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靜
不知從何時,喜歡上微信讀書。或許是它不分時間和地點,點開手機就能讀,還能有效利用零碎時間。那日,女兒向我推薦孟非的《隨遇而安》。
封面是孟非低頭微笑的照片,立即想到他主持《非誠勿擾》時的樣子,側著頭,安靜聆聽,認真思考,語出驚人,帶動全場氣氛。一直覺得他睿智幽默,在節目中能包容人,也有節制地點醒人,帶著一份淡然和儒雅。 《隨遇而安》是孟非對自己四十年人生的一次回顧,真實從容,順應本心,不執迷,不惘然。這本書看似平淡,卻不乏對人生的思考。
全書分為六大部分,從童年、家庭、學校,到工作、成名、經歷,最后到人生感悟,作者用樸素的語言娓娓道來。閱讀這本書的感覺猶如和作者喝了杯下午茶,很愉悅地聽他講那些過往。
在《印刷廠》《這就是勞動人民》兩章節中,覺得孟非的文章接地氣,加深了對他的印象。孟非把自己的經歷,用回憶錄的形式呈現給大家,尤其是他能從心里理解小人物的悲歡,比如談到同事小鄭好占小便宜,那是因為他們家困難,老婆沒工作,孩子讀書等等,能站在別人的角度談看法,值得點贊。
孟非也是凡人,也有不羈的少年時代。叛逆,逃課,轉學,抽煙,打架,被通報批評,經歷過高考失利,父母感情失和……所有這些,他沒有選擇逃避,沒有刻意給自己找個婉轉的理由遮掩,而是用一種理性的心態,真誠地面對。最欣賞他在書中的一句話:永遠不要對別人的幫助有太高期許,哪怕是你的父母,凡事靠自己。我們看名人,往往看到的是他們光鮮的一面,這本書讓我讀出孟非的辛酸,任何人的成功都是不易的,堅持就會有收獲。
《隨遇而安》后三個章節讓我開闊了眼界。孟非主要記錄自己在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從做奧運節目去世界各地采訪,到接觸形形色色的外國朋友,他們沒有地位的不同,只是職業有異而已。德國市長照樣沒有特權去慕尼黑看世界杯開幕式,因為他弄不到票。市長還會被鄰居求助去找失蹤的貓,理由很簡單,也很充分:因為市長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市民。市長在家接待孟非一行,吃市長夫人的烤蛋糕,就如普通人一樣。透過孟非的文字,看到外國人的隨和、沒有官僚作風。真正讓我震撼的一處閱讀是以色列人的“基布茲”,也就是我們說的“人民公社”。以色列人組成的基布茲,沒有人因為職業不同,而顯得有什么優勢,而是依據為大家做貢獻,有能力,有愛心,才是決定你能否進入這個團體的基本條件。在這里,大家分工合作,和諧共處,非常融洽,讓我感到很羨慕。最欣賞以色列人的感恩,他們對中國人特別友好,因為在二戰期間,中國的上海接納了太多為逃避納粹屠殺流亡到此的猶太人,給予了他們很多幫助,所以以色列人對我們懷有感激之情。懂得感恩的猶太民族,值得交往并友好相待。
讀完《隨遇而安》。心很靜。與名人,與綜藝節目,與平凡的小人物,與叛逆少年,與世界……都是對我心靈的一次洗滌。人生何處不相逢,隨遇而安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