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野獸的最大不同,在于人類擁有情感。但人也會有傷害人的屬性。
在生活中可能存在這樣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
彼此之間關系越是親密,說話越是肆無忌憚,越是傷人最深。
很多人都會把最好的一面留給陌生人,把最壞的脾氣留給身邊最親的人。
今天來聊一聊,即使心情再不好,也不要對親近的人說這三句話。
別對父母說:你不懂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是一個輪回。
就像,父母守護孩子長大,孩子目送父母老去;孩子是父母的子女,孩子也終會成為子女的父母。
小時候,覺得父母無所不能;長大了,卻覺得父母變得“無能”。
父母的建議,會被當作老套;父母的關心,會覺得多余;父母的詢問,會覺得厭煩......
很多事情,只會敷衍著說“說了,你們也不懂?!?/p>
當我們對父母殘酷地說出“你不懂”這三個字時,會讓父母覺得自己不被需要。
對于年邁的父母來說,最悲哀的事不是孤獨,而是子女變得不再需要他們。
于是,父母變得小心翼翼,甚至都不敢大聲說話。
曾經(jīng)在孩子面前意氣風發(fā)的父母,變成了如今唯唯諾諾的老人,這是為人子女的不孝順。
別對愛人說:隨便你
萬事都對愛人說“隨便你”,是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
和愛人結(jié)婚組建家庭的意義是什么?
大概就是,攜手并進面對生活的風雨,有商有量為對方兜底。
如果和伴侶在溝通的過程里,總是說隨便你,這樣會讓對方感覺到在唱“獨角戲”。
也會讓自身失去了建設家庭的參與感,這不利于良好親子關系的形成,讓家庭失去溫馨感和幸福感。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遇事和家人一起商量,不做甩手掌柜,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別對孩子說:沒出息
有這樣一個故事:
發(fā)明電燈的偉大發(fā)明家——愛迪生,小學只上了三個月,就被學校勸退。
當時,老師給他一張紙條,讓他帶回家交給母親。
母親看了紙條后卻流淚了,小小的愛迪生問:“母親,老師寫了什么呢?”
母親擦干眼淚,大聲地念著:“您的孩子是個天才,這個學校對他來說太小了,沒有好老師能夠教他,建議您親自教導。”
直到母親過世,他才知道紙條的真實內(nèi)容竟然是:“你的孩子智力有缺陷,我們不能讓他繼續(xù)留在學校,他被退學了。”
沒想到,母親為了照顧他的自尊,竟然隱瞞了一輩子。
痛哭流涕的愛迪生,在筆記里寫道:“湯瑪士·愛迪生是個有智力缺陷的小孩,但他的母親讓他成為世紀的天才。”
所以,為人父母不要動不動對孩子說“沒出息”,這樣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潛能,能否將孩子的潛能激發(fā)出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鼓勵和開發(fā)。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所以,將不耐煩的語言,轉(zhuǎn)換成耐心,去傾聽父母的嘮叨;
將淡漠的語氣,轉(zhuǎn)換成責任,體貼妻子的不易;
將打擊的話語,轉(zhuǎn)換成鼓舞,陪伴孩子的成長!
親近的人,是我們內(nèi)心的防線,也是內(nèi)心深處柔軟的存在,他們應當被呵護、被珍惜、被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