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癥狀:突然頭發掉落,脫發初圓錢狀,睡眠不實,怕冷,不耐勞,腰酸,苔白潤,脈沉細而弱。
原因:腎精不足,陽虛血少
治法:補腎養血
方子:四逆湯加減方
仙靈脾15克、巴戟天20克、肉蓯蓉12克、肉桂12克、制附子30克、熟地黃15克、制首烏10克、當歸15克、鹿角膠9克(打碎沖服)、炒棗仁15克、甘草9克、干姜9克、補骨脂12克、菟絲子9克、山藥10克。如果便秘加生白術60克,如果遇寒腹瀉補骨脂改為20克,干姜改為20克。
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所以不要自己熬,上藥店熬。制附子由于30克,所以先入鍋熬兩個小時,然后放入其他中藥繼續熬。由于制附子量較多,所以提前用涼水泡3個小時以上,然后把泡的水倒掉,加入新的水再入鍋熬。主要是去掉制附子中的膽巴。該方配合五子衍宗丸一起服用為好。
2、
桂枝芍藥知母湯
《金匱要略》1700年前張仲景的方劑——桂枝芍藥知母湯,適應癥:治諸關節疼痛,身體尫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
桂枝芍藥知母湯原方: 桂枝15克、、白芍15克、甘草6克、麻黃6克、 防風12克、知母12克、白術15克、生姜15克、制附子12克。本方是一付藥的量,一付熬出兩袋,早晚飯后各一袋。
3、舌頭麻、兩手麻、腰酸腳涼、手腳和臉浮腫:
桂枝10克、 炒白芍10克、 甘草5克、麻黃3克、 防風5克、 知母10克、白術15克、 生姜15克、 制附子10克、 冬瓜皮15克、 防己15克、獨活3克。熬4付后,拿掉甘草,加絲瓜絡10克,繼續喝5付。一付熬出兩袋,早晚飯后各一袋。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所以不要自己熬,上藥店熬,制附子提前熬50分鐘,然后放入其他中藥繼續熬。
4、孩子感冒后咳嗽總不好
茯苓15克、甘草10克、干姜15克、半夏15克(最好用姜半夏)、 細辛9克、五味8克、 陳皮15克、杏仁12克、麥冬18克、生石膏10—30克、(如果發燒嚴重生石膏加多,不嚴重少加) 白芍12克、 浙貝母18克、紫菀20克、金銀花15克。感冒引發的,感冒癥狀還在的話,加生姜15克、 蘇葉20克。
注:此方適用12歲以上;8、9歲用二分之一;5、6歲用三分之一,如果發燒嚴重加生石膏50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