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畏冷 手足發涼,中醫認為補血益氣,健...
不知道生活中,你有沒有見過這樣的一類人?穿衣總是比平常人多,即使是在夏天,手腳也總是發涼,他們好像總比我們普通人更加畏懼寒冷。
其實,中醫學上一般會稱這類人為“陽虛體質。”中醫的《內經》里,有這樣的一句話“陽虛則外寒。”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不明白為什么陽虛體質的人比平常人更加的怕冷?
中醫學認為人體陽氣衰微內郁,氣血不足,衛陽不固,失于疏泄,不能溫煦肌肉以抵抗外來寒邪的侵襲,人就特別容易怕冷。
怕冷的主要癥狀就是自覺寒冷,時常想增加衣物。一般情況下這種癥狀常見于感冒之后,但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的人在沒有發生感冒或炎癥感染的情況下,也比正常人更加畏懼寒冷。
前段時間,我們門診就來了這樣一位患者,患者來的第一句就對我說:“大夫,我實在是不明白,在如此炎熱的夏天,我為什么還老覺得冷,手腳也總是冰涼?”
我讓患者先坐,我問他,這樣的情況有多久了?平時除過怕冷,手腳冰涼還有沒有其它的什么癥狀?
他答,這個情況大概有兩三年了,平常還老覺得自己乏力,沒有精神,有時還會有心慌、氣短的毛病。最近這段時間自己還有腹脹腹瀉的情況,小便頻數也有所增加。
接著,我又對患者進行了一番檢查,通過檢查我發現患者面色、眼瞼蒼白,脈數浮、舌苔厚且黃,由此我便斷定患者是陽虛體質導致的畏冷。
之后,我給了患者開了一個方子: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杜仲、熟地、巴戟天、淫羊藿、茯苓、山藥、白術、黃芪
結果,不到半個月,患者就給我反饋說自己有精神多了,腹脹腹瀉的情況也好了不少,患者前后調理了一個月的時間,復診了4次,直到現在,癥狀已完全消失。
陽虛在中醫里一般分心陽虛、腎陽虛、脾陽虛三大類,所以對它的治療重點一直是補血益氣,健脾腎。當我通過詢問診斷患者的情況,判斷他為陽虛體質時我就已經基本確定了我的治療思路。
第一步——桂枝、甘草、龍骨、牡蠣——補心陽
問診時患者說他有心慌心悸的癥狀,而這四位藥經常用于治療和調養心煩氣躁,是治療心陽不振的常用方.可以溫補心陽,安神定悸。
第二步——杜仲、熟地、巴戟天、淫羊藿——補腎陽
問診時患者自述有小便頻數增加的癥狀,由此判斷患者主水,主代謝的腎出了問題,而杜仲、熟地、巴戟天、淫羊藿四味藥具有活血通經絡,強健腎臟之功效,可入腎經,可以補腎益陽。
第三步——茯苓、山藥、白術、黃芪——健脾陽
問診時患者說自己還有腹脹腹瀉的癥狀,中醫上這是脾出問題的表現,由此我特意用了茯苓、山藥、白術、黃芪來為患者健脾益氣、利濕止瀉。
三步走完,患者的癥狀基本消除,手腳冰涼,怕冷的情況也不再出現。
作為一名有十幾年從醫經驗,問診過少說上千名患者的中醫,這些年里,每每遇到畏冷的患者,我都是先幫他們補血益氣,再幫他們健理脾腎。至今為止,只要用過這個方子的患者沒有人會說它的不好,它為很多人治好了手足發涼的病癥,也為很多人調理好了的他們的陽虛體質。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