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的陳大姐與丈夫葉大伯都被查出肺結節,醫生診斷:夫妻倆均為肺癌早期!
截圖來源:微博
事實上,近年來夫妻倆先后查出肺癌的報道并不少見。
截圖來源:百度
肺癌明明不會傳染,為什么會頻頻出現一同患癌的情況呢?其實,這是因為夫妻的生活環境和習慣一般都較為相似。
那么,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肺癌的危險因素呢?
肺癌,竟然是被「氣」出來的?
煙氣
眾所周知,吸煙是肺癌的重要危險因素,數據顯示,我國75.04%的男性肺癌歸因于吸煙,且吸煙者患肺癌的平均風險約為不吸煙者的20倍。
當然,除了主動吸煙,還有防不勝防的二手煙。據統計,我國有7.4億非吸煙者暴露于二手煙。
一項研究發現,發生肺癌的人群中有47%是非吸煙人群,其中75%是女性,這些女性大部分都有二手煙接觸史,通常來自父親、兄弟或是配偶。
室內空氣污染
那么有人問了,自己不抽煙身邊也沒人抽煙,為什么還是得了肺癌?室內空氣污染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如果你特別喜歡煎炸爆炒這類的烹飪方式,就要特別當心廚房油煙對肺的傷害了。研究表明,與不烹飪的人群相比,一天烹飪超過2次的人群,肺癌發病風險是其3倍。
除了看得見的油煙,看不見的氡污染也是室內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
氡是一種放射性的氣體,從建筑材料中析出的氡是室內最主要的來源之一。室內氡暴露曾是吸煙人群肺癌的第二危險因素,也是非吸煙人群肺癌的首要危險因素。
室外大氣污染
如今,大氣污染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而這也成為了肺癌發生和死亡的一個較強危險因素,尤其是PM2.5。在我國,與PM2.5污染相關的死亡人數占城市居民死亡的32%,死亡率為1.9‰。
此外,肺部疾病史、肺癌家族史、壓力過大、運動過少、職業暴露(長期接觸有機溶劑、油漆、煙塵、石棉等)都會增加肺癌的發病風險。
肺癌兇險,如何將它扼殺在早期?
>> 出現這5個早期征兆,務必引起重視
咳嗽
肺癌早期最多見的癥狀為咳嗽,約有50%的肺癌患者以咳嗽為首發癥狀,常表現為無痰或少痰的陣發性刺激性干咳。
慢性咳嗽的病人一旦咳嗽性質改變,如頻率明顯增多或出現刺激性干咳,要警惕肺癌。
咯血
這是肺癌的早期癥狀之一,也是最有提示意義的肺癌癥狀,約有25~40%的肺癌患者以咳血為首發癥狀。
40歲以上的吸煙男子一旦出現痰中帶血,一定要要警惕肺癌的發生。
胸痛
間歇性不規則的鈍痛或隱痛、悶痛,可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如癌腫侵及胸膜則疼痛較劇烈、持續和固定。
呼吸困難
約有10%的肺癌患者以此為首發癥狀,表現為氣短、喘息,偶爾出現喘鳴。
發熱
45歲以上男性煙民長期反復出現肺部感染,尤其為同一部位,而抗感染治療效果不佳者尤要警惕肺癌的可能性。
>> 定期體檢是關鍵
很多人逐漸意識到定期體檢的重要性,然而,胸透、胸片、胸部CT……那么多的檢查項目應該如何選擇?它們各自都有哪些優缺點呢?
胸透
優點:價格低廉、可以觀察動態影像、可立即得到檢查結果。
缺點:放射劑量大、檢查時間較長、對細微病變和厚實部位的病灶易漏診、不能留下檢查記錄。目前,胸透已基本被胸片、CT取代。
胸片
優點:影像清晰、放射劑量較低、檢查時間短,留有記錄可對比檢查。
缺點:無法觀察活動器官的運動情況、難以發現直徑<5~6mm的病變、難以觀察病變的細節。
胸部CT
優點:可提供更多關于肺結節的內部結構及邊緣特征等信息,其敏感性和特異性及準確性遠遠高于其它檢查,留有記錄可對比檢查,低劑量螺旋CT放射劑量較低。
缺點:常規劑量的CT放射劑量較高。
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9版)建議:肺癌高危人群每年進行1次低劑量螺旋CT檢查。那么,哪些人群屬于肺癌的高危人群呢?
1.年齡55~74歲,吸煙量30包/年(如已戒煙,戒煙時間<15年);
2.年齡45~70歲且有一項肺癌高危因素,包括:吸煙史、職業致癌物質暴露(如石棉、電離輻射、二氧化硅等)、個人腫瘤史、直系親屬肺癌家族史、慢性肺部疾病史(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結核或肺纖維化)、有長期二手煙或環境油煙吸入史等。
查出肺結節會癌變嗎?
發現肺部結節該怎么辦?
哪些肺結節易癌變?
長按識別,關注微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