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的答案雖然不難理解,但卻引申出了很多有趣的、深刻的話題。所以我們來詳細討論一下“雞蛋的性別”。
觀點一:受驚,不對,受精的雞蛋才有性別?
在果殼問答《鳥、禽類是如何受精交配的?》中,我們討論過雞蛋(和其它鳥類的蛋)的受精過程。簡單來說,母雞先產生卵子,卵子向著“雞蛋裝配車間”(卵巢)一路進發。路上,如果遇到了公雞爸爸放在這里的精子,就變成了受精卵;如果一路都沒遇到,未受精的卵子也會自己跑到車間里,被組裝到一顆雞蛋中。
含有受精卵的雞蛋,可以孵化出小雞,而小雞的性別其實從受精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注定了。所以,問題里說的“孵小雞的雞蛋”確實是有性別的。不過,現實中還沒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可以鑒別。民間雖然有一些偏方,甚至還有一項專利,但都是不可靠的。
另一種的雞蛋則含有“未受精卵”。我們在超市、小攤上買來的都屬于這一類型(是的,你冰箱里的雞蛋是孵不出小雞的,不要抱著幻想了)。這一類雞蛋有沒有性別呢?這個話題就深了……
觀點二:未受精的雞蛋是單倍體,相當于雄蟻?
我們知道,小雞體內有兩套染色體,一套來自雞媽媽,一套來自雞爸爸。而沒有受精的雞蛋,只有雞媽媽的染色體。和受精的雞蛋相比,染色體少了一半,屬于單倍體。
但是我們也不能歧視單倍體。在自然界也有一些動物,就算染色體只有一半,一樣可以發育、長大。最典型的例子是蜜蜂和螞蟻。以螞蟻為例,蟻后和工蟻都是“完整的”蟻,都含有兩套染色體;而那些人生意義就是交配的雄蟻們,則是由未受精的卵發育來的,只有一套染色體。蜜蜂中的雄蜂也是如此,別看他名字叫“雄風”,其實都是基因不完全的殘次品。
蜜蜂和螞蟻的性別就是由染色體數量決定的。含有全部兩套染色體的,就是雌性(蟻后、工蟻、蜂后、工蜂);只有一套染色體的,就是雄性。未受精雞蛋也只有一套染色體,這么說,是雄性?
觀點三:雞與蟲豸焉可相提并論?
但是,雞和蜜蜂、螞蟻,畢竟是天差地別。最重要的一個區別在于,雞的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
雞受精卵內有兩條性染色體:含有ZW(一條Z型、一條W型)的受精卵發育成母雞;含有ZZ(兩條Z型)的受精卵發育成公雞。這一點和人類恰好相反:人類雖然也有兩條性染色體,但是,含有XY(相當于ZW)的是男人,含有XX(相當于ZZ)的是女人。這是鳥類與哺乳動物之間的一個重要分歧。
但是,未受精的雞蛋里只有一條性染色體,Z或者W。因此它既不能算ZW,也和ZZ畢竟不同。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既不能算雄性,也不能算雌性,根本就無所謂性別。
觀點四:終極答案出現——孤雌生殖
解答到這里就完了嗎?錯!自然界還有一個現象,可以讓“沒有性別”的未受精雞蛋找回真實的自己!這種現象叫做“孤雌生殖”。
顧名思義,孤雌生殖就是不需要雄性,雌性自身可以產生后代的繁殖方式。一位生物學家貝蒂博士Dr.A.Beatty給出過一個更嚴謹的定義:“無須精子,一個卵即可以發育成胚,而不管這個胚是否能發育成個體”。用雞蛋來打比方,就相當于從未受過精的雞蛋,發育成了一個小小的胚胎,不過它不一定能長大成為小雞。
其實,上文提到的雄蜂和雄蟻就屬于孤雌生殖的產物(他倆真是躺著也中槍)。另外,有一些生活在美國和墨西哥的鞭尾蜥則完全采用孤雌生殖。它們的物種里沒有雄性,雌性自己生下新的雌性。不過糾結的是,它們的雌性之間仍然有交配行為![1]
但是,不要以為孤雌生殖只是些稀奇古怪動物的稀奇古怪行為。在某些情況下,一些雞類也具有這種能力。
1953年,美國科學家奧爾森(M.W.Olsen)意外的發現,14%的貝爾茨威爾小種白火雞(Beltsville Small White)的未受精蛋可以發育。[2]上世紀80年代,人們又發現兩種常見的雞種——橫斑洛克公雞和白來亨母雞雜交后的母雞產的未受精蛋中,也有15%可以發育。但是這些雞蛋中的大部分到第三天就停止發育了,不能真正孵出小雞來。[3]
不過也有成功案例:美國馬里蘭州動物生理及遺傳研究所的莎薇拉(P.Sarvella)曾經用“處女雞”下的8000只蛋孵出7只小雞,其中三只沒活過一周,其他四只也十分虛弱。[3]所以,如果你足夠幸運,超市里的買來的雞蛋也是可以孵出小雞來的。當然,可能你要孵個幾千上萬顆才能遇到一只能成功的。
這樣獲得的小雞一定是公雞。原因在于,孤雌生殖是將原先僅有的一套染色體復制了一倍,變成兩套,從而能夠發育。這種現象只能發生在性染色體為Z的未受精卵上,它會復制變成ZZ,而性染色體為ZZ的小雞,我們上文說了,是公雞。
結論:我們從市場買來的一般是未受精的雞蛋,正常來說孵不出小雞,也無所謂性別。但極罕見的情況下,未受精的雞蛋也會由于孤雌生殖而孵出一只小公雞。
后話:哺乳動物中的孤雌生殖
相較而言,哺乳動物孤雌生殖理論上困難得多。由于存在一種特殊的“印記基因”機制,缺乏雄性遺傳物質的哺乳動物胚胎很難存活。目前尚未有自然界哺乳動物孤雌生殖的案例。不過,人工的孤雌哺乳動物已經誕生了,2004年,日本東京農業大學的科學家用孤雌生殖的方法創造出一只沒有父親的小鼠——輝夜姬。
順便說一下人類。我們當然不會在實驗室里對人類進行“孤雌生殖”!但是,現實生活中是否有自然發生的案例呢?早在1955年,英國某家報紙刊登啟事,尋找“處女生子”的媽媽。由于人類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不可能孤雌生殖出XY的男性,出于科學方面的考慮,啟事中提醒只有孩子是女孩兒的才可以。果真有不少母女報名,生物學家林恩(Balfour-Lynn)負責對這些母女進行了檢查,結果沒有一對經得起“生物學檢驗”。也就是說,都是來蒙事兒的。[4]
(感謝@哀兔 對本文的指正。另外原文關于未受精雞蛋中的性染色體描述有誤,之前未及時發現,現已糾正,在此致歉!并向指出和糾正了問題的網友@comein @傻子 @DA_Bill @燜燒大排 @Angie澤澤 @張貓貓。 @Vindar @張源寶 @花朝 @云 @yitucaoxi @隱著妮兒 @lightrail @MayTruth @HT民工 @小布丁~ 等等表示感謝?。?/p>
參考資料
[1] Phillip C. Watts, Kevin R. Buley, Stephanie Sanderson, Wayne Boardman, Claudio Ciofi & Richard Gibson. Parthenogenesis in Komodo dragons. Nature 444, 1021-1022 (21 December 2006)
[2] M. W. Olsen. Twelve year summary of selection for parthenogenesis in Beltsville Small White turkeys. British Poultry Science. Volume 6, Issue 1, 1965, Pages 1 - 6
[3] PATRICIA SARVELLA. Adult Parthenogenetic Chickens. Nature 243, 171 (18 May 1973)
[4] Greta Rensenbrink. Parthenogenesis and Lesbian Separatism: Regenerating Women's Community through Virgin Birth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970s and 1980s.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Volume 19, Number 2, May 2010, pp. 288-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