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作為蓋天下有名的神偷和古今馳名第一妖,本領雖然不算太大,也不能算小。七十二般變化加上筋斗云,妥妥地讓一幫神仙妖怪眼花繚亂,再加上自己本就張狂的性格,有一説十,對手們還沒開打先被猴子的大話嚇死了。
不過,要說孫悟空的能力不得不提的是他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至少,在很多人眼里,這是《西游記》里不可多得的寶貝,更是孫悟空降妖伏魔的重要助力。那么,當初孫悟空是怎么得到金箍棒的呢?我估計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孫悟空從東海龍宮搶來的,只因為如此,很多后來的文藝作品還衍生出來“因為悟空搶走了定海神針,所以東海不得安寧”的說法。但是,這個確實是我們誤會猴子了。
之所以,我們覺得金箍棒是悟空搶來的,原因無非是:它是從東海龍宮得來的,那是別人的東西,悟空又沒錢去買;它是大禹治水時測量江海水深的,時間夠久遠,用過它的人又足夠有名,東海龍王沒必要給素不相識的猴子;孫悟空鬧地府鬧天宮到處都有它的身影,威力很強,它想大便大想小便小,這么好的寶貝東海龍王怎么會送人;更何況“搶”字似乎更符合悟空的氣場,更能凸顯這個混不吝的形象。于是,我們就這樣篤定的覺得金箍棒是搶的。
其實,這都是我們誤會了。孫悟空從東海龍宮的來金箍棒不假,但是,老龍王卻從來沒有把這個棍子當成過寶貝,只是因為他夠重,孫悟空又一直嫌他給的兵器輕。所以,把孫悟空領過去讓他看看是不是可以作件兵器用,好搪塞他,讓他趕快走。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正說處,后面閃過龍婆、龍女道:“大王,觀看此圣,決非小可。我們這海藏中那一塊天河定底的神珍鐵,這幾日霞光艷艷,瑞氣騰騰,敢莫是該出現遇此圣也?”龍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是一塊神鐵,能中何用?”龍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與他,憑他怎么改造,送出宮門便了。”
完全都是敷衍的態度,也絲毫沒覺得這塊鐵有什么用處,更沒有把它當作一件寶貝。大禹當年確實用過它,但卻不是作為兵器使用,而是一個“定子”,說白了就是一把尺子,能有什么特別之處?
至于它的威力確實不小,孫悟空拿了神針鐵,還要披掛,南海龍王敖欽聞言,大怒道:“我兄弟們點起兵,拿他不是!
”老龍道:“莫說拿,莫說拿!那塊鐵,挽著些兒就死,磕著些兒就亡,挨挨兒皮破,擦擦兒筋傷!”
這個很好理解,一個重量達到一萬三千五百斤的棒子,是很容易碰傷別人。而它之所以想大就大想小就小,不是他本身具備這個功能,而是遇到了孫悟空,自己命中注定的主人,而聽從主人召喚。
孫悟空在拿到金箍棒之后,回去給小猴們演示也說到了這一點。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悟空近前,舒開手一把撾起,對眾笑道:“物各有主。這寶貝鎮于海藏中,也不知幾千百年,可可的今歲放光。龍王只認做是塊黑鐵,又喚做天河鎮底神珍。那廝每都扛抬不動,請我親去拿之。那時此寶有二丈多長,斗來粗細;被我撾他一把,意思嫌大,他就小了許多;再教小些,他又小了許多;再教小些,他又小了許多。急對天光看處,上有一行字,乃‘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
所以呢,這個金箍棒黃獅精拿著一點用也沒有,完全不會聽他的。他只聽悟空的,那它的魅力必然大打折扣。另外,還有很多人覺得金箍棒一定會有金閃閃的外觀,是這樣嗎?
《西游記》第三回寫的很詳細:
龍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蔽蚩樟靡律锨埃艘话?,乃是一根鐵柱子,約有斗來粗,二丈有余長。他盡力兩手撾過道:“忒粗忒長些,再短細些方可用?!闭f畢,那寶貝就短了幾尺,細了一圍。悟空又顛一顛道:“再細些更好。”那寶貝真個又細了幾分。悟空十分歡喜,拿出海藏看時,原來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乃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喚做“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
說白了,金箍棒其實就是一根黑鐵棍,兩頭箍了兩個金箍,其貌不揚,更不會金光閃閃。它之所以放光,是因為遇見了孫悟空。也就是說,我們想象中高大上的金箍棒,其實是一根很重的鐵棍子。這根棒子也不是搶來的,完全是東海龍王為了支應走悟空,而搪塞給他的。所以,不能叫做搶。當然,猴子嘴里一直說的是“請賜一件”,說白了就是舔著臉要,但卻不是指定了要什么,只是剛好遇上了合適的那一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