語前面。
04
省略句
包括省略主語、謂語、賓語、介詞等。省略的成分如果影響了句意的表達,翻譯時就要將省略的內容補充出來。
來源 | 文章綜合整理自試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