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電影里都暗示或者說教皇和神父孌童, 是我的幻覺嗎... 實際情況是這樣嗎?
【經雷的回答(26票)】:
有幾個問題我認為需要澄清。
首先提問人確定有電影提到「教皇和教會高層」喜歡小男孩麼?因為梵蒂岡對這類問題的態度,在近幾十年裡是很明確的 [1],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把這種行為定為觸犯十誡第六條的大罪(delictum gravius)。如果有電影敢這樣「暗示」,人家不會善罷甘休的。
這類案件主要發生(至少是被發現發生)在相對較低階的、地方的神職人員中。在六〇年代之前,天主教會對神職人員的戀童(pedophilia)現象要麼就是不了解,要麼就是「選擇」不了解,總之沒有什麼明確的態度。這一點是有原因的,從社會觀念來看,西方社會對戀童的危害也存在逐漸認識的過程,直到最近幾十年才建立起共識,也因此促使教會要做出相應的治理。
為什麼神職人員的戀童行為這麼多?有許多學者做過專門研究 [2],但有一點總脫不開干係:「禁慾」違背人性,而能逆反人性、修身得道的高人是極少數,多數人還是得像俗人一樣屈服于生理需求。
至於說到電影喜歡表現這些,則是另一個話題。五、六〇年代後的電影,尤其是歐洲電影,熱衷于弘揚個人「自由」,講述一個人擺脫陳規束縛的美好故事。這時候虛偽腐朽的教會體制自然成了很理想的靶子。
更新:
看來問題偏向了「為什麼選擇小男孩」……這個不是很明顯麼,小男孩是比較容易得手的資源,並且比較安全。我不認為神職人員在性取向上有什麼特別的,雖然不能排除個別人是這樣。
***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tholic_sex_abuse_cases#Vatican_responses
【劉竹溪的回答(11票)】:
那是因為現實中天主教部分司鐸就有性侵孌童的“傳統”。不光電影,文學作品也經常吐槽這一點。
司鐸性侵男童的心理機制我不太懂,但是客觀條件確實給了他們很多作案的便利:
司鐸不能結婚,也沒有多少機會接觸女性;
教會學校里有大量未成年男生,而司鐸們是他們的老師;
司鐸在天主教世俗社會里有事實上的“治外法權”。
以上幾個條件放在任何男人身上恐怕都有可能促使他產生某種奇怪的性傾向。離我們近一點的例子有美國監獄里惡霸性侵其他男性囚犯,遠一點的例子有三言二拍里提到過的老禪師性侵小沙彌。
【馬偉什的回答(3票)】:
這種情況確實有,只要是個組織,就會有人做各種違反組織條令的問題。
天主教內部也有些神父道德水平有問題,有些人貪財,有些人好色,這個我也不可否認,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
只是這樣的問題較為容易引起關注,又是神父,又是男孩,又是性關系,這樣才有噱頭。
至于樓上幾位說的什么這種幾率非常高,恐怕也只是看了幾部電影,就以為整個教會都是這種風氣。這種以偏概全的說法實不可取。
【阿齊茲柳的回答(0票)】:
因為現實中確實就是天主教教會神職人員孌童案的發案率非常高。
原因可以參考這個問題:為什么孌童的神職人員特別多。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829684
原文地址: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