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倚天屠龍記》里的張三豐,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我們都知道張三豐一手開創(chuàng)了武當(dāng)派,是江湖之上數(shù)一數(shù)二的頂尖高手之一。張三豐一生活了一百多歲,跨越了南宋、元朝和明朝三個朝代,堪稱是武林中的奇人。
只不過,讀過《倚天屠龍記》的朋友們就知道,張三豐不僅僅是一名武癡,而且也是一名情癡。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張三豐就是因為少年時期的一段情愫,而久久難以忘懷,終其一生也沒有娶妻生子。
身為一代武林泰山北斗的張三豐,本該早早忘記紅塵。究竟是誰能夠讓他一輩子都難以忘懷,牽腸掛肚呢?他又為什么選擇孤獨終老,終身不娶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一位傳奇人物的一生。
讀過《神雕俠侶》的朋友們都知道,郭襄苦苦尋找了楊過一輩子的時間,因此有“風(fēng)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的說法。其實這個說法套用在張三豐身上也是一樣的,正因為在華山頂上與郭襄初次相遇之后,張三豐亦是對郭襄思念懷戀了上百年。
在張三豐第一次出場的時候,他的名字還叫做張君寶。他只不過是少林寺的一個小廝。不過他的師傅可不一般,正是一位絕頂?shù)膬?nèi)功高手覺遠大師。覺遠大師因為在無意之間,練就了楞伽經(jīng)夾縫里的《九陽真經(jīng)》,因此功力大進。
張君寶拜在覺遠大師的門下,得以學(xué)習(xí)《九陽真經(jīng)》,亦是獲得了不小的內(nèi)力。不過,正是在這個時候,《九陽真經(jīng)》的秘密泄露了出去,因此被投身元朝的蒙古三杰給盜走了。所以覺遠大師便帶著張君寶前去追回,途中卻是巧遇了神雕俠楊過以及郭襄。
張君寶得幸獲得了神雕俠楊過的指點,僅僅用了四招便將蒙古三杰之一的尹克西擊敗,因此與楊過和郭襄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或許就在這一刻起,正值少年青春情愫萌動之際的張君寶,在一番大展神威之后贏得美人關(guān)注,這讓他的內(nèi)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
而從此以后,那個美人的身影也深深地鐫刻在了張君寶的內(nèi)心之中。只不過,他并不敢向郭襄表白自己的心跡,而是只能將它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就這樣,眾人別過,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再能夠相遇。
令張君寶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兩年后,郭襄為了尋找楊過和小龍女,又一次來到了嵩山的少林寺。乍然遇見曾經(jīng)的心上人,讓張君寶潛藏已久的情愫又一次激發(fā)了出來。更加令他感到難以把持的是,郭襄還將無色大師贈送給她的生日禮物——鐵羅漢轉(zhuǎn)送給了張君寶。
對于郭襄來說,這一份禮物可能并沒有什么特殊含義,只是給朋友送禮而已。但是,這對于張君寶來說卻是定情信物一般的存在。可是后來又起異變,因為張君寶在與“昆侖三圣”何足道的比拼中,暴露了自己偷學(xué)內(nèi)功的事實,因此不得不出逃少林寺。
出逃少林寺的當(dāng)晚,覺遠大師圓寂。張君寶和郭襄不得不就此別過,兩人從此以后也再也沒有遇見過了。郭襄依舊在苦苦尋找著那一對神雕俠侶的蹤跡,踏遍了千山萬水;而張君寶亦是默默地將對郭襄的愛戀埋藏在心底,一直沒有表露出來。
時過境遷,百年匆匆而過。后來張君寶自號“三豐”,一手開創(chuàng)了武當(dāng)派,縱橫武林。只不過,他始終都沒有忘懷那一位少女。在《倚天屠龍記》之中,峨嵋派掌門周芷若曾經(jīng)將郭襄祖師的遺書拿了出來,交給張三豐閱覽,短短的一句話,又蘊含著多么真摯與深沉的愛:
“張三豐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明慧瀟灑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我們都知道開創(chuàng)了峨嵋派的郭襄,曾經(jīng)給自己的徒弟取名為“風(fēng)陵師太”,意在紀念她與楊過初次相遇的風(fēng)陵渡口。而很少有人知道,張三豐為自己的七位愛徒取名,也是蘊含著他和郭襄初次相遇的故事。
當(dāng)年還是少年時期的張君寶和郭襄相遇,是在少室山上。后來,張君寶就為少室山的美景賦詩了一首:
“遠橋之下泛蓮舟,岱巖石上溪松流。萬仞翠山梨亭在,莫問聲谷空悠悠。”
在這其中,包含了大名鼎鼎的武當(dāng)七俠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張松溪、張翠山、殷梨亭、莫聲谷的名字。由此可見,張三豐對于那一次少室山的初次相遇真的是一輩子都難以忘懷,在為徒弟起名的時候,也念念不忘。
一直以來,張三豐都是將郭襄贈予他的那一個鐵羅漢攜帶在身,寸步不離,令人感慨。郭襄苦苦追尋了楊過一輩子,但是求而不得,最終選擇在峨眉山上出了家,創(chuàng)建了峨嵋派。而張三豐亦是默默相思郭襄一輩子,同樣也是求而不得,最終選擇在武當(dāng)山上閉關(guān)修煉,創(chuàng)建了武當(dāng)派。
這個世界還真的是十分奇妙,緣分這種東西誰都說不清道不明。張三豐的事跡如此感人,也是因為他的感情真摯而簡單,默默地愛著郭襄,卻從來不想要去占有她,坦坦蕩蕩。這也正是張三豐的人格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