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焦點訪談文字版):沒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這話也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也得看那是什么鬼,為啥要叫門。如果對莫名其妙突然找上門來的“鬼”不以為然,因為不虧心所以就不警惕,那就可能上了當、中了計。
2015年7月的一天,家住江蘇蘇州吳江區的張先生,他的手機突然收到一條短信,內容是:“人在做天在看,你以為你干的這些事沒人知道,把你傳到網上去,看你還有什么臉面”,緊跟著這條短信的是一個網址鏈接。
出于好奇,張先生點了手機上的這個鏈接,隨后發生的事兒,讓他始料不及,他的銀行卡被轉走了一千塊錢。
起初,張先生還以為他的那張農業銀行卡出了問題,于是他把農行卡上的錢轉到了他工商銀行卡上,沒想到這張卡上的錢又被轉走了。
不到兩天,張先生總共被刷走了七千多塊錢。隨后吳江區又有20多名群眾陸續報警,他們也收到了類似的短信,警方分析發現,張先生等人鏈接的原來是一個安卓手機木馬病毒。
警方發現,利用這個手機木馬病毒,騙子可以查看受害人的通訊錄信息,可以攔截受害人的短信,如果受害人的短信中存有銀行賬號、身份證信息,騙子可以在支付寶、淘寶網等網站以受害人的身份注冊賬戶,并綁定快捷支付。
當騙子盜刷受害人存款時,有些受害人可能不會注意到,前面提到的蘇州吳江區的張先生,雖然他注意到了,但是他也搞不清騙子的伎倆。
手機木馬病毒傳播速度非常快,在很短的時間內可以成幾何級增長。
吳江警方立案偵查后發現,發布這個手機木馬病毒的犯罪嫌疑人,他們的活動方位在廣西南寧市賓陽縣。
警方調閱了大量路面監控錄像,經過30天艱苦細致的偵查,摸清了犯罪嫌疑人的兩處窩點,最終將犯罪嫌疑人黃某、張某抓獲。
經過審查,黃某和張某交代了手機木馬病毒的編寫人陳某。
陳某畢業于四川某職業技術學院,是重慶一家軟件公司的老板。
據警方調查,手機木馬病毒案件犯罪的手法大同小異,前期通常是騙子向手機用戶發送短信,誘惑用戶點擊鏈接,比如“同學朋友聚會照片”、“銀行積分兌換現金”、“交通違章通知”、“幫忙投下票”“孩子學習成績發布”等等,這類短信都會帶有一個網址,只要點擊,木馬病毒就會植入手機,騙子操控了用戶手機,就極有可能盜刷用戶銀行卡上的錢。
上網有風險,點擊需謹慎,這話在使用臺式機時大家容易想到。現在移動互聯發展了,用手機、用平板的多了,不少觀眾就忽略了這事。可實際上,固定、移動上的都是一個網,風險沒有改變、警惕不該放松。不管用什么設備上網,遇到陌生鏈接、陌生二維碼,都要加倍小心。有條件的朋友更應該盡可能多的學習新知識、了解新情況,這才能用好高科技、掌握主動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