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春困夏乏秋打盹”。到了夏季,中午更加炎熱,很多人都選擇午休來養足精神。但是,很多讀者發現,這夏季的午覺似乎越睡越困,本來睡午覺是要養精神的,怎么反而讓精神更加不振了呢?這是怎么回事呢?
午覺越睡越困 不睡又沒精神
“到了夏季一般都是公司業務比較繁忙的時候,所以晚上加班熬夜是很常見的事情,為了養足精神更好地工作,中午午休成了我和同事們的‘必修課’,但是讓大家感覺比較奇怪的是,似乎午覺會越睡越困,尤其是我感覺更加明顯!”市民金女士介紹說,她起初以為自己的身體出了問題,到醫院就診才知道,原來是自己午睡的方法不對!這種天氣特別容易犯困,所以大多數人都喜歡靠午休來補充睡眠時間。有研究表明,午覺是效率最高的一種睡眠,它不僅可以使大腦保持清醒,而且午休后工作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健康午睡有四忌 一般不超過一小時
中醫養生學提倡睡“子午覺”,就是中午午時11點到1點,夜里子時11點到1點,這兩個時間段最好是在睡眠狀態。一般大家的上午下班時間都在12點左右,所以加上吃飯的時間,睡午覺的時間大概在一個半小時左右,如果按午時這個區間來算,用不著睡那么久的午覺。從西醫的角度來說,人們入睡一般超過半個小時之后,便由淺睡眠進入深睡眠階段,這時大腦的各中樞神經抑制過程加深,流經腦組織的血液相對減少。若在此時醒來,因為被抑制了的大腦皮層還未興奮,大腦就會出現暫時的相對供血不足,造成一時性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因此醒來會感覺更加困倦。因此,午休時間不宜過長,以30分鐘左右,不超過一個小時為宜。
健康的午睡有四種禁忌:一忌午睡時間過長。因為睡多了進入深睡眠,醒來后會感到很不舒服;二忌迎風而睡。有的人喜歡在通風較好的地方午休,但是要注意不能風太大太涼,尤其是夏季更不能在空調的風口下午睡,以防受涼感冒;三忌姿勢不健康。不少人由于條件限制,喜歡坐著或趴在桌沿上睡午覺,這樣對頸椎和腰椎都不健康,可以借助一些器具增加這些姿勢的舒適度,比如靠枕等等;四忌強迫午睡。午睡因人而異,如果精神很好,沒必要強迫自己午睡,但是對于腦力勞動者、學生等人群午睡是有必要的。
三類人午睡要注意
夏季對于很多讀者朋友來說,午睡質量甚至比晚上睡覺更高,所以夏季在單位或者家中的空調間里美美得午休一陣是很滋潤的事情。但是,近日不少微博和網文援引德國醫學家的觀點指出,3種人不宜午睡:一是65歲以上或超過標準體重20%的人;二是血壓很低的人;三是由于腦血管變窄而經常頭暈的人。文中說,因午飯后血液流向胃部,血壓降低,大腦供氧量減少,這3類人午睡,易因大腦局部供血不足而發生中風。
不少網友看到后大吃一驚!有的老年讀者朋友在報紙上看到這則消息也困惑不已,那么,這些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呢?如果有,這三類人群到底還能不能睡午覺了呢?
中醫認為心主神明,也稱“心藏神”。 午睡“閉目養神”,其實也是在養心。不宜睡午覺不代表不能睡午覺,而且“不宜”是相對的,有一定前提的,只要選對了時間和方法,幾乎每個人都適合睡午覺。
對于超重的人而言,因為睡眠時間和體重呈現正相關,特別是在年輕人中。午睡容易使肥胖加劇,不妨改在午飯前小睡20-30分鐘。
低血壓患者血流本來較慢,午睡時,血流速度更緩,本身粘稠度高的血液易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誘發中風危險。因此午睡時間不宜過長,最好以半小時為宜。另外,午睡后不可突然站起,以防體位性低血壓。應扶墻或借助其它物體逐漸起立。在起床、下蹲時動作都應緩慢。
血液循環系統有嚴重障礙,特別是因腦血管問題而經常頭暈的人群,飽餐后血液涌向消化道,立馬午睡,皮下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皮膚、消化道紛紛與大腦爭血,此時確實有發生腦血管意外的風險。所以最好在餐前或餐后半小時后,喝杯白開水或者淡茶水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