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痛風?痛風主要表現為骨關節出現紅腫、疼痛、局部皮溫增高和活動受限等癥狀。
一般出現在肢體比較末端的部位,比如足部的第一跖趾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等處,也有的患者會出現在上肢,比如手部的腕關節、掌指關節、指間關節等。
中醫認為“肉生痰、魚生火、酒生濕”,當人們長期飲酒吃肉,過食葷腥,就很容易導致濕熱內停,造成脾腎代謝水液功能失調,濕濁就會流注關節、肌肉,造成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塞而形成痹痛,也叫做痛風性關節炎。
因此治療痛風,就必須從“痰”、“濕”、“熱”、“風”、“瘀”五個方面入手。
這個方子源于神醫朱丹溪,出自《丹溪心法》。該方由姜南星、蒼術、炒黃柏、川芎、白芷、炒神曲、桃仁、威靈仙、羌活、防己、桂枝、紅花、龍膽草,共13味中藥組成。
該方上散風邪、中消痰淤、下泄濕熱,從而使上中下筋脈中淤堵消失、疼痛消除。
因此現代這個方子除了用來治療痛風外,還常用于治療各種骨關節疼痛病,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骨質增生等,另外該方疏風、清熱、祛濕、化痰、活血,因此該方還可用于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蕁麻疹等疾病。
方中君藥:姜南星、蒼術、炒黃柏。
南星燥濕化痰,祛風定驚,消腫散結,善祛經絡骨節之痰。黃柏瀉火、燥濕、解毒。蒼術燥濕健脾,祛風辟穢。與膽南星同用,可加強燥濕祛痰作用;與黃柏同用,善除濕熱下注。三藥配合,清熱、燥濕、除痰。痰濕消除了,附著在其上的風、熱、瘀、毒,沒有依附之地,就很容易被化掉了。
方中臣藥:羌活、威靈仙、白芷、防己、桃仁、川芎、紅花。
臣藥分為兩組,一組祛風,一組祛瘀。白芷善祛頭面之風,羌活善祛骨節之風;威靈仙善祛小腿、足部之風;因風邪易夾濕,所以配防己除濕行水,以助祛風之效。桃仁、川芎、紅花,活血化瘀,幫助消散經絡中的各種淤堵。七藥組合,風、濕、痰、瘀皆祛,筋脈得以疏通,氣血得以流通,疼痛就能減輕,紅腫就會消散。
方中佐藥:桂枝、龍膽草。
桂枝溫陽化氣,能佐助威靈仙和羌活流散寒濕之功,加強藥方溫通經絡作用;龍膽草清熱燥濕,能佐助黃柏瀉肝膽之火,加強藥方化痰除濕作用。
方中佐藥:神曲。
由于該方大部分中藥攻伐性能較強,所以容易傷人正氣,尤其需要善后,神曲剛好就是起善后作用的,它能消中焦積氣,還能顧護胃氣,以防攻伐太過而傷身。
中醫的奇妙之處在于用方,用方的奇妙之處在于配伍。這樣君臣佐使搭配,能疏散風邪于上,瀉熱利濕于下,活血燥痰消滯以調中,故各種原因引起的骨關節疼痛都可以用這個方子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