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高血壓的患者呈現增長趨勢。據2014年8月發布《2013年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顯示,目前,我國成人高血壓的患病率為24%,全國高血壓患病人數為2.7億,每10個成人中至少有2人患高血壓。且其增長速度較快,每年新增高血壓患者1000萬。江蘇作為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其高血壓的患病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成人高血壓的患病率達35%以上,且有年輕化趨勢。如何進行有效血壓管理已成為醫生及患者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而血壓的管控是多種因素的綜合, 盧新政主任醫師建議市民要記住一串“手機號”。 治療高血壓首先改善生活方式 高血壓是一種綜合性危險因素,引起多種靶器官損害,但主要的并發癥是卒中、冠心病。越早干預,及早獲益。因此,一旦明確高血壓,應立即啟動干預治療。并根據高血壓水平、危險因素、合并的靶器官損害等提出不同的干預策略,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藥物、特殊治療等。 改善生活方式是高血壓的基本治療,主要內容有包括①限制鈉鹽<5-6g/天;②肥胖超重患者減重5kg以上;③限酒,每天白酒不超1兩;④戒煙;⑤均衡飲食,每天食用蔬菜半斤;⑥每天適當運動半小時以上。“5510半半,降壓更易實現”。有效改善生活方式后1月仍未達到正常范圍,應加用降壓藥治療。關于藥物治療時機,不同國家有不同選擇,如美國傾向于非藥物與藥物治療同時進行。 降壓不能過快過低 血壓是推動血液轉運至靶器官,維持一定水平的血壓很重要。血壓過高可能帶來靶器官損害,過低可能導致器官血流不足。尤其是老年人,多伴有動脈硬化、血流調節慢,降壓不能過快過低,否則容易引起器官灌注不足。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提出,對于普通高血壓患者的降壓目標<140/90mmHg,老年高血壓患者<150/90mmHg,該標準由中國較早提出,近年為世界各國所接受。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還要注意舒張壓不宜過低,通常不低于60mmHg。 清晨血壓是風向標 在血壓監測過程中,注意診室血壓、動態血壓、家庭自測血壓均有測量,從而排除白大衣高血壓、隱性高血壓。要關注全程血壓,包括清晨血壓現象。清晨血壓是指:清晨醒后1 小時內、服藥前、早餐前的家庭血壓測量結果,或動態血壓記錄的起床后2小時、早晨6:00-10:00之間的血壓。對絕大多數患者來說,清晨血壓是管控全天24小時血壓的風向標。通過監測清晨服藥前血壓,可以很好地判斷患者的降壓治療方案是否能夠真正控制24小時血壓。 家庭血壓測量、24小時動態血壓以及診室血壓測量,是三種可用于清晨血壓監測評估的方法。家庭血壓測量方法:(1)應在起床后0.5小時-1小時內進行,通常在6:00-10:00之間;(2)應盡可能在服藥前、早飯前測量血壓;(3)測壓前應排空膀胱,并盡可能取坐位。當家庭血壓監測或動態血壓監測清晨血壓數值≥ 135/85mmHg和(或)診室血壓≥140/90mmHg即為清晨高血壓。 防控目標記住一串“手機號” 心血管的危險因素中,除高血壓外,還包括其他危險因素包括高齡、高血糖、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高尿酸血癥、高負荷、高污染、大量飲酒等。在高血壓管理過程中,注意血壓、血脂、血糖、血栓的綜合干預與管理。不僅重視血壓數值,還要重視相關的心血管疾病。實現降壓達標、護心護腦。 在綜合管理中,我們要達到的標準可以用一串“手機號”來表示:13077708090,“130”即平均動脈壓130mmHg,第一個“7”是指空腹血糖<7mmol/L,第二個“7”即糖化血紅蛋白<7%,隨后的“70”兩個數字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70mg/dl,最后四個數字與腹圍有關,“80”即女性腹圍<80cm,“90”即男性腹圍<90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