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腎臟病最常用的中藥除了黃芪之外,還有...
治療腎臟病最常用的中藥除了黃芪之外,還有黨參和白術。黨參味甘,性平。歸脾、肺經。具有益氣,生津,養血之功效。根據其補中益氣之功效,多用于中氣不足的體虛倦怠、食少便溏等,常配黃芪、白術等;取其補益肺氣之功能,用于肺氣虧虛的咳嗽氣促、語聲低弱等,可與黃芪、五味子等同用;黨參還有益氣生津和益氣生血的作用,故也用于氣津兩傷的氣短口渴、氣血雙虧的面色萎黃、頭暈心悸等,可分別與麥冬、五味子等生津藥或當歸、熟地黃等補血藥同用。此外,對氣虛外感及正虛邪實之證,亦可隨證配解表藥或攻里藥同用,以扶正祛邪。黨參是補氣良藥,大凡腎病,不論是急性腎炎、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還是慢性腎衰竭、腎盂腎炎等,只要有氣虛均可選用。
而白術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安胎之功效。根據白術補氣健脾之功效,用于脾胃氣虛、運化無力所致的納差食少,便溏腹瀉,脘腹脹滿,倦怠乏力等證。治脾氣虛弱,食少神疲常與人參、茯苓等同用,以益氣補脾;治脾胃虛寒,腹滿泄瀉常與人參、干姜等同用,以溫中健脾;治脾虛而有積滯,脘腹痞滿,常配用枳實、陳皮,以消補兼施。白術既可補氣健脾,又能燥濕利水,故還用于脾虛水停之痰飲、水腫、小便不利等。治痰飲常配用桂枝、茯苓等以溫脾化飲,方如苓桂術甘湯;治水腫常配茯苓、澤瀉等以健脾利濕,方如四逆散。白術能補脾益氣,固表止汗,也用于脾虛氣弱,肌表不固之汗多等,可單用為散服,亦可與黃芪、浮小麥等同用。根據白術補氣健脾安胎之功效,還用于脾虛氣弱之胎動不安等,常配砂仁等同用。燥濕利水宜生用,補氣健脾宜炒用,健脾止瀉宜炒焦用。
今天就先為大家分享這兩味,明天繼續為大家分享其它治療腎臟病的常用單味中藥。大家如有腎病相關問題可以留言或私信哈,出診之余盡量抽時間給大家解答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