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你家用的最久的一臺車開了多少公里嗎?20萬公里、30萬公里還是50萬公里?大部分私家車在20萬公里以內就差不多置換掉了,并且不少都經歷過發動機大修或是外觀已經破爛不堪。
最近就有人問了我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為什么哪些在街上亂竄,各種急剎車、猛踩油、低檔超車的出租車反而比咱們定期保養的私家車還耐用?
(1966年的沃爾沃P1800S,行駛里程超過480萬公里,目前世界上最長記錄保持者)
確實如此,“百萬公里無大修”的新聞比比皆是,但其中大部分都出自的哥之手。還記得貴AU3228這臺捷達嗎?他已經在汽車博物館放了很多年了,從購車到行駛百萬公里,這臺車花了7年。
另外,前兩個月看到一篇同級,在重慶某出租車公司中,行駛里程超過70萬公里的出租車超過了12000臺,行駛里程超過百萬公公里的也已經超過了2500臺,并且其中98%的發動機沒有大修過。
而且國內的出租車一般都是捷達、伊蘭特、愛麗舍這類幾萬塊的車,并且幾乎是低配車,大部分由公司統一采用,沒得選。
再來看看咱們的私家車,買車之前很多人就要先看看哪臺發動機口碑好、耐用、小毛病少,然后又是各種配置,經過幾輪精心挑選之后才入手,從十幾萬到幾百萬不等。再然后就是保養了,勤快點的堅持5000公里一保養,只要有問題就馬上解決,每次花費時間在2小時到半天不等,不勤快的,怎么也要10000公里保養一次,同樣是有問題馬上修復。換機油、清晰油路、四輪定位什么的全部往上招呼。
但是最后大部分私家車都逃不過“20萬公里大修發動機”的命運,即便是像勞斯萊斯、賓利、奔馳這些百萬豪車也差不多。甚至很多車在十多萬公里就需要大修發動機了。
是的,世事就是這么不公平,你每天連油門都不怎么敢亂踩,定期給車做保養、做美容,還比不上的哥們賺錢的工具耐用。
是否很心塞?其實并不是上天不公,而是因為原理不同,咱們先來看看發動機大修分缸頭大修和整機大修兩種:
缸頭大修主要是恢復氣門的氣密性,清楚缸蓋積碳,更換氣門油封、氣缸墊等密封件。同時對潤滑、冷卻、進排氣系統、點火(噴油)系統進行維護等工作。
整機大修除了上述工作外,還需要對連桿瓦、主軸瓦、活塞環、缸套等零件進行維護和更換,以提高發動機使用壽命。
簡單點來說就是長期使用導致的發動機零部件之間的間隙變大,從而出現動力不足、燒機油等情況出現,為改善這種情況,就要對發動機進行大面積拆卸維修。
要減少這種磨損主要還是機油的運用,機油的主要作用就是潤滑,可以在活塞環與缸壁之間形成油膜,防止金屬與金屬之間直接接觸從而避免磨損。但油膜的建立是需要時間的,只要油膜一建立,活塞環與缸壁的磨損就會顯著下降。
一般情況下,停車超過一小時,機油在各個零部件之間形成的油膜就已經被破壞掉了,要重新建立起這層“保護膜”需要發動機再次發動并運轉幾十秒。而這部分時間里,發動機內部磨損情況最為嚴重,據統計,汽車發動機的磨損 80% 是發生在冷啟動的一瞬間。
這也就引出了為什么出租車能夠完成“百公里發動機無大修”而私家車很難辦到的問題了。
首先是咱們私家車每天的基本運作規律是,早上開車出門,遠的十多公里,并且是早高峰,走走停停,到公司后就停在車庫,偶爾中途會開車出去辦個事,然后就停放到下班,再啟動開車回家,最遠的也就幾十公里車程,正好又是晚高峰,走走停停才到家,又是一夜的停放,周而復始。
而出租車則是,早上啟動之后,開始穿街過巷,中途吃個午飯或者上個廁所什么的,熄火的時間基本在1個小時之內,然后繼續走街竄巷,即便是交班時也只需要個幾分鐘,連火都用不著熄。這也就使得發動機一直處于正常運轉運轉狀態。當然,也正是因為出租車的使用性質不同,所以要開上百萬公里相比于普通私家車要簡單很多。
另外就是機油的添加了,雖說私家車很多都定期5000公里或三個月保養一次,但由于車輛使用不多,很多人半年都開不到5000公里,也就導致了保養時間拖的很長。而有些出租車公司要求一個月或是半個月就要保養一次,至少也要求更換/添加機油。這也就在此拉開了私家車與出租車之間發動機磨損的差距了。
當這是只是為了解答部分網友的疑問,畢竟兩種車用途不同,私家車主們也不需要羨慕的哥們的車能開這么遠。不過,要知道的是,汽車不同于人,其本身是機械結構,不怕使用,反而是怕長時間停放,別以為少開車就是愛車,其實多用多開才是保養汽車的最好辦法。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