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羽絨被是被芯中最輕、最保暖的產品,但同樣是羽絨被,有些標注鴨絨,有些標注鵝絨,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什么區別?為什么價格相差很大呢?
說到羽絨,我們首先要了解羽絨幾個關鍵指標,再根據這幾個指標來分析,鵝絨與鴨絨的區別到底在哪里。
含絨量
含絨量是指羽絨中“絨子”的含量多少,一般來說含絨量越高,重量越輕、保暖性越好。一般我們可以在購買的羽絨被/衣的水洗標簽上看到:含絨量90%或95%等。
充絨量
充絨量不是衡量羽絨品質的指標,但決定這床羽絨被或羽絨衣的價值,因為她代表了羽絨的重量,同等含絨量的情況下,充絨量越高,能容納的靜止空氣越多,保暖性也越強。
蓬松度
蓬松度是度量羽絨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標,標準規定:一盎司(約等于28.34克)的羽絨所占的空間為600立方英寸(1英寸約等于2.54厘米)表示該羽絨的蓬松度為600。
即:既定的羽絨重量下,占用的空間越大,則蓬松度越好,保暖性更高。
(鵝絨)
鵝絨為什么比鴨絨貴?
絨朵更大:前面我們講過,衡量羽絨品質的重要指標是蓬松度。就成熟的鵝絨與鴨絨比較而言,鵝絨的絨絲長,絨朵大,蓬松度更高,舒適度高,因此品質更好,價格也相對較貴。
中國羽絨工業協會的權威測試數據表明,鵝絨的絨朵普遍比鴨絨絨朵大,蓬松度比鴨絨的高出50%,所以保暖性能更加出色。
絨朵飽滿:一般鵝的生長期到成熟至少100天,而鴨為40天,所以鵝的絨朵比鴨的絨朵更飽滿。
1克絨的絨朵數量越少,單個絨朵越大,則說明絨的成熟度越高,反之則說明越不成熟,生長時間短。
蓬松度優:鵝毛絨的羽枝上平均分布著較小的菱節,鴨毛絨上的菱節較大,且集中在小羽枝的末端,所以鵝絨可以產生較大的距度空間,蓬松度更優,保暖性更強。
回彈更好:鵝毛有較好的彎曲度,比鴨毛更細更柔,彈性更好,回彈性更強。
檢驗回彈性最簡單的方法:將蓬松的羽絨被/衣服按一下,再松開后,迅速回彈,恢復原狀的,說明羽絨的蓬松度良好。
沒有氣味:鵝是食草,鴨子是雜食,所以鵝絨的異味會小很多,處理好基本沒有異味,而鴨絨或多或少都有點。當然如果出現刺鼻氣味則是羽絨本身質量問題了。
還有一個關鍵的品質就是,鵝絨比鴨絨的使用時間更長久,鴨絨使用時間大概在10年左右,但是鵝絨的使用時間可達到15年以上。
影響羽絨品質關鍵因素
雖然我們講了鵝絨和鴨絨的區別,但是還有幾個因素也決定了羽絨的品質。
鵝越大,絨越好:同樣是鵝,波蘭和匈牙利的鵝要比亞洲的鵝大,所以絨更好。
越冷的地方,絨越好:飼養于北極圈(北緯45~53度)寒冷地帶的羽絨品質最佳。
喂養時間長,絨越好:散養鵝鴨毛絨氣味少,絨朵大,蓬松度更好。
但現在更多是激素喂養,飼養時間短,氣味重,絨朵小,油脂含量高,回彈性差。這也是為什么有些羽絨被看似價格便宜,其實保暖性已經大大折扣。
還是那句話:價格決定了品質,我們希望更多的用戶回歸到從關注價格到關注品質的行列中來,這樣民族的工業振興,生活品質才會有一個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