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都市人吃得越來越講究,但如何吃得合理,卻知之甚少,由此引發了一些飲食誤區。如果飲食得法,既可健身又能防病,可謂一舉兩得。
補品在人體內產生較高的熱量和能量,可使患者體溫升高,加重病情。此外,補品還會促進病菌生長繁殖,導致感染程度加重和炎癥擴散。
科學研究指出,水果中含有大量單糖物質,很容易被小腸吸收,但若被飯菜堵塞在胃中,就會因腐敗而形成脹氣、胃部不適。所以吃水果應在飯前1小時或飯后2小時為妥。
這是一種不科學的烹作方法。當油溫高達攝氏200度時,會產生一種叫“丙烯醛”的氣體。它是油煙的主要成分,對人體呼吸道有害。另外“丙烯醛”還會使油產生大量極易致癌的過氧化物。因此,炒菜還是以八成熱的油為好。
營養學家指出,黃豆中的蛋白質能阻礙人體對鐵元素的吸收。過量攝入黃豆蛋白質可抑制正常鐵吸收量的90%,從而出現缺鐵性貧血,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疲倦,嗜睡等貧血病狀。所以吃豆制品不要過量,還是適量為好。
有些都市人吃什么都講求精細,如吃米喜吃精米,且淘米時反復搓擦,致使米的谷胚層被搓掉了,這就使維生素B1以及鐵、錳、鋅等元素大量丟失。五谷雜糧以及粗纖維含量較多的食物,含有人體所必需的營養成分和纖維素。如紅薯、南瓜等在國外已成為美容食品,且紅薯中含有抗癌物質。纖維素是人體腸道內最好的“清潔工”,它可以清除腸內垃圾。缺少了它,人就容易出現便秘、結腸炎、結腸癌等疾病。
據美國一項研究表明,胡椒、桂皮、丁香、小茴香、生姜等天然調味品中有一定的誘變性和毒性,如多用調味品,可導致人體細胞畸變,形成癌癥,會給人帶來口干、咽喉痛、精神不振、失眠等副作用,還會誘發主高血壓、胃腸炎等多種病變。因此,日常飲食中應盡量少用或不用佐料為好。
這是一種不衛生的烹制方法。禽畜肉尤其是動物內臟攜帶大量禽畜病毒、病菌,爆炒時間短,病毒、病菌不易被殺死,有的病毒要燒煮10分鐘以后才能殺死。吃了不熟的食物,極易發生“人畜共患”疾病。因此,畜禽肉還是燒熟、燒透吃才安全。
其實新鮮蔬菜與冷凍蔬菜營養價值是相等的。其營養異主要取決于烹調方面。
新茶雖然葉色鮮活、味醇香爽,但飲用弊大于益。因為剛采摘的新茶,含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和醇類較多,易引起腹脹、腹痛等癥狀,加重慢性胃炎患者的病情,應少喝新茶。
事實上所有的水果都含有糖分、尤其香蕉、葡萄、蘋果等含糖更高,吃多了糖分,哪來“減肥”的道理?
經測定花生油、玉米油中易混雜強致癌物黃曲霉素,棉籽油中有使人中毒的棉酚茶油中的芥酸不利于高血壓、心臟病人的健康,故植物油不要過量或長期食用。正確用油方法,應是一份植物油搭配0.7份動物油。
有些人不是按時就餐,而是不餓不吃飯;也有些人不吃早餐就去上班,其理由之一就是“不餓”;還有些人工作忙時,常常是干完活再吃飯。這些做法容易損害胃,也會削弱人體的抗病力。因為食物在胃內僅停留4~5小時左右,感到饑餓時,胃早已排空,胃粘膜這時會被胃液進行“自我消化”,容易引起胃炎和消化道潰瘍。
米面食品放涼后,淀粉分子就會自動有規律地定向排列,組合成一種質量堅硬的結晶,很難與消化液充分混合,不易被機體吸收。這種放冷變硬的淀粉食品,一定要經過加溫重新蒸煮,讓淀粉再次吸水、膨脹,才可以保持食品應有的營養價值。因此,米面食品放涼后應加熱后再食。
蝦米或蝦皮在加工過程中容易染上一些致癌物,如直接煮湯喝,不利于人體健康。專家建議,可將蝦米煮數分鐘后再換水煮湯,或在湯中加1~2片維生素C,就能阻斷致癌物在體內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