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時候
你都不要去試圖“掌控”別人
你唯一能夠100%“掌控”的人
其實只有你自己
一次在電梯里,聽到了兩個女生的對話,其中一個女生有些氣憤地說:
“這早上太倒霉了,送孩子上學,拖拖拉拉地導致出門遲了,路上還塞車,下過雨的路很滑,剛下車就摔了個大跟頭,這一天的好心情全沒了,怎么什么事都跟我作對啊!”
“什么事都跟我作對”這似乎是女孩對今天所有遭遇的定義,這句話的潛臺詞是:
“周圍的一切,都不受我的控制!”
不可否認的是,每個人都需要掌控一些事情,例如“我是誰,我在哪,我能做什么”等等,這樣的問題會給人歸屬感和掌控感,讓人踏實地活著。
但是,有掌控感,并不代表必須要掌控一切,事實是,很多時候我們越想要掌控一切,反而越容易無能為力。
之前在市場跟伙伴們溝通時,有一位伙伴抱怨,自己常常和她老公吵架,因為她老公總是亂丟襪子,沙發(fā)縫里、地板上甚至餐桌上都有他的臭襪子。
每每看到這樣的情形,她都無比憤怒,好幾次都想直接跟他離婚。
另外讓她無比頭疼的就是孩子,為了監(jiān)督孩子做作業(yè),她用心地給孩子制定了一份作業(yè)時間安排表,什么時間做什么,安排得明明白白!
可孩子偏偏不聽,回家一會兒玩玩具、一會兒看電視……她一直催著孩子,孩子就是不著急,她直接氣得怒火攻心,差點住院。
在她的認知里,她的丈夫應該和她一起維護這個家的干凈整潔,她的孩子應該聽她的安排,按時按量地完成作業(yè)。
可是現實很殘酷,丈夫并不符合她的預設,孩子也并不配合她的安排,她越是迫切地想要掌控周圍的一切,越是抓不住,最后,一點點風吹草動都能讓她大動肝火。
心理學分析,人之所以無法接納“失控”的發(fā)生,這種狀態(tài)是因為缺乏了主動控制力。
什么是主動控制力呢?
主動控制力是指:當事情的發(fā)展不符合預期時,你能夠允許“失控”發(fā)生,調節(jié)自己,不會輕易地被卷入暴怒中。
老話說得好:“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與其過分執(zhí)著于“掌控一切”,不如嘗試著去適應一下“順其自然”。有位心理學家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盡量在小事上尋找掌控感,例如晚餐想吃什么菜,看什么電視劇,在幾點睡覺,在這些小事里,去體驗掌控感所帶來的滿足。
劃好自己和他人的邊界,盡量不要把別人框進來。
控制別人,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你可以盡能力去經營關系,但不要把對方的反應當成自己的晴雨表。”
是啊,人生在世,很多事情就是不會受人控制,我們希望每天都晴空萬里,那陰晴不定的天氣就會操控我們的心情;
我們希望另一半按照我們的設想行事,那么他的反應就成了我們情緒的晴雨表;
我們希望控制孩子聽話,那么他每一個自我意識的萌芽都會讓我們焦慮不安……
人活著,的確需要有自己的目標,有自己說了算的人生,但在那些自己“說了不算”的時候,也要有允許“失控”的能力和度量,如此,人生終會更加順暢、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