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偉銘的回答(32票)】:
不需要。這是一個愿賭服輸的生意。專業的VC也都是秉承著這樣的精神在做事。但這并不意味著創業者可以肆意揮霍投資者的資金,VC的條款里面的各種管理決策機制就是用來制衡的。VC在企業失敗的時候是創業者最低成本的融資,因為不需要償還;在企業成功的時候是創業者最高成本的融資,因為年華收益率肯定高于四倍的銀行利率。
創業者是否能夠成功融資其實和過去是否失敗過沒有直接關系,更多的還是你是否能夠準確的抓到一個快速增長的巨大市場的機會。在抓到這個機會之前,你所有的創業主意無非都是準備自己和團隊。
最近有一個創業者A輪融資3000萬美元,業務其實只開始了不到半年的時間。之前的第一個創業項目現在還馬馬虎虎的活著,第二個項目已經死掉了,第三個沒有做成……這是第四個。他自己的資產很少,房子可能不到200萬人民幣,還有一些貸款。唯一的優勢是他的年紀,他依然年輕,依然斗志昂揚。此前每個項目都成功的獲得了融資。投資者就是這樣寵愛這種打不死的小強型創業者。
【韓冰Bill的回答(14票)】:
如果項目失敗,進入清算環節,投資人通常是享有優先清算權的,至少有1倍(或者超過1倍)的清算權。所以清算的流程應該是先把公司的所有資產用于償還投資人的投資款*清算倍率,如果償還之后還有多余的部分,再按照股份比例分配。
所以這就涉及到一個如何界定創業失敗的問題,是否賬面資金全虧光了才叫失敗。在進入破產清算環節之前,如果投資人和創業者之間的溝通足夠暢通,如果項目的發展狀況不好,不可能一點預警都沒有,從概率上來說,能成功的企業本來就比例很小,許多的項目失敗非戰之罪,如果創始人和投資人都已經對項目失去信心,但是賬面上還有錢,也是可能的(大家還記得color嗎),這個時候,是繼續浪費時間,把錢花光,還是壯士斷腕,東山再起,把錢還給投資人,進行清算,也是可以考慮的。
【黃席盛的回答(2票)】:
所謂股權融資,就是投資者用1000w換了你20%的股權,如果你的公司做得好,投資者最后會出讓這些股權獲得高額收益,如果你的公司掛了,那投資者的20%股權也就廢了。
需要注意的是有時候需要簽訂一些對賭協議,可能會涉及到風險。
【余能軍的回答(1票)】:
通常認為早期投資本身就蘊涵比較大的風險,投資人作為股東本應承擔相應風險;同時風險投資一般以股權投資方式進行,這個角度看是不需要償還的;但是,這些假設都不能代表創業者和投資人實際簽署的合同,只有雙方的合同才是雙方權利義務的基礎,如果合同中有其他安排,例如對賭,也不排除創業者可能需要承擔部分甚至全部的虧損責任。因此,最重要的是訂好合同。
【知乎用戶的回答(0票)】:
投資要是沒風險的話,我去借點錢投資好了。還上什么班啊。
原文地址: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