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匈奴,人們就會想起當年騎著快馬,手持短刀在大漠南北靠掠奪漢人牛羊為生的游牧民族.在大多數中國人記憶中,匈奴已成為野蠻的象征(在英語中匈奴人Hunnish也有野蠻人的意思,說明歐洲人對匈奴人的看法與中國人相同).其實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在起源時期,都要經歷一個從野蠻的游牧生活向文明的定居生活過渡的歷史時期.很不幸,當時的匈奴人首領在為自己的民族選擇擴張方向時,發生了戰略性的也是致命性的錯誤.
最初,匈奴部落的主要活動區域在蒙古高原以西和天山以北地區.在最鼎盛時期,向西活動范圍擴張至伊朗高原以北地區,甚至一度達到里海東岸.但由于當時,在匈奴部落西邊,有強大的波斯帝國和馬其頓帝國,而且由于這兩個帝國的長年戰爭,對周邊的幾個游牧民族賴以為生的草原造成極大破壞.于是匈奴人自然選擇了向東發展,因為東邊是人煙稀少,土地肥沃的蒙古大草原.更重要的是當時東邊還沒有一個象波斯和馬其頓那樣強大的帝國.當是中國正處于內戰不止的春秋國時代,華夏文明向北的影響力只能達到大漠以南地區,主要活動區域集中在黃河流域.所以匈奴人輕而易舉地就控制了蒙古高原.
而且在和華夏族(主要是北部的秦國,晉國以及以后的趙國,燕國等)幾個諸侯國的最初交鋒中,也屢屢獲勝,也正是由于匈奴人對這些諸侯國的侵擾,使這些諸侯國在崇山峻嶺間紛紛筑起了一道道城墻來防范,但由于可以進入的山口太多,匈奴人總能找到南下的突破口.這就更就堅定了他們在此定居下來,并向南擴張的決心.
盡管隨后南面出現了一個強大的秦帝國,使得匈奴人受到了強大的軍事打擊,但在匈奴人心理崩潰前,秦帝國卻先土崩瓦解了.但秦帝國留下來的萬里長城的確在一定時期給匈奴人造成了不小的障礙,也使匈奴人在掠奪同樣價值的物資時,要付出比以往更大的代價.
但不久,匈奴人就發現,新出現的漢帝國的皇帝的魄力和進取心遠不及秦帝國的統治者.在經過最初的幾次大規模交鋒后,漢人的軍隊就輕易不敢主動跨出長城一步.于是,匈奴人的野心和欲望再一次被激發了起來.他們比以往更加肆無忌憚地主動出擊,而不必擔心遭到對方的報復.而且他們漸漸發現長城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并不是不可逾越的.
也許是物及必反,不久,漢王朝便出現了一位同樣富于進取精神的統治者漢武帝.在面對外來侵擾時,這位年輕的皇帝與它的祖先不同的是,不是采用消極的防御,而且采取積極的主動出擊,就是所謂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且這位君主比以往的統治者具有更大的韌勁和恒心,在經歷了最初幾次失敗后,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重用衛青,霍去病等有魂力的年輕軍官,第一次采用長途奔襲戰術,深入匈奴人大后方,連續取得了幾次殲滅性勝利.這讓匈奴人第一次碰到了一個主動進攻自己的敵人,從此再也不敢肆無忌憚對漢人進行侵擾了.
但匈奴人的災難到這時還只是剛剛開始,更為可怕的是,這位漢武帝不僅是個軍事戰略家,也深知以柔克剛的道理,他所推行的儒家文化深入人心,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以致在隨后中國近兩千年的歷史中,幾乎所有的王朝都采用同樣的理念來治理國家.所以在中國歷史上,秦皇漢武經常要被相提并論.言歸正傳,正是由于漢文明的迅速發展,而不是先前的軍事打擊,讓大多數匈奴人感到自己的落后,因此,很多匈奴人選擇南遷至漢人統治區生活,甚至在匈奴統治階層也發生了分裂,一部分匈奴貴族主張與漢人和平相處,另一部分仍堅持敵對.主和派與主戰派最后只能刀兵相見,分為南北兩個匈奴.所以至今中國人仍堅信,光靠武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南匈奴很多人都以學習漢文化,甚至是與漢人通婚為榮,很多人也爭著采用漢姓,尤其是漢朝滅亡后,很多匈奴人都改姓劉.在東晉時期,隨著北方前秦王朝滅亡后,中國北方地區出現了五胡十六國的亂世時期,也就是匈奴,鮮卑,羌等五個少數民族先后建立了十六個政權,其中匈奴人建立了兩個政權。一個是在公元304年,熟讀四書五經,孫子兵法,史記和諸子百家等漢人著作的匈奴貴族劉淵建立的地跨今天山西,河南,陜西,甘肅四省邊界地區的前趙(漢)國,歷經四主,統治26年。另一個是在過了大約一百年后的公元407年,另一位匈奴人赫連勃勃建立了地跨陜西和蒙古一部的夏國,并于418年攻占長安,歷經三主,統治25年。經過幾百年與漢文化的融合,特別是與漢人通婚,使南匈奴這支基本就完全融入了漢民族中,而不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存在了.
而北匈奴由于生存條件日益下降,最主要的是與漢文明之間的巨大反差在心理上形成的那道長城,讓他們決定西遷,向西尋找他們祖先生存的地方.在西遷過程中,他們發現,以前的幾個強大的帝國消失了,那一片片肥沃的草原也不見了,很多地方已變成了一望無際的大沙漠.沒辦法只好繼續向西.經過長途跋涉,翻過高加索山,在他們面前出現的敵人,和他們之前與之爭斗了幾百年的東方強敵漢人來說,不值一提,他們所向披靡,不久就看到了他們渴望見到的大草原,而且這片草原的主人哥特人也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不久就成為他們南下攻打強大的羅馬帝國的軍團的組成部分.不久羅馬帝國就土山崩瓦解了.羅馬帝國最終讓漢人的手下敗將擊敗,從而間接證明了當時東方的漢帝國的綜合國力(軍事,政權,社會生產力等)是強于西方的羅馬帝國的.
匈奴人發現這片歐羅巴大草原才是他們的最終歸宿,因為他們發現這里的定居者大多和他們一樣是靠掠奪為生的游牧民族,而不象漢人那樣過農業定居生活,在生活方式他們更容易適應,敵人的思維方式也更容易理解,因此生存也就更容易了.后來他們和當地人經過一千多年的融合,形成了匈牙利的主要民族馬扎爾(Magyar)族.
從現代英語中仍能找到一些痕跡.匈奴Hun,匈牙利Hungary.而再看看與之有聯系的詞就更有意思了,Hunnis野蠻人,Hungry饑餓的,可以想像得到,歐洲人在初次見到匈奴人時,留下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一群饑餓的野蠻人.
從匈奴人的歷史經歷中,不難看出,找到一塊適合自己生存的空間是多少重要,現在社會上總是教育人要學會適應社會,適應環境,但如果一旦象匈奴人那樣跑到了一塊根本不適合自己生存的地方,最終只有兩條道路可選擇,要么以犧牲自身獨立為代價,茍且偷生;要么另尋他路.否則的話,只能是死路一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