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關節炎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骨關節病,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關節軟骨的破壞。多數因機械性外傷造成軟骨損傷,而使軟骨成分的“隱蔽抗原”暴露,引起自身免疫反應,造成軟骨繼發性損傷,軟骨的損傷使其失去了彈性, 增加了液壓滲透壓而使軟骨細胞承受的壓力增高,分解酶增加, 潤滑作用下降而使關節軟骨表面破壞。軟骨破壞后, 骨端暴露, 骨端硬化, 關節間隙變窄, 關節邊緣形成骨贅。發病后, 長期疼痛, 行走困難, 影響生活, 如不采取有效治療, 最終因破壞嚴重而行關節置換手術。玻璃酸鈉(HS)為關節液的主要成分,使關節滑液具有獨特的黏彈性和潤滑性。在關節腔內起潤滑、覆蓋屏障,減少組織之間的摩擦,緩解應力作用。關節面的滑動主要依靠HS,因而對于關節軟骨具有相當重要的保護作用。當發生膝骨關節炎后,關節滑液中HS分子量、濃度和黏彈性均降低,潤滑作用也減弱。
膝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注射液是對膝關節腔內HS的一種外源性補充。主要成分是透明質酸,是關節軟骨細胞外基質的主要組成部分。骨關節內透明質酸的減少或理化特性的改變可以導致軟骨退變。關節內注射透明質酸鈉, 可以補充關節內透明質酸的流失或不足,
恢復關節液及關節軟骨組織基質流變等內環境穩定, 增強機械性潤滑, 保護關節軟骨, 抑制蛋白多糖從軟骨基質內析出, 減輕軟骨破壞和關節黏連, 從而減輕創傷性骨關節炎的癥狀, 改善關節活動功能。具體作用機理:
(1) 透明質酸鈉黏附于關節軟骨及滑膜組織表面, 形成對細菌、毒素、免疫復合物等的侵入起保護性屏障作用, 保護軟骨、滑膜免受酶、化學物質以及毒素等的破壞;
(2) 潤滑及緩沖關節應力, 從而保護軟骨, 維護軟骨基質完整性;
(3) 調整滑膜的通透性, 恢復滑膜的吸收功能, 使腫脹減退;
(4) 營養關節軟骨, 利于關節軟骨修復;
(5) 抑制炎癥反應, 緩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