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孩子不聽話一直哭鬧時,很想打孩子怎么辦?

【鄧妍的回答(1887票)】:

連話都沒學會說的孩子,你覺得他的智商水平能懂得跟你「無理取鬧」?

嬰幼兒哭,總是有原因的。實在找不出原因,也無需自責。至少知道有原因,frustration 就能減少一半。一個嬰兒哭鬧不止,醫生檢查了全身都找不出毛病,折騰了半天,原來是一根細細的頭發纏住了小腳趾,從此父母總是不經意地先檢查那里。新生兒大哭不止,手忙腳亂的父母輪流抱著無計可施,無意中孩子的胸壓在了父親的肩膀上,打了個嗝,然后便安靜下來,孩子父母突然意識到拍奶嗝的重要性,從此悉心學習和練習拍奶嗝的各種姿勢和方法。

在育兒的過程中你會遇到很多這種「啊哈,原來是這樣啊」的時刻。

一些新父母可能想不到的事情:嬰兒可以被白色噪音安撫——水龍頭的流水聲或者吸塵器的噪音;有的嬰兒根本不怕冷,北歐父母甚至讓孩子睡在零度環境;嬰兒讓父母精疲力竭,但很有可能下個月就變成了天使 and vice versa;嬰兒表示堅決不想喝奶但很可能三分鐘后決定大快朵頤,所以別那么著急把他放下等等。

每個嬰兒都是不一樣的天使。每天與這個孩子相伴的人自然對他了解更多,通常哭是為什么,一個個排除,也許還會發現幾個新規律——要知道小孩子一天一個樣,你剛搞清楚怎么哄他,馬上就會有新的難題等著你。他們成長地很快,不像成人那樣穩定。如果只是偶爾帶帶孩子,可能難以得到這類經驗。

如果不能時刻和孩子在一起的話,那么務必要意識到在這種狀態下保持耐心的重要性——這么小的孩子是不會跟你無理取鬧的。

補充:如果你真的覺得他是在沒有理由地大哭,那么就讓他哭出來——不要以為他有什么目的,也許他現在需要的,就是 cry it out。如果決定了是這樣,你就站得遠遠的就好了。

再補充個例子。新生兒「抱起來就不哭,一放下就哭」,這時所謂「經驗豐富」的月嫂會笑孩子「狡猾」,并警告無辜臉的父母不要輕易抱孩子也不要抱太久。實際上很可能孩子只是胃里有氣,平放會痛,身體彎曲就好受很多,根本不存在什么狡猾不狡猾。

說到底,父母還是要多和孩子在一起,多了解孩子。父母的自信是最好的安撫。

The best advice I can give you is not to listen to anyone's advice. Your child is your best teacher.

【暮暮的回答(140票)】:

家有一歲三個月奶娃一枚 分享經驗供題主參考。

首先 對于題主表示支持理解和表揚 作為父親能主動參與到這么小的孩子的養育之中 而且不斷自省努力進步 絕對不比我所認識的任何一個父親要差 所以先不急著給自己貼標簽 兩次大力拍手距離 暴力傾向啊不合格的父親啊什么的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批評題主的同學們應該大多還年輕 沒有親自撫育過這么大的孩子 如果要批評請來我家帶三天娃再開口會比較有說服力呢)

關于孩子為什么哭:

@鄧妍 的答案說的很好啦 尤其最后一句“The best advice I can give you is not to listen to anyone's advice. Your child is your best teacher.” 忍不住要點個贊,養育一個孩子沒有一定之規 你家娃為什么哭只有每天陪他長大的那個人最清楚 要解決問題(喂奶換尿布)要哄(安慰給他安全感)還是任他哭 需要父母的經驗和智慧去處理 旁人給不了建議。

從我娃這里總結的經驗是 如果不希望他哭 最好提前預防 而非事后制止。

雖然孩子一天一個樣 但也不會今天吃80毫升奶明天就吃三碗飯 我因為是全職媽媽 24小時陪伴著這個小奶娃 經過一年多的磨合 現在對她的規律脾氣基本摸透 可以預見她是不是再過半分鐘就要開始哭了 但是她巴巴工作原因和她相處的時間很少 就常常搞不清楚情況 因為孩子越來越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 但是表達能力還跟不上 如果你沒理解 她就會用哭來表達 要是還沒理解 就開始越哭越兇 哭到后面就完全只顧著哭和最初引發哭泣的原因毫無關系了 大概就是題主所說的“無理取鬧” 。

先要避免這種情況 無他 就是去了解你的孩子 在他還沒陷入“失去理智”的哭鬧前滿足他 保證立刻還你一個全世界最燦爛的笑容。

如果已經哭起來了 你的火冒三丈只會讓他哭的更厲害 這時請注意覺察自己的情緒 及時提醒自己 孩子哭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和吃飯玩耍一樣 平常心對待就好 你沒有對抗性的情緒 他哭一會兒發泄完了自然會來向你尋找安慰(有時候哭的太厲害了一定要回到主要撫養人的懷抱尋找安慰) 然后你們的感情又深厚了一層 多好啊對吧?

現在回答題主問題:

(答主背景:接受過心理學系統學習 但是對心理咨詢背景主要是個人興趣讀過些書 沒有系統訓練 因此答案僅供參考)

從描述看 您沒有暴力傾向 只是對自己的情緒控制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預期。

您提到的幾個點:

棍棒教育

棍棒教育和暴力傾向并非因果關系 但是棍棒教育有兩個方面在影響您:

一是對您個人情緒管理 采取的也是“簡單粗暴”的堵(壓下去) 而非疏(以合適的方式表達出來 然后真正回復平靜)

二是對您教育孩子的方式 有時忍不住也會動手 然后質疑自己

自責

父母也是普通人 也會有情緒 也會犯錯 讓孩子看到真實的自己 對于他的成長是有利的 不需要也不應該時刻扮演完美

孩子的成長言傳的作用遠遠小于身教 您能接納自己喜歡自己 孩子也會學會接納自己喜歡自己

改善心理的辦法

從兩方面入手:改善行為和改善心理

1 有條件的話可以去做心理咨詢 會有更系統的指導(我認為其實心理咨詢最大的價值在于“自我成長” 心理有問題去看的那是精神科醫生 咨詢更重要的作用應該是幫助普通人了解自己 促進成長 進而改善生活好嘛!)

2 學習 看書 適合自省力較強的孩紙 書目可以去求各位心理學大神 我就不班門弄斧了

3 改變自己是個慢工夫 沒有速效藥 靠提問回答三下五除二解決的 效果長不了 但是只是對孩子動手這件事的話 可以簡單控制一下:和孩子的麻麻溝通一下 在自己開始冒火的時候 把孩子交給她 自己離開(實在不行去拿冷水洗個臉)

最后給個彩蛋:雖說not to listen to anyone's advice 但是當爸媽這件事是要不停學習的 育兒經不能盡信 但人家的好經驗拿來用用也挺好不是 推薦三本書(屬于指南類型 第一本和第二本部分內容有點互相拆臺 但正是正反兩方面都看看才能辯證的學到真理對吧)另外有時間去看看發展心理學 可以更的好理解你兒子。

【蘇中彥的回答(23票)】:

贊問主對自己教育方式的反思和追問。你說得對,大多數父母都和你一樣,潛移默化地用自己小時候受到的教育方式,教育下一代。這一點稱為養育方式的“代際傳遞”。

電工、醫生、教師,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都需要接受專業訓練,獲得職業資格,才能在專業崗位上獨當一面。為什么?因為這些崗位影響重大,沒有專業技術可能會誤人子弟,甚至危及生命。唯獨為人父母這么重要的責任,只需提供準生證。大多數人一生中沒有多少機會系統地學習,孩子怎么學走路,怎么學說話,發脾氣是正常還是故意搗亂,該怎么處理。唯一的學習機會,就是自己作為孩子時受到的教育。到了自己成為父母,自然只能跟隨父母的榜樣,依葫蘆畫瓢地用在下一代身上。

還是有些具備反思意識的父母,善于回頭審視自己的成長經歷,判斷父母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哪些沒做到位,希望自己能成為與父母不一樣的父母,給下一代提供更好的教育。就像問主這樣,哪怕很想打孩子,也能夠反問自己:“怎么辦?”一時忍不住打下去了,還會感到內疚,說明還是想改進。

可是人有行為慣性,并不是知道不能這樣做就能不這樣做的。這樣的例子多得很,包括想減肥卻總是堅持不了,想學習但讀不進去書,想完成工作卻犯了拖延癥。意識到打孩子不對,明白孩子哭鬧不是故意跟你作對而是有你沒察覺的原因,希望能夠用更有效的方式教育孩子,不想傷害孩子,這些都是正確的想法,但從想法落實到行動,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

有很多辦法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調節情緒,化解過去的經歷塑造的反應模式(例如,從多年的棍棒教育學會的不聽話就打的模式)。例如,一旦察覺自己動了氣(例如,心跳加速,手心出汗,說話聲音提高,手揚起來),告訴自己:“現在首先要處理的是我的情緒。”然后找個看不見孩子的地方(例如,隔壁房間,洗手間),采取方法讓自己平靜下來。至于什么方法能讓你平靜下來,你最清楚。有的人做深呼吸、冥想,有的人用香薰。等平靜下來了,再去分析孩子哭鬧的原因,有什么辦法可以緩解、處理。

受過專業訓練的兒童教育工作者,掌握功能性行為分析的方法,對兒童的年齡特點、日常需要也熟悉,比較容易把握孩子行為的原因和走向。對家長提出專業要求是不公平的。日常生活就像流水,家長不可能整天只盯著孩子,把來龍去脈都弄得清清楚楚。肯定有很多時候,孩子的哭鬧讓家長覺得束手無策。特別是3歲以前的孩子,情緒調節能力非常弱,大哭大笑都很常見,未必總能找出原因。當找不出原因時,家長需要發揮安撫孩子情緒的功能,平靜、安穩地用擁抱、輕聲安慰、搖晃、撫摸身體等各種辦法,幫助孩子平靜下來。這個時候,如果家長自己就急、不平靜,這種焦躁情緒就會傳染給孩子,等于旺火加把柴,更不利于孩子恢復平靜。腦科學研究告訴我們,幼年時過于頻繁地體驗強烈的負面情緒,會影響孩子的腦神經發育,造成長遠影響。

當然了,腦功能受影響只是極端例子,比如父母有精神健康問題,家庭氛圍常常就籠罩在強烈的負面情緒中,或者有兒童虐待情況,孩子常年生活在恐懼中。在功能良好的家庭環境中,家長就是孩子學習如何調節情緒的第一位老師、第一個榜樣,而且還應該是孩子的情緒調節好幫手。不過家長這一重要功能的發揮,前提是家長自己善于調節自己的情緒,能夠保持平靜、積極的狀態。加油啊!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

【覃宇輝的回答(49票)】:

題主你好,希望你能明白,嬰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尚未發展,哭鬧可能不僅僅是他們吸引注意,表達情緒的手段,可能更是他們遭受了來自體內或者體外的不良刺激,又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時的無奈之舉。

這些不良刺激給他們造成的影響可能是比較隱蔽的,因此題主可能會發現,即便滿足了孩子的睡眠或者飲食需要,哭鬧仍然不會停止。這時候,希望題主也要調整好自己的預設,不要先入為主地認為:“滿足基本需要的嬰兒就不會遭受其他不良刺激——他們應該表現良好——如果表現不良好,就是無理取鬧、和自己作對”,企圖用打罵來抑制哭鬧,宣泄自己的情緒和敵意,而是要好好關注嬰兒哭鬧背后的深層含義。

給題主介紹兩類哭鬧:(1)生理性哭鬧。原因有饑餓,口渴,睡眠不足,冷熱不當,體位不適,受驚嚇,衣服過緊、過多,尿布潮濕,蚊蟲叮咬和腸胃蠕動問題。這類哭鬧的特點是聲音響亮有力,精神、面色正常,持續時間不長。題主只要能消除這些不良刺激,孩子的哭鬧就能停止。

(2)病理性哭鬧。原因是內源性的,如腹痛,頭痛等。這類哭鬧的特點是精神不好,面色蒼白,常規的安撫手段,如喂奶或者抱起不能有效解決。題主可以考慮一下孩子是不是有病史,必要時做一定的醫學檢查。

還有一些判斷嬰兒哭鬧原因的技巧:(1)進食前或者午夜后哭鬧,可能是饑餓導致。

(2)進食或者哺乳時仍然哭鬧,可能是鼻塞、口腔問題。

(3)哭聲急迫時可能是缺氧引起的

(4)哭鬧伴隨著多汗、易驚可能是營養不良、鈣磷失調引起的

(5)哭鬧伴隨著扭動身體,皮膚潮紅灼熱,可能是特殊皮疹造成的。

此外,也說一下懲罰對于嬰幼兒的負面影響。

埃里克森心理社會階段認為,嬰兒期(出生到1歲多),孩子面臨的危機是信任感和不信任感。如果題主動手打孩子,很可能會讓孩子產生“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滿足”的認知,產生對父母的不信任感,從而影響孩子自我信念、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發展。這個階段,孩子已經開始認人了。題主不僅僅需要關注孩子的吃喝拉撒,還要通過持續的愛和關懷讓孩子形成對環境的信任感。

而且,懲罰會影響孩子安全型依戀(將照料者當成探索的安全基地,有父母陪伴時不認生,能夠大膽地去探索環境,慢慢變得開朗獨立)的形成。如果題主平時打孩子,沒有能夠充分、及時地滿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很可能會用極端的方式來應對照料者,比如用哭鬧、糾纏等來獲得情感支持和安慰。并且還可能在這樣的策略不奏效時,變得憤怒和怨恨。要明白,依戀的質量會影響孩子的內部工作模式和以后的成長。打罵不僅如埃里克森所說般會讓孩子形成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還會讓他們形成消極的工作模式(我一無是處,被人嫌棄),影響他們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導致今后可能比較難以適應環境。

此外,懲罰只能很可能增加孩子的攻擊性,讓他們習得不良的應對策略,影響他們以后的人際關系。

可以看到,除了發泄一時的怒火,打罵對孩子的消極影響遠遠大于積極影響。

因此,題主可以嘗試做出的改變是(1)改變"在滿足基本需要后,孩子的哭鬧是無理取鬧,和自己作對"的預設,降低對孩子的敵意和怒火,改變用打罵消除哭鬧的策略,找到造成哭鬧的真正原因并及時解決

(2)敏感、及時地察覺孩子的情感、依戀需要,讓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戀,積極的自我信念,對環境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從源頭上解決孩子用哭鬧獲取關注和情感支持的問題,幫助他形成積極、良好的應對策略

參考文獻:

趙瓊. (2010). 嬰兒哭吵在兒科臨床的意義.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36), 98.

謝弗, 泓, & 秋凌. (2005). 發展心理學: 兒童與青少年.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不器用的查查的回答(28票)】:

吃飽,拉好,沒有疾病。這方面我相信一般父母都能做好。然后,以下這些可能會遺漏。

足夠的曬太陽(見于未學會走路之前。曬太陽請在無風處,乘孩子睡著的時候,在沒有玻璃遮擋的情況下,曬曬孩子的屁股和后背,)日照不足會可能會讓孩子更容易煩躁

衣物沒有過多(非常常見,如果孩子只是正常活動后背出汗說明已經過多了。)過熱,出汗都會讓孩子不安分

沒有充分的運動(也很常見,往往拎著孩子玩但只是大人累得夠嗆,孩子完全就沒有玩開。)精力沒有足夠消耗完的孩子往往不容易入睡,而哄睡覺這件事情如果一再的反復不成功我相信當過爸媽的應該深有體會是一件多么讓人崩潰的事情。

好了。說完這部分我們再來說說養育的情況。養孩子是件很辛苦的事情,我早些時候的回答里面也提到過家長如何避免自己的情緒失控:

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發展進度,孩子到特定時期會有各種敏感期,也會做各種的嘗試。要去學習和了解孩子的這些生物性的特點。不要和天性較勁。

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不要為了孩子的安全問題疲于關注。

夫妻搭配,養育者要互相打掩護。一個疲勞了換另一個上,及時的轉換和休息。

然后,以上都ok的話,就是需要有些耐心了。我也知道有些人情緒的閾值很低。幾乎一碰就著,這是需要自己多調整的,如果不行還是需要一些心理輔導的。

對于其他回答中的一些情緒化的內容,我覺得不是很合理,畢竟現實存在著一群這樣的人,要知道每年北美都有一定的比例的媽媽會因為忍受不了自己的孩子而將孩子傷害至死的。我猜測在父親在母親分娩期之后,雄性激素恢復到正常水平的時候(父親在母親分娩期前后雄性激素會顯著降低一個時期的)。對于孩子的耐心下降也是不無可能的。

所以,作為爸爸來說。有意識的認識問題,多學習和了解。對自己的情緒控制和調整。與家人好好搭配。應該可以緩解這樣的問題。

回答完畢

祝好

【李玨的回答(21票)】:

帶孩子誰都有抓狂的時候,您只是跟孩子一樣無所適從罷了,不能算是暴力傾向。您會反思這很好,因為他這么小連基本的邏輯都沒有,怎么可能無理取鬧。帶孩子這事就是耐心細心,慢慢找到他的規律,切忌以大人的思想去判斷和衡量孩子。想抓狂時候請家人來幫忙照看一下,千萬不要打孩子,恢復一下心情,休息一下,再用您無限的耐心和愛意接納這個小家伙吧。

另外不知道家里帶孩子您是夫妻共同分擔還是其中一方帶得很多,另一方帶得很少。

如果是這種不平衡的狀態,很容易導致抓狂。有時候我們生氣并不是因為孩子哄不好,而是你為了這件事做出各種各樣的努力和忍耐之后竟然你的家人在一旁指指點點或者說你做得不對。如果您是帶得多的那一方,請您主動要求伴侶分擔育兒重任統一戰線,如果您是帶得少的那一方,請您多想想每天為了孩子操勞的另一半過的是什么日子,您主動多帶帶孩子就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祝育兒越來越順利!

【知乎用戶的回答(149票)】:

育兒領域有個很出名的理論: Children do well if they can.

但是國內的家長大多都認為: Children do well if they want to.

=============================================

好了修改了下語法,英語水平不好,見笑了。

至于題主的問題,我想首先就應該把這條信念放在首位,當然這不是讓題主一味地包容孩子的錯誤行為,但是至少,請不要強迫孩子做某些行為,從這個答案得到這么多贊同這點來看,恐怕知乎上的許多朋友小時候都是被家長糾正過出于『惡意』的行為習慣的,這是最關鍵的問題。

其次呢,題主表示很多時候認為沒有什么問題了孩子還在哭鬧,這點是不對的。

補充,首先孩子是沒有什么問題的,吃飽了睡夠了也沒有不舒服,就是那種無理取鬧的時候。他有需求就有解決辦法不是嗎?他餓了給他吃的不就不哭了,這個我懂。我知道我不對,我是來尋求解決辦法,挨罵對我沒有幫助

人的大腦隨著年齡增長會多出很多調節舉措來平衡自身的感受和認知,比如方向感、空間感等,而在自己身體的觸覺嗅覺味覺這些方面的調節只會更多。所以當”你“認為生活條件適宜,小孩子沒有不舒服的時候,嬰兒那顆嶄新的大腦可不會認為環境良好。一臺剛出廠沒有調節任何設置的手機跟一臺用了很久的手機,順手程度當然是不一樣的。我一直認為所謂”養一個小孩相當于重新認識自己“,就是說生養一個小孩給了成年人非常珍貴的機會來重新審視自己認知世界的方式,看到自己大腦的局限和偏見。所謂家長與孩子一起成長,就是這個意思。

偏于理論,可能對題主幫助不大,衷心希望能夠幫到題主。

【jeffkit的回答(35票)】:

剛出生的小P孩哭的事就沒有理由打了。

但到了兩三歲懂點事的時候是最能喚起你的獸性的時候,才是最考驗父母的時候。

這時候,我才意識到我的脾氣是有多么火爆,多么的沒有耐性,多么的不可理喻。

世界上沒有壞小孩,只有壞爸爸壞媽媽。小孩就是一面帶放大功能的鏡子,把父母的優缺點(尤其是缺點)展示得淋漓盡致。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我不會對小孩子動手的。

之前,女兒不按我們的要求吃飯、睡覺、手到處摸然后放嘴巴,莫名其妙地哭的撒嬌,可能都會得到我們的呵斥、恐嚇甚至是輕量的體罰,但是事情并沒有因為我們的呵斥或處罰而有所轉變,反而是變本加厲。甚至在她和其他小朋友相處時也出現打人捏人的事情。

這時我才意識到,她就像海綿一樣,把我的壞脾氣都學習進去了!擦!那天晚上,我在她和家人面前向她保證,以后都不會大聲呵斥她, 不打她,會給她更多的時間和耐心,并要求家里其他人也這樣做。后來,情況慢慢有了轉變。當她發脾氣或哭鬧像石頭一樣往我砸來的時候,我就像棉花一樣卸掉沖擊,不正確回應她,而是側面關心她,跟她聊天,慢慢地,她的脾氣會融化掉,繼而變得有些委屈,再變得感到慚愧,這時,我再跟她開個玩笑,事情馬上就解決了。

小孩子需要的是大人的關注、耐心和陪護,只是每個小孩的方式不一樣,理解她的需要,耐心解決她的問題吧。每一次處理這些問題,都是父母的一次修練。

我現在對我之前動過的手感到慚愧,感謝女兒讓我可以重新認識自己,重新出發。

【Bernhardt的回答(9票)】:

我的兒子去年7月26生的,很明白你的感受。

孩子過了新生兒階段,會用哭探尋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摸索大人的底線,孩子可以通過哭就能達到很多目的—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只有愚蠢的大人會對孩子所有的要求say yes.作為大人需要有自己的節奏和原則,不因孩子的哭,就不斷變換底線,發出只要你哭的時間夠久,要求就會被滿足的信息。首先你要分清楚他為什么哭,有的時候碰疼了哭,你需要做的就是擁抱和安慰,有的時候就是通過哭來控制大人的,比如明明走的很好,卻是出于懶,不走,非要你抱;或者跌倒明明可以自己爬起來,卻哭著等大人扶;這時候大人不需要屈服,在人多的時候,如果孩子哭,底線變了,孩子就越發愛在人前哭,那時候哭就哭唄,很快他就知道在有些事上哭是沒用的,通常這時候是聲音很大的干哭。我已經在孩子故意趴在地上,以及在和大孩子玩耍,想要玩具,通過哭來要大人干預的事上,見識了孩子的表演天賦。如果有多個人照顧孩子,比如孩子的爺爺奶奶,大家要統一好底線問題。

我觀察自己的孩子,情感上的傷心是抽泣的哭,反而不會長時間的干嚎。

的確,孩子長時間的哭會讓大人特別有挫敗感,顯得大人好無能。孩子哭是他的技能,也是讓他把世界和自我分開的學習渠道,孩子到一歲半左右,能聽懂很多短語,短句,對于大人的語氣有很深的理解。你需要注意觀察孩子,比如前一陣子喜歡圓形的東西,后來有一段時間喜歡摁開關,或者喜歡掃把之類的,哭的時候,轉移注意力大法很有用,只要不用曾經不允許孩子做的事務,來阻止孩子哭泣就行,比如你不希望孩子玩iPad 那么,孩子哭的時候,也不要用iPad 來安慰他。

孩子哭鬧,打是最沒用的,只會讓他哭的更兇,而且大部分大人發脾氣后,都會內疚自責。如果你平時情緒平穩,尊重孩子,不做孩子哭泣的觀眾就可以讓孩子冷靜下來。

人的耐心很有限,所以不要讓同一個人長時間單獨照顧孩子,最后要么就是忽視孩子,比如讓孩子看動畫,大人玩手機,或者就是情緒崩潰,容易發怒。因為陪孩子是幸福但也是很累的一件事,最好是你和太太交錯著單獨帶孩子的時間,而這個時間你可以好好的做點喜歡的事,或者休息,恢復精力。我在我們社區,很多媽媽都覺得我有耐心,似乎唱兒歌講故事都不會疲憊的,孩子褲子衣服玩臟了,或者摔壞貴重物品也不會發怒,其實最大的緣故就是我的丈夫下班回來,會帶孩子散步陪他洗澡和玩耍,我就每一天有點自己的時間,畫畫彈琴看書學英語,每周六,丈夫會放我的假,讓我出去吃飯交朋友逛街什么的,所以每一天,才能又懷著沖滿電的幸福心情帶孩子,容忍度自然就高了許多。

我是認為可以動手的那一類家長,不過目前我還沒發現需要動手的事。有個心理學家說,人總是在修復自己童年的不幸,以及在孩子身上重復自己童年的不幸。這一點如果您的父母在你小的時候,有做的不對的地方,致使哭鬧讓你想動手,你要好好省查一下。孩子的愛每一天都那么新鮮,萬一你動手了,犯錯了,你要平和的向他道歉,孩子是可以接受父母犯錯的,但不能老重復犯同樣的錯哦。

【一笑風云過的回答(15票)】:

想想自己小時候挨揍的感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當然有人可能比較幸運,從小沒挨過打。

那就請教一下父母,你哭鬧的時候為什么沒有挨揍。

我有個很粗俗的觀點,養小孩兒,其實跟養狗是一樣的。

人小的時候,都是靠本能,理智需要靠耐心的慢慢培養。

如果他哭鬧的話,只是一種宣泄不滿的方式,人又比狗復雜的多,從大人的角度,往往不能理解他為什么就突然感到了不滿,那么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讓他自己去調整。

我來舉個自己的例子。

我兒子從會走路開始,摔倒了我一次都沒有扶過他,但是我會走在他前面,把路上的石子,玻璃渣這種危險的東西先清掃掉。人是一定會摔倒的,怎么學會爬起來,不能靠人扶。

同理可證:

人是一定會對這個世界感到不滿的,怎么學會培養自己的心態,不能來自別人的說服。

【賑早見的回答(30票)】:

你沒有問過孩子是不是自愿來到這個世界上。

三歲以下的孩子,這個時候八成是生理上的不舒服。你可以煩,可以不去忍讓,但是你想一想,當初你為何在應酬的時候喝下酒桌上那些你不心甘情愿的酒了的呢?

也就說,孩子沒有防備能力,甚至你欺負他他也無處所說,你甚至可以使用武力來解決一切事情。

這不是個人的悲哀,這是人性上的一種窩里橫的本能反應。

你必須意識到,第一,你沒有問過孩子是不是自愿來到這個世界上,第二,家長的權威是責任,而不是你用來顯示地位的權利。

另外說一點,和孩子做朋友,是一件幸福的事。如果迫于生活壓力,由于自身認知,或者心智的局限,在對待孩子的方式上太過于違背常理,十分不可取,過分的寵愛和傷害都會讓一個孩子無法正常成長。

其實我想講的是,三歲到八歲的這個階段,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很討厭。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學會用情感來表達或者偽裝一件事情了(如果哭鬧,不排除生理因素,帶孩子的話你應該能注意到這些細節)。這個時候孩子的影響有很多,包括做錯事、給你丟面子、干危險的事、胡攪蠻纏、毫不講理、太二、太柔弱等等等,用成年人思維無法接受的事情,孩子都能給你干出來——我的初戀送我一魔方,我五歲的侄子看見了,非要搶去玩,(我上去一腳就可以擺平,拿老子東西找打,敢哭老子就把熊大給你燒咯……),但是我沒有這么做,我用了別的禮物,和他作為交換,和他打比方,這件東西對我的重要性,最終,他心甘情愿的交給我了。

和孩子相處,就是給自己一次回到童年的機會。

孩子就是個手機,安裝一個app還不容易卸載,在喂養孩子的一生中,關鍵是和孩子做朋友。在以前,中國的家長式教育,是當孩子終于有一天開始反抗父親了為開始,反抗勝利為結束。更多的時候,你可以想一想和自己父親的關系如何。

而現在,這個在哭鬧的孩子,經過你的開發,最終站在你面前形象,都將是你一手給予的,孩子哭鬧,終歸是他難受了,前面說了,你沒有問過孩子是不是自愿來到這個世界上,而作為家長,總是先強調了自己的感受。

———————————————————————————————————————————來個段子:

a:我終于知道爸媽為什么不挑食了?

b:為啥?

a:因為買菜的時候,他們總是按他們喜歡吃的買。

【孫亞奇的回答(24票)】:

記得在知乎別的問題上看到的:

如果你認為打就能改變孩子的思想和習慣,那是不是我把你揍一頓,就能改變你這種思想?

【姜振鵬的回答(2票)】:

懲罰的目的是要讓懲罰和他的錯誤行為及你想讓他干的事情發生聯系,如果他的智力還理解不了,或者你的懲罰,沒有清晰地傳達這些信息,則懲罰都是無效的。如能達到上述目的,隨便打

【臧大維的回答(3票)】:

首先你要檢查一遍孩子是不是不舒服,渴了、餓了、尿濕了、拉屎了、肚子疼、身體癢等一切問題,如果你100%確定他是無理取鬧(無理取鬧鬧的不會很兇,孩子母親應該可以分辨),可以狠狠的揍他幾下屁股,一定要揍疼,當然下手要控制,只揍表皮,那么疼痛會促使大腦分泌內啡肽,有很強的鎮定左右,很快就會安靜下來。適用于1.5~2周歲左右的小孩。當然我不建議你經常這么做,特別是再大點。

【赫淺的回答(6票)】:

絕對不要!!!

感謝現在的家長有這個反思的覺悟,先不說小時候吃過巴掌的我有多大的心理陰影了。

確實有時候孩子鬧起來真的很想揍他,排除一些生理上的不適,有的孩子折騰起來,真的很令人捉雞,但是打他,其實是體現了施暴者的一種無能,因為你不想用一些更好的溫和理智但是復雜的解決方式。我從來不認為施暴是一種“為他好”,或者說“教育他”的行為,因為他只是暫時的屈服你的權威,而不是發自內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和心理學上電擊厭惡療法還真有幾分相似。

說說打的危害吧,第一,如果家里是采用棍棒式的教育法,這種教育在這個家庭里至少還要持續三代。第二,在他受到其他方面的挫折的時候,他很可能將這種行為施加到別人身上。也許也會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也許會變得懦弱,敏感自卑。被打過的孩子成為問題兒童的幾率是高于沒被打過的孩子的。犯罪心理的美劇提到過一句話——被折磨的人最后會變成折磨人的人。

我們都知道教導孩子采用溫和的方式很不容易,但是,真的不要打他,好嗎?

建議你可以去看一下《超級保姆》,是國外的一個節目,怎樣采用溫和的懲罰措施,會對您有一些啟發和幫助吧。

【林薇薇的回答(5票)】:

這個這個我有經驗,一定要看!哈哈,我有兩個寶寶,大女兒五歲,小兒子兩歲半。都是我自己帶,無人幫忙帶孩子做家務。被孩子們哭鬧得分分鐘抓狂的時候是常有的事,可我兩個寶寶一次也沒挨打過。

小小得意下!

我的方法是說出自己的情緒。比如,小朋友惹我們抓狂的地方碎碎念說出來,不是說給他們聽啊,是說給自己聽,說著說著,氣也就沒了………

實在不行,自己去陽臺罵娘!不要給小朋友看見噢………

今兒個一大早帶著兒子送女兒去幼兒園,到家了兒子不肯下車非得去外面吃早飯。還鬧了一場, 這會兒剛給兒子吃完飯來。

為人父母不易,加油!

【愛吃堅果的松小鼠的回答(3票)】:

1、把養育孩子的過程當做自我重新成長的過程,因為他的到來,你必須學會更耐心更細心更體貼,不斷暗示自己寶寶是我的禮物,我要感謝他,無論是快樂還是麻煩。

2、慢慢摸清楚孩子哭的規律,如果你不是跟你的孩子待在一起時間最多的人,就問問經常帶你孩子的那位,也許是你的妻子,父母,或者保姆,問問他除了餓,困,拉粑粑了,通常會因為什么哭。

3、反思你們的養育過程是否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也許寶寶天生是某種性格,也可能是因為你們的養育方式和過程讓孩子產生了愛哭的性格特點,比如缺乏安全感,在家庭中感受不到快樂什么的。

4、一定不能在他哭泣的時候放任哭泣,不能聽信什么讓他哭,慢慢沒人管他就學乖了的言論,一方面一歲多的孩子哭了喘不上氣出事怎么辦,另一方面無視孩子的哭泣會讓他產生被拋棄感,嚴重會導致精神問題。

5、重復1,把養育孩子的過程當做自我重新成長的過程,由于小時候題主的父母對你采取的是棍棒教育,這樣的教育方式會在不知不覺間影響你對事對人對物的心態,也不知不覺就延用了你父母的方式對待你的孩子,這是常見的情況,題主不必太過自責,但是也萬萬不可忽視,先從內心里接受不好的那個自己,然后每一次想對孩子發火的時候就想想小時候的自己是什么心情,其次你希望父母如何對待你,一點一點來改變,這些改變不僅會讓你更好的與孩子相處,也會在不知不覺間影響到生活的其他方面。看吧,寶寶是不是你的禮物呀,沒有他的到來,你要什么時候才能意識到父母的棍棒教育給你帶來的不安和暴躁呢,快去親吻寶貝,花更多時間陪伴他吧!

不夠專業地說了那么多,希望對題主有用。

【fxguo的回答(3票)】:

這個問題我深有體會,我成長在棍棒教育下,也如專家所料成為了一個會打孩子的母親,不過我沒有樓主那么強烈的內疚感,前面的答案我都沒有看,只講講自己的情況。

娃上幼兒園之前我是全職帶的,小時候中午不肯睡我就抱著他晃,逼著他睡,通常他都是哭著哭著就睡著了,再大點抱不動了,我就嚇唬他睡,告訴他有惡夢精靈和美夢精靈,美夢精靈來得早,要早點睡才能遇到他,否則就會遇到惡夢精靈。

上幼兒園之前我打罵他的頻率大約平均一個月一揍三罵吧。

打過罵過之后心里很難受的,大概跟樓主的體驗差不多,非常懷疑自己,不夠資格做好家長。

娃上幼兒園之后很少會打他,都是反復講道理。

現在娃上一年級了,回憶從他出生到現在的時間,無論是小時候打他還是現在不打他,我們的親子關系都非常好,孩子非常信任我,我們吵架了他會關上門自己去冷靜,然后主動出來跟我和解,通常情況下我也端不住架子,也會檢討自己不對的地方,于是大家又一起愉快地玩耍。

根據我的經驗,我在內分泌失調情緒煩燥的情況下很容易沖他發火,每個月都有那么幾天嘛。還有就是在孩子犟,怎么也不講理的時候,我也會忍不住沖他發火,當然不講理只是不講我的理,講他自己的理。

亂糟糟說了這些,我的體會就是:

1.承認自己不完美,允許自己犯錯,犯錯后也勇于向孩子承認。

我覺得壓力很多時候來自于對自己不切實際的期望。我知道打孩子罵孩子不對,但我忍不住,我沒有修養,脾氣暴躁,有娃之前我一直這樣,不可能因為有了娃就突然全部改掉吧,我是個不完美的家長,ok,沒關系,沒有人會做到完美,專家不是說了嗎,被打大的孩子長大了打孩子的概率很高,so我就是屬于很高概率里面的,有什么不正常嗎,但我至少知道那樣不好,我一直在努力,在改變,在提高,我會盡力彌補自己給孩子幼小心靈造成的傷害,及時向他承認錯誤,也終于成長為了不打孩子的家長,只剩下難得會火冒三丈,大吼大叫,雖然改正的時間有點長,但在這一點上我覺得自己已經到終點了,不發火那條,估計得死了才能做到。

2.承認孩子不完美,允許他犯錯,犯錯的后果讓他自己承擔。

很多時候壓力也來自于對孩子不切實際的期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誰不是呢,但別忘記先照照鏡子看看自己,誰生下來就是個明事理、不闖禍、考試都考100分的人呢?他作業沒做好,老師自然會批評他;他要買華而不實的玩具,用他自己的零花錢(我偶爾還是會買給他,寵孩子也是我常犯的錯之一);他喜歡跟別人打架,提醒他注意分寸,玩玩可以,避免造成傷害;他挑食,除青菜以外的綠葉子菜都不吃,ok啦,我小時候也不吃香菜茼蒿,現在卻愛得很呢,挑食應該是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總而言之,養兒育女大概就像彈琴做菜,看看譜子練習練習,慢慢來吧。

【狗牌的回答(4票)】:

Leave him alone.他只想一個人靜靜

【莎織的回答(3票)】:

1歲多的孩子不會無理取鬧的。作為父母竟然想打1歲多的孩子,這說明不合格,不配為人父母。

當然我當年也犯過同樣的錯誤。

我家小孩從小挺讓父母省心的,但是在一歲多的時候,曾經有一段時間也是不斷的哭鬧,我孩子學會說話比較晚,那時候也沒法跟他交流,搞得我們很煩,也曾經萌生過想打他一頓的想法。

就這樣過了很久,某天他哭鬧的時候耳朵里面流出了很多膿血,把我們嚇死了,趕緊跑到醫院檢查,原來孩子得了中耳炎,被粗心的我們耽誤了治療,已經相當嚴重了。

好在這是個常見病,很好治療,對孩子以后的成長也影響不大。但是醫生說中耳炎很疼的,孩子這些天真是太遭罪了。

那一天,我們內心的自責無法形容,真是太對不起孩子了。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世界上最愚蠢的父母:總是在想著和孩子較量比高低,真是沒誰了
李玫瑾教授:3歲6歲是孩子成長關鍵期,性格不糾正將固定一輩子
寶寶哭鬧父母需控制好情緒
新生兒哭鬧要不要隨即抱起來?聰明父母這么做,孩子以后更聽話
孩子哭鬧時不管不顧最有用?多半是沒耐心的借口,家長卻不自知
1歲半孩子哭鬧、耍脾氣、鬧情緒,哄也哄不好,寶媽該怎么辦?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溪市| 连云港市| 丽江市| 介休市| 安康市| 曲松县| 泉州市| 和田市| 封丘县| 衡水市| 郑州市| 遵义市| 东阿县| 酒泉市| 调兵山市| 开封县| 定南县| 镇平县| 桐梓县| 龙川县| 三台县| 文山县| 正阳县| 商城县| 舞阳县| 安溪县| 文水县| 响水县| 多伦县| 博野县| 马公市| 秦安县| 青海省| 阳曲县| 乐都县| 新邵县| 福安市| 朔州市| 灵武市| 江津市| 博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