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額寶、現金寶、理財通等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不斷出現,改變了傳統的理財模式,對銀行核心存款產生了沖擊,對居民和企業存款都帶來一定的分流作用。
存款已成銀行頭上的“緊箍咒”。央行剛剛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3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3.67萬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少增5498億元。
業內專家認為,金融市場化改革是形成銀行業全行業季度存款明顯下降的主要原因。
盡管互聯網金融已成趨勢,余額寶等“寶寶”們風生水起,但是對于那些不會使用這類產品的儲戶,銀行儲蓄或理財仍然是他們的首選。今日《創富記》為大家介紹幾種能獲得高利息儲蓄方式。
巧存款可選“12存單法”
“12存單法”就是每個月選擇一定比例的閑錢存為一年期定存,如每個月存入1000元,連續存一年,這樣手上就有12張存單,一共存了1.2萬元。當第一張存單到期了,如果沒什么需要,可以繼續滾動存款,把本金和利息加上當月到期的1000元再次存一年定期。因為每個月都有存款到期,一旦遇到了什么急事,就能夠支取到期的存單上的錢。
五張存單法降低利息損失
把家里已經有的存款分成五份,一份存定期一年的,兩份定期兩年的,一份存定期三年的,一份存定期五年的。在把所有存單都搞定之后,第二年定期一年的存單到期,取出來連本帶息存成存款期為五年定期存款;第三年那兩份定期兩年的存款到期,取出來一份續存定期兩年,一份存成五年;到了第四年,第一年存的三年期定存到期,同樣也是取出來存成定期五年;到了第五年,第三年時轉存的那份兩年期存款也到期了,也取出來存成五年。到了這個時候手上就一共有五張五年定期存款,每年都有一張到期,形成了為期五年的定期存款循環鏈,既可以盡最大可能地賺到銀行的利息,又可以盡最大可能地避免因為銀行利率的調整而帶來的利息上的損失。因為你手上總有一張存單是可以趕上利率上調的,不至于所有的存款都“踏空”;而如果有利率下降的時候,你也只有一張存單能趕上最低點,其余四張都可以幸免。
利滾利的利滾利的“存本取息、零存整取法”
陳大伯,60歲,把20萬元的積蓄在銀行辦理了存本取息業務,本金需要放滿一年,每個月取一次利息。每個月的利息,取出之后,再馬上放到同一家銀行的"零存整取"賬戶里,這樣等于是利滾利。盡管這家銀行的一年期存本取息利率是3.135%,并不如同期整存整取的3.575%高,但是每個月的利息都可以靈活使用,這也是一種備選的存款方式。
“約定轉存”存法
約定轉存即客戶和銀行約定好備用金額,當賬戶超過約定金額時,銀行系統會自動將超出部分轉為定期存款。客戶需要設定2個金額,一個是轉存點金額,一個是卡里留存的活期金額。
假設設定的轉存點是2萬元、留存的活期存款為1萬元,當用戶卡里的錢夠兩萬元或以上時,系統就會自動留下1萬元活期存款,其余全部轉成定期。
算賬:
10萬元存活期,可獲年利息:100000元×0.385%=385元
10萬元約定轉存,活期金額為10000元,其余90000元自動轉存一年定期,可獲年利息:10000元×0.385%+90000元×3.30%=38.5元+2970元=3008.5元
“通知存款一戶通”
所謂通知賬戶一戶通,即7天通知存款。銀行以7天為一個周期自動轉存。比如1號存款8號取,這就是7天,銀行會按照7天利率進行核算。但如果1號存款10號取,那么前七天銀行會按照7天利率計算,后3天按照單天利率計算。
算賬:
10萬元存活期,可獲年利息:100000元×0.385%=385元
10萬元7天周期取款,可獲年利息:100000元×1.35%=1350元
利息差:1350元÷385元≈3.5倍
當然,居民的儲蓄方式還有很多種,以上情況還需要市民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安排自己的儲蓄行為。
另外, 存款流失束縛了銀行發展,面對來勢洶洶的互聯網金融“分羹”存款市場,各家銀行均在積極應戰。
據相關統計,目前已有至少7家銀行與基金公司展開合作,推出了低投資門檻、具有T+0靈活贖回性的“類余額寶”產品。居民也可以根據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以及風險評估,購買收益較高的理財產品。
(此稿件是手機搜狐財經整合相關信息而成,載請注明出處。)
硬廣告:嚴肅中帶有一絲幽默,睿智中透出一抹專業。這就是手機搜狐財經官方微信:財貌雙拳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