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10年沒搞懂的理財方法,我花6個月學會了| 微淼校友故事
從他人的故事里,照見自己學習的經驗,這是林同學最喜歡的事。她是咱們微淼校友故事的“鐵粉”,不過她沒想到,自己有一天“也可以被專訪啊”。去年8月份,她開始上咱們實踐課,11月份,開始陸續購入一些資產,到現在,投資收益早已破萬。但她覺得,最大的收獲還是“一種價值觀,一種認知。不僅僅是投資上,還有人生方面的認知。”“你需要給自己定一些目標,全身心包括整個家庭去為了這個目標努力。”她今年的目標是,理財收入能破10萬——比去年增長百分之300。微淼的課程,是林同學在微信里刷到的,“標題寫得很好,讓我很有點開的欲望”。文章里的“睡后收入”聽起來很有意思,再加上《小白理財訓練營》的價格才12塊錢,于是她報名了,不過當時并沒有多大期望。結果開始上課之后,她一下子就陷進去了。每天下班回家,學習群里發的干貨知識,她都“特別熱血沸騰心潮澎湃”,第二天白天還會找時間整理筆記。等到考慮要不要報名后面的大課時,她是猶豫的,“因為全科相當于我一個月的收入了”。而且因為有了娃,“肯定要考慮到小孩,考慮到家庭,考慮到每一分錢怎么花”。思量再三,她還是決定報全科課,“我就想看講得怎么樣,如果講得不好,到時候我就退款。”同事得知她花一個月工資報了一門理財課,“第一反應是你瘋了嗎”。老公也如出一轍,“第一反應就是你被洗腦了,然后第二句,你怎么不去做xx銷售呢”。不過還好,林同學沒有被打擊到,也沒因此過于傷心,還是正常學習、投資。第一堂實操課就刷新了她的認知。她本以為,之前的學習中自己已經把指數定投全搞懂了。但在財務自由操作系統的第一堂課里,老師教給她的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教你怎么分點、分邏輯地去認識這種基金定投、指數定投,股指定投這種東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绷滞瑢W覺得微淼就是“教你怎么自己去搭建一套體系”,通過這種體系,可以自己判斷、投資合適的資產。她現在很感謝自己當初選擇了全科班,因為想建立自己的投資標準,確實需要一整套內容的學習,這也在她之后的投資經歷中得到了驗證。剛上大學的時候,她通過提前把學費拿去銀行定投,拿到了第一筆理財收益:50多塊。那是2008年,“50多塊錢足夠你出去吃一頓火鍋了”。后來,在新聞學院學習的她,還輔修了金融學。剛工作第一個月,她跑去銀行,開始定投黃金,每個月800元,同事都覺得她“很牛的樣子”?,F在回想起來,她才覺得當時很傻,因為完全不知道通過調整定投金額降低成本。定投了一兩年,她沒賺多少錢,“好像還虧了一點點”。2014年的時候,她開始研究外匯,結果最后虧了六萬塊錢,“這筆錢還是很多的,對于一個小女生來講”。畢竟半年的收入沒了,“超心痛”。之后,她看到一些公眾號里推薦的股票、基金,也跟著買了一點。結果一直跌,現在有的已經虧了50%。2017年,她本來想投個酒店的項目,錢都準備好了,被老公“摁住了”,說不靠譜。后來,這個項目進行了四期,資金鏈斷了,之前的投資人已經在走法律程序了。2018年開始,她陸續又參加了一些“酒店眾籌”的項目。通過購買股權、收益權,獲得酒店的定期分紅,“一年大概可以拿到2萬塊錢”,現金流很穩定。2019年初,她又投了外匯,賺了6000多塊,當時據說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六十。學了《小白理財訓練營》之后,她就都贖回了。“我記得課程當中講過,只要年化高于30%以上,基本上都是騙人的”。不論騙不騙人,最重要的是,林同學現在已經放棄了“投機式”的玩法和“一夜暴富”的夢想。 她說,自己過去還是有些急,會幻想一下子擁有很多錢。但現在,她覺得投資就是一個慢慢的過程,她愿意接受這種慢,跟時間一起成長。“人真的沒有必要去玩這種東西,其實踏踏實實地走長線也挺好?!?/span>畢竟對于投資產品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懂”它:能分析它的“企業護城河”,能通過它的財報、它的分紅情況等得出客觀的認識。現在,她打算把自己投在酒店眾籌里的錢也都取出來。“我分析了一下,以我目前的認知,我覺得這是一個高風險中收益的投資產品?!?/span>“你需要去在工作上拼命努力,同時還不能大手大腳地花錢。你需要長期的積累,去慢慢地變富,然后利用時間的復利來讓自己的身體和思維得到不斷的進步?!?/span>林同學覺得,雖然自己還沒有完全做到理想中的狀態,但她已經在這條路上了。最重要的是她有了覺察,覺知到了自己目前的狀態,并在此基礎上付諸行動。怎么行動呢?林同學說,想要賺錢,最重要的就是“開源節流”。開源就是提高自己的工資收入,或者把工資收入的一部分拿去投資。比如現在,林同學在投資上的最高收益率已經超過了18%。上課之后,她發現自己在支出時,既沒有預算,也沒有復盤。而這兩點,恰恰對“節流”而言是最重要的。首先是預算,“你要給自己做好預算,比如說你的年度預算、月度預算,這些預算都是要做的”。因為有了預算之后,就能有意識地克制消費,“逼自己存錢”。而在實際支出之后,要做的就是復盤。預算是超前還是滯后,為什么?通過不斷地復盤,調整自己的預算和實際支出,最終就能達到節流的效果。“我每年都記賬,并沒有復盤,這個就是最大的失敗?!?/span>以往她買東西,都是覺得自己有錢、又不是買不起,不知不覺就把錢都花了。在有了預算和復盤之后,通過量化,她才知道自己的錢都花到哪里去了。咱們公眾號里有一篇文章講,買東西的時候要考慮“是不是真的需要,買回來有沒有地方放,有沒有其他替代品”。她覺得寫得特別好,還專門把這段話截下來,填在備忘錄里,時刻提醒自己。林同學還發現自己之前一套貸款購買的房子屬于耗錢資產,“每個月要花幾千塊錢去養它”,就把房子賣了。現在,按預算,她今年的支出比去年下降了大約50%。“節流之后,你就可以有更多的子彈投入到讓錢生錢的過程中去。”當然,她也說,花錢的時候“不要死摳”,因為“會讓自己覺得生活好沒有樂趣”。在保留必要生活支出的同時,還是要給自己留出“去體驗一下、見世面的這種預算”。比如最近,在沒有超出預算的情況下,她“斥巨資”買了一個美容儀。雖然很貴,但每次用起來,體驗到科技對自己皮膚的改變,“會感覺真的很開心,很爽。”開源節流只是賺錢的其中一個小技巧,為了更好地系統學習理財知識,掌握真正的投資技能,林同學毛遂自薦,當了小組長。“其實當小組長會有一個作用,就是能刺激你對這個事情更加認真”。而且,能夠確保大家都能跟上、能學好理財課程,她也特別有成就感。她常常對組里的小伙伴說的:“大家一定要好好學習,并盡可能多抽時間去復習、復盤”,她自己也會做一些思維導圖,分享給大家。在她的帶領下,他們小組在財務自由操作系統課中,兩次評比,兩次都獲得第一名。“你以為自己懂了很多,但其實這些東西還并沒有內化到你的腦袋里。”這里的內化,就是指不需要思考、翻資料,也能把知識脫口而出。不僅如此,還要多實踐,因為我們常常都能把理論說得很好,等實踐起來卻全忘了。比如2月份的時候,她投資還“比較焦躁,比較心急”。股票漲了就開始悔恨,為什么沒多加一點倉;跌了的時候又開始慶幸,還好沒有買太多。后來她反思,老師也跟她強調,“要有投資標準”。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有自己的標準和體系,每一次出手都是自己經過思考和分析的。 “你在圍墻外面看,跟在圍墻里面跑幾圈,完全是兩碼事?!?/span>林同學很早就從書中得知了財務自由的概念,“這個東西其實是很吸引人的”。但書中從來沒有講過,“怎么樣才能夠做到”,所以她也根本不敢想。7個月前,林同學在小白班聽到老師說,“夢想在三年還是五年之內,在北京買一套500平米的別墅”,只覺得“這老師瘋了”。現在她覺得,“這也是可以一步一步做到的”。因為在微淼的課程中,她已經學到了系統的理財方法,她自己也計劃通過五年的時間,實現財務自由。在身邊人眼中,她儼然成了“理財小幫手”。比如幫同事評估投資某公寓的價值,計算某年金保險的年化收益率,推薦值得購買的指數基金。在她的影響下,她的親姐姐和同事,都先后報名了微淼的課程。她很感恩微淼對自己生活的改變,也希望未來微淼“能夠帶來更多美好的東西”。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