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用之于人①,則量智能、權財力、料氣勢,為之樞機②以迎之隨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飛箝之綴③也。用之于人,則空往而實來④。綴而不失,以究其辭。可箝而從,可箝而橫;可引而東,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雖覆能復,不失其度⑤。
【注釋】
①用之于人:將“飛箝術”用于人際一一交一一往。
②樞機:指事物的關鍵。樞,門軸。機,樞紐。《易·系辭》:“言辭,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③綴:連接。也可解釋為補充。用之于人,謂用飛箝之術于諸侯也。陶弘景注:“量智能、料氣勢者,亦欲知其智謀能否也。樞所以主門之動靜,機所以主弩之放發,言既知其諸侯智謀能否,然后立法鎮其動靜,制其放發,猶樞之于門,機之于弩,或先而迎之,或后而隨之,皆箝其情以和之,用其意以宜之。如此則諸侯之權,可得而執,己之恩又得而固,故曰飛箝之綴也。謂用飛箝之術連于人也。”
④空往而實來:用好聽的空話,套取對方的實情。陶弘景注:“用于人,謂以飛箝之術任使人也。但以聲譽揚之,故曰空往,彼則開心露情,歸附于己,故曰實來,既得其情,必綴而勿失,又令敷奏以言,以究其辭,如此則縱橫東西,南北反覆,惟在己之箝引,無思不服。”
⑤雖覆能復,不失其度:運用飛箝術和人溝通一一交一一流,只要善于引導就可使對方受我控制。陶弘景注:“雖有覆敗,必能復振,不失其節度,此箝之終也。”
【譯文】
運用“飛箝”的方法游說他人,要衡量對方的智慧和才能,權衡對方的實力,估量對方的氣勢,這是至為關鍵的事。進而運用“飛箝”的方法迎一合對方,順從對方,從而控制對方,用對方的意圖來宣傳自己,這就是妙用“飛箝”以控制他人的手段。
運用“飛箝”的方法游說他人,實際上是用言辭來套取對方的實情。控制對方可以用合縱的方法,也可以用連橫的策略;可以引對方向東,也可以引對方向西;可以引對方向南,也可以引對方向北;可以使對方從原路回去,也可以再引導他回來。當然,運用這種方法靈活恰當,即使對方有所反復,自己也可加以控制,使之恢復,這便是“飛箝”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