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一個兵團老知青不堪回首的青春記憶

一個兵團知青
不堪回首的青春記憶

付曉峰

大姐夫為我找的城里姑娘,因要彩禮和“三大件”而告吹

剛到兵團連隊時,住著土屋,睡的土炕,雖每日干得農田活,但我正是豆蔻年華,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幻想和憧憬。看到長著漂亮的女知青戰友,心里也一陣欣喜和大飽眼福之感。但那時候兵團屬于半軍事化,不許談戀愛。那時候,我們也不懂的戀愛,以為戀愛是很朦朧的遙遠的事。在兵團,我先后經歷個四個單位,我曾經也遇到接觸過幾個活潑熱情的女知青戰友,她們先后向我拋出了愛的橄欖枝,可當時我因父親的冤案尚未平反,我自己感到很自卑,生怕日后影響她們政治前途,常常為此事而回避。因此我的婚事一直沒有著落,家里為我的婚事而操心和著急。(同時,家里也是為了我早日回城,提前給找個對象,借兩地生活理由,可找一條回城的捷徑。)

七十年代,我在烏拉山電廠機關大樓后吹奏單簧管

有一次春節前夕,我高高興興地回家探親,母親提起我的婚事嘮叨不停,鬧得我心煩意亂。那天我去大姐家,(大姐和大姐夫單位已提前放假)大姐夫讓我和讀中學的大外甥女魏果玲騎自行車去糧店買糧,到了糧店,一位長的很瘦高的模樣很俊秀的姑娘的售糧員把糧本上的二十七斤粗糧,(玉米面)五斤細糧,(白面)卻領給了我們十斤細糧,二十二斤粗糧,(將五斤粗糧換成了細糧)她說是過年,給市民特批的白面。果玲和她很熟,喊她娥姐。我看到她的兩只大眼睛不停地打量著我,她笑著對果玲問道:“果玲,和你一塊來買糧的是誰?”果玲格格地笑著說:“娥姐,我忘了給你介紹了,他是我大舅,下鄉在兵團。”我轉過身子,把糧食提出糧店外,放在自行車后座架上,我聽見了那位娥子的售糧員對果玲說:“果玲,你大舅長的一表好人才。”事后,我才知道是大姐夫讓我和他女兒去糧店買糧,是他精心巧妙地安排了一場我與那位叫娥子的售糧員的相親約會。果然,我和果玲將糧食拿到家,我大姐夫笑瞇瞇詢問果玲:“娥子,看上你大舅了嗎?”果玲哈哈大笑:“娥姐夸贊大舅一表好人才,還說什么特批了五斤白面。”大姐和大姐夫高興地象撿來了啥寶貝似的,可是我心里直嘀咕,卻沒有把這事放在心上。晚上,大姐特地炒了二盤肉菜,我看到大姐夫高興的樣子,我實在不忍心破壞了大姐夫的興致,陪著他和喝了半斤白酒。

轉天早上,娥子的十歲的弟弟小虎來請大姐夫去他家喝酒,下午大姐夫喝得醉醺醺回到家,他對大姐說:“事情辦成了,娥子和她爹娘都同意這門親事,主要是娥子看上了果玲大舅,我當姐夫終于給小舅子辦成了這樁婚事,對得起死去的老岳父。”大姐夫迷著笑眼對我說:“月明,你看上了娥子嗎?”當時,我感覺到我和娥子初次見一面,互相沒有了解,就這樣草率地同意了,我沒有吱聲,可我看到六歲就死去爹娘在他二哥家長大的大姐夫躺在床上悄悄落淚傷心的樣子,我大姐直給我遞眼色,此時我也被為大姐夫為我婚事操心的真情所感動,我便大聲地說:“我同意了,我聽大姐夫的安排。”這時候,只見大姐夫哈哈大笑,像個小孩似的。大姐和大姐夫高興沒幾天,不好的消息卻來了,讓一個熟人傳來話,讓大姐夫去娥子家一趟。等大姐夫回到家時,大姐夫和大姐倆人愁迷苦臉,呆在家里一言不發。

原來娥子的爹娘提出要三大件(上海全鋼手表、天津的永久自行車,上海的蝴蝶牌子縫紉機)和彩禮五百元。大姐家六個娃娃,只靠大姐掙錢,大姐那時還是臨時工(80年代后才轉正)大姐和大姐夫對我說:“她家只能給幫忙一臺縫紉機。其它二件和彩禮靠我解決。”家里母親和小弟的生活還很苦難,我在兵團電廠每月才掙得微薄的工資。無奈,我與娥子的這門親事就這樣地告吹了。以后去大姐家,我再也不敢去糧店買糧了,我怕遇到娥子姑娘…….

后來,大姐夫為我的婚事依舊不甘心,又給我介紹了包頭鐵路東站的一位女檢票員,這個長的一米六九的漂亮的鐵路姑娘也看上了我,她沒有父母,哥哥在包頭鐵路當段長,我和她約會走了幾次,我們倆很投脾氣,她很正直和善良。可是后來,她哥哥也與我家索要彩禮和三大件。他哥說,婚事辦成,能將我從兵團調回包頭市鐵路當一名鐵路警察。可結果,我家還是拿不出三大件和彩禮,還是我和那位在包頭鐵路東站當檢票員的姑娘沒有緣分,婚事又黃了。我幾次探親回到包頭時,在東站檢票口還能遇到她,每次我低著頭想回避,可她還是那么地落落大方,和我寒暄幾句,仿佛是曾交往過的舊朋友,我與她很客氣地告別。那一次,正是我調到天津時候,在包頭東站遇到她,和她最后握手告別的時候,她淚眼濛濛,我也不禁一陣心酸……回頭望著她的背影,我竟落淚了……在這殘酷的現實中,我和她都認命吧,這也許就是命運的安排。多少年來,我不愿想到這件令我刻骨銘心的往事,但是我相信,這位善良漂亮的鐵路姑娘的未來的生活也是漂亮多彩的,我在一直默默地為她祝福。

背著我,母親和舅媽策劃導演了一場農村相親喜劇

二年后,我從農業團調到兵團180電廠(后烏拉山發電廠)當時我年齡有二十三四了,我的婚事還是遲遲沒有著落。記得每次我歇班回到家,母親依舊嘮叨不停:“月明,你年齡不小了,怎么還遲遲不成家,不要瓜地挑瓜,越挑越眼花……”每次我總是對母親安慰地說:“媽媽,您老人家別著急,我的婚事由我自己來辦。”

70年代的母親付桂蘭

這一年中秋節前夕,我休假回家,母親一改往日愛嘮叨的習慣,笑呵呵地說對我說:“月明,你明天到市郊區農村給你舅母的娘家送月餅。”(舅舅在包頭第二冶金管鐵公司當司機,年輕的時候曾出國援外(二冶公司幫助巴基斯坦搞建設)四十來歲才回國,在包頭郊區找的農村媳婦。當時舅母的戶口還未遷入市里)我想這次看望舅母,借此到鄉下呼吸新鮮空氣,乃是兩全其美,我便愉快地答應了。

那天早晨,我騎車直奔郊區二十里遠的舅母居住的村莊。盡管腳下的二十余里都是坎坷不平的破水泥路,可不到晌午,我就到達了那個小村莊。舅母一見到我,別提多高興了,她拉著我的手說:“月明,是你母親叫你來的,你母親可為你操盡了心。”當時,我真不明白舅母說話的意思。我只是笑著說:“快到中秋節,給舅母送些月餅。”舅母高興地笑道:“你真有孝心,看來我和你舅沒有白疼你。”我們拉了一陣家常話,舅母就開始忙活著為我做黍子面的炸油糕,油糕是內蒙古農村招待客人最好的茶飯。記得那次在舅母家的炸油糕,我吃得好香好香的,至今難忘……

飯后,舅母讓我陪她串個門,我說好好歇一會,下午趕路回家,更不想到陌生的地方串門。舅母聽罷我的話,立刻不高興地說:“月明,你是城里人,在我們農民面前擺大架子,鄰居張家與我家平常有來往,你去走走,顯得咱家人都懂事。”說實話,當時我真怕舅母生氣,只好勉強地答應到張家串門兒。

當我隨舅母走到張家,張家老夫婦已聞訊在門口迎候。張家的五間房屋收拾的干干凈凈,其中有一間房屋一看便知被燒飯和冬天燒柴取暖熏黑的墻壁又重新刷了一遍石灰水,房間顯得干凈和明亮,最惹眼的三件大紅箱柜擺放在正堂屋。東堂屋里有蘆葦席子卷起了一個很大的糧食囤子,里面滿滿地裝著小麥, 房梁上吊著麥秸編織的的籃筐,里面裝滿了玉米棒子和干辣椒……看來,這是一個殷實的農家。

張家夫婦非常熱情地把我們迎進了屋里,非“逼”著我坐上了鋪著一張新草席的土炕上。炕中央擺著一張小紅桌子,桌子上擺好了已切好了的西瓜和一大碟子月餅。舅母倒是不客氣,落落大方地吃著西瓜,品嘗在月餅,談笑風生。我呢,雖走東闖西,但在張家卻顯得格外地拘謹,不論張家夫妻怎樣地勸讓,我仍未嘗一塊西瓜,盡管我嘴里有些干渴。我望著穿著一身中山裝,口袋插著一支鋼筆的張大伯,就知他是一位喝過幾年墨水的農民。張大伯兩眼上下打量著我,便詢問道:“小伙子,你在發電廠干啥工作?”“搞宣傳”。我實話實說。也許張大伯出于長輩對晚輩的真誠地告誡:“搞宣傳,耍嘴皮沒出息,不如學些技術日后有用。”對于張大伯頭腦里的世俗偏見,初次來串門的我不敢反駁,只是違心地點頭稱是。張大嬸在旁邊詢問我的出生年月,時辰八字。在張家夫婦輪流的盤問下,一直蒙在鼓里的我,心底突然地明白了,母親叫我來郊區農村給舅母送月餅,以及舅母叫我到張家串門,原來是她們背著我而精心策劃導演了一場農村相親喜劇。

這時候,一個圍著一塊紅頭巾長得又高又壯的農村姑娘右手拿著鐮刀走進了屋里,看樣子是剛從田地里回來。舅母對我說:“這是張大嬸的閨女翠翠,身體多棒!是個過日子的好閨女,你看如何?”我仔細地打量了一番:黑臉,肥臀,粗手大腳,這丫頭乃是典型的六百工分!

(六七十年代,各地上演的朝鮮電影《摘蘋果的時候》里面有一個六百工分的胖姑娘)我沒有吱聲。舅母以為我不好意思開口,便爽快地大聲地笑道:“月明,你不好意思說,舅母替你表態,相中翠翠了。”此時,突然院子外不知誰吼了一聲:“相親了”!不一會兒,張家院子里來了許多大姑娘小媳婦來瞧熱鬧。還有一群頑皮的娃娃們爬在窗臺外圍觀,有的娃娃還喊叫:“看新女婿了……”此時的我象一個木頭人一樣,傻呆呆地坐在炕上,不言不語,腦子里一片空白。興致勃勃的張大嬸在詢問女兒:“翠翠,你相中了沒有?”只見翠翠大口甜甜地吃著西瓜,低著腦袋羞答答地點頭……我當時并不是瞧不起農村姑娘,我感覺到這婚事來的太突然太荒唐,以至我的心里沒有一點精神準備…..我在這里再繼續偽裝下去是多么地尷尬和可笑……(當時找農村媳婦,麻煩很多,戶口和孩子教育問題等)

我坐在炕上,象熱鍋里的螞蟻,坐臥不安。這時候,我心里突然有了主意,我開始模仿著電影里的地下工作者的樣子,表面上沉著應酬,心底卻思謀著脫身的打算。趁舅母和張家夫婦談話之際,我便很有禮貌地與她們打招呼,說我要到外面廁所方便一下。扮演媒婆角色的舅母,已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她滿以為由她牽線的這樁婚事已辦妥。她對我放心地說:“快去快回,咱們一會兒與翠翠玩撲克,晚上咱們在翠翠家喝燒酒。”

我急急忙忙地走出來,一口氣地逃出了張家,來到了村頭舅母家的院里,騎上自行車,離開這個郊區這座小村莊,結束了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農村“相親”,也算作最后的一次“逃婚。”

2019年深秋,難忘的內蒙古之行

我始終堅信人的婚姻是人生命運的安排,我最終贏得了一位樸實善良的天津籍兵團女知青的愛情。(妻子宋桂芬)

天津女知青宋桂芬攝于1971年3月(在兵團連隊)

我們倆個都敞開心扉坦誠地述說了家里的真實情況,互相取得了信任,我們便開始了通信聯系,她探親從天津回來,在烏拉山車站下車來看望我。在聊天的時候,我嚴肅地詢問她,你是否在結婚時還索要彩禮和“三大件”?她說不要,她說這是內蒙古地區結婚的舊陋習。我向她講述了曾去農村相親的經過的情況,她聽后捧腹大笑……

正當我給她辦調動烏拉山電廠的時候,她卻要病退回天津,還是我到烏拉特前旗原二師醫院托老兵團戰友開的的患病證明。她回天津前,還到我家看望我的母親,我母親緊緊握住這位還沒有過門的不要彩禮和三大件的天津兒媳婦的手,激動地直抹眼淚……(母親付桂蘭于1986年病逝)遺憾是大姐和二姐兩家親人都已調到烏海城市,妻子沒有見到她們。

1979年冬,三姐(右一)妻子(右二)表妹(左一)于烏拉山下合影留念

直到2019年,我與妻子坐飛機到烏海。到烏海頭一天,我們夫婦倆看望了已76歲的二姐,(二姐夫賈生銀于2014年病故)二外甥賈青(二姐的二兒子)到烏海機場接我們。我們在二姐家呆了一夜,二外甥賈青特地悶燒新鮮的牧區羊肉來招待我們夫婦,瘦弱的二姐抱著我的妻子直哭,這是她頭一次見到大弟的媳婦,有著說不完的心里話,場景感人!到烏海的第二天,我們夫婦倆又去看望80歲的大姐,我妻子哭著擁抱著白發蒼蒼的守寡38載并養育大了六個娃娃的大姐,(我大姐夫魏銀順47歲時,英年早逝)這是我妻子頭一次來烏海見到大姐和二姐及晚輩們。當天晚上三外甥女魏果英(大姐的三女兒)在烏海一家大飯店為我們接風洗塵,我們夫婦與大姐及晚輩們在飯店聚會并合影留念。

2019年11月20日,作者(右二)妻子(左二)大外甥女果玲(左一)三外甥女果英(右一)在烏海市合影留念

大姐家的六個孩子都來了,二外甥女魏果珍和女婿小甄剛下班匆匆趕來,小甄特地帶來一瓶自己收藏多年的汾酒。駕駛大卡車運煤的六外甥小六子也帶著開小吃店的老婆和閨女趕來了。遺憾的是二姐因病和她家兒子有事沒有參加晚宴聚會。

2019年11月20日晚烏海飯店聚會,作者(第一排左一)80歲大姐(第一排左二)妻子(第一排右一)二外甥女果珍(第二排左一)大外甥女果玲(第二排左二)外甥孫女媛媛(第二排左三)二外甥媳婦建華(后排左四)三外甥女果英(后排右二)三外甥女婿六子(后排右一)合影留念

在烏海逗留短短的四天里,我的大外甥賈軍(二姐家的長子)和大外甥女魏果玲(大姐家的長女)三外甥女魏果英(大姐家的三閨女)陪我們去烏海沙漠等景區游玩……

2019年11月21日,作者(右二)大外甥賈軍(右一)妻子(左二)大外甥女魏果玲(左一)于烏海市沙漠景區合影

離別烏海的前一個晚上,大外甥賈軍(二姐的長子)在烏海一家大飯店為我們夫婦餞行,出席晚宴的有二姐家二兒子賈青、三兒子小奇和媳婦及賈軍的兒孫并請來大姐家的兒女們來陪我們,晚宴中并舉行了歌舞節目。蜚聲呼包鐵路線上著名的鐵路工人歌手賈軍演唱了《雕花的馬鞍》《天邊》等歌曲,受到了大家的一片熱烈的掌聲。外甥女魏果玲也在場翩翩起舞,為晚宴助興。此行因我沒有帶樂器,我站起來深情地演唱了一曲《我和我的祖國》,借此歌感謝在場的親人們的真誠!親情與快樂包圍著我們夫婦,我們沉浸在與親人相聚難忘歡樂的海洋中……這是我妻子頭一次到烏海市探望大姐和二姐及晚輩們的親人。四天后,三外甥小奇又駕駛小車將我們夫婦送到五原縣農場探望三姐及晚輩親人。(遺憾的是在烏海最后的晚宴舉辦的文藝演出的情景,只有錄像,沒有照片)

2019年11月23日,妻子(第一排左一)三姐(第一排(右一)外甥女蓮蓮(后排右一)大外甥媳婦鳳英后排(左一)在農場家里合影

我們夫婦在一間三姐已蝸居36載的破土坯房里見到我們掛念的親人——三姐,這是我妻子第二次和三姐見面。(頭一次見面是1979年在烏拉山電廠)三姐瞅著我們夫婦滿臉都是笑容,但是我瞧見了三姐的眼眶里含著淚水,我和妻子也抹淚了,看到三姐的破舊簡陋的土坯房,心里一陣心酸,我們又不禁回憶起了在兵團的艱苦的歲月…….

2019年11月23日,作者(右一)與三姐在農場家里合影留念

在三姐的破舊的土坯房前,是一排嶄新的磚瓦房,大外甥李建和媳婦鳳英在寬敞明亮的房廳接待了我們夫婦,三姐作陪。午餐很豐盛,大腕的羊肉和炸油餅,大外甥陪我喝了二盅燒酒。下午,在本分場包地的外甥女蓮蓮和女婿龐志寬也來看望我們夫婦。轉天,蓮蓮又請我們夫婦去她家做客,也是燉羊肉,油炸糕。外甥女也住的自己蓋的新瓦房,寬敞明亮的大屋,臥室、客廳、廚房都很現代,(廁所在院子里)我們看到外甥們過著好的光景日子,我們打心眼里高興。大外甥李建讓我們夫婦下榻于他家的一間臥室,(原是他們閨女住的臥室)但我們還是整天陪著孤獨的三姐,我妻子每天大早去破土坯房,給三姐點火生爐子。(11月末的河套已有幾分寒意)遠在臨河開大卡車長途跑運輸的三外甥李國,(三姐家的小兒子)也匆匆地驅車到農場看望我們。為了多陪三姐幾天,我們竟在農場逗留了六天。外甥們全家都在忙于搞秋收,)盡管在忙于秋收日子,外甥媳婦鳳英二次給我們炸油糕,使我們很感動。我和妻子想幫他們下地搞秋收,他們不同意。(三姐夫李長祿于2011年冬病逝)

離開農場的那天早晨,外甥女蓮蓮和外甥媳婦鳳英都來送我們,三姐擁抱著我和妻子不停地哭泣抹淚,大外甥李建騎電動車帶著我,外甥女婿騎著電動車帶著我妻子,到農場去坐公交車到五原火車站。我和妻子含著眼淚踏上回津的旅途。


(原載2001年3月22日天津《大眾生活報》“人生絮語”版)

2022年11月29日修改補充于天津順通家園
作者簡介

付曉峰,祖籍天鎮縣。1952年出生內蒙古商都縣,1965年就讀包頭十五中學。1971年參加內蒙古,十五團十七團戰士,后調兵團電廠(烏拉山電廠)宣傳干事。70年代末開始文學創作。先后在《內蒙古日報》《內蒙古電業報》《巴彥淖爾報》《天津日報》“滿庭芳版”版《今晚報》“人物專刊”版《報日人民》“國際副刊”及“文化廣角”版“《報日人民.海外版》“名流周刊”《人民政協報》“春秋,朝花夕拾”版,《民國春秋》《良友》《連云港文學》等二十五家報紙和雜志發表文學作品。

已出版《綠星照耀在東方地平線上——華夏名人與世界語風云錄》一書,《小火炬手之歌》報告文學集。2014年,山東棗莊大學國際世界語博物館收藏作者于《報日人民》《報日人民.海外版》《人民政協報》發表的“名人與世界語”名人傳記文章33張報紙,并頒發收藏證書。2000年,其生平與世界語創作經歷被收錄于中國世界語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世界語人物志》。2017年,又被收錄于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世界語人名錄》。

作者現為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天津世界語協會理事,全國世界語協會會員。 

文章/照片 由作者提供本公眾號發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比山高、比海深 ,母恩永記兒心中
馬文菊丨難以忘卻的懷念
薛兆平小說 | 我的姐姐
木心的性格不僅倔強不羈,還有兒女情長,請看鮮為人知的姐弟親情
親親家人?大姐
一位中年女人的勸告:沒必要對兄弟姐妹的孩子太好,只是親戚而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图壁县| 庆阳市| 平顶山市| 盖州市| 兴化市| 鄂托克前旗| 长乐市| 贵南县| 华蓥市| 鹿泉市| 万州区| 盘山县| 丹巴县| 乌审旗| 台中县| 项城市| 中超| 双鸭山市| 吴桥县| 新建县| 会宁县| 莆田市| 漳浦县| 浦县| 库车县| 高青县| 枣阳市| 深水埗区| 灵宝市| 定陶县| 楚雄市| 嘉峪关市| 隆化县| 诸暨市| 大悟县| 平乐县| 晋宁县| 福清市| 噶尔县| 高陵县| 东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