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歷經三百多年,朝代更迭頻繁,政治格局歷經由統一到分裂,又由分裂回歸統一的過程。北朝時期的墓葬壁畫,其主人雖然來自不同的民族,但是繪畫主題大多為儀仗圖、出行圖、狩獵圖等,表現了他們生前的累累戰功和赫赫權威。畫中人物形象生動,從藝術的角度佐證了當時各民族文化在此匯聚交融,塑造中華文明的輝煌歷程。
太原市北齊婁叡墓壁畫
太原市北齊婁叡墓(鞍馬游騎圖)
此次展出的《太原市北齊婁叡墓壁畫》堪稱古代繪畫藝術杰作,作品線條流暢,人物形象生動,駿馬神采奕奕,情趣盎然,可見畫師十分熟悉草原牧場的生活。從表現形式、人物神態和動作推測,此圖應是“鞍馬游騎圖”中的出行場面。
朔州水泉梁北齊壁畫墓
朔州水泉梁北齊壁畫墓(夫婦宴飲圖)
《朔州水泉梁北齊壁畫墓》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窯子頭鄉水泉梁村。山西博物院于2008年6月進行了考古發掘及壁畫搬遷保護,是國內復原較大型墓葬壁畫結構的一大成功案例。壁畫主要分布于甬道、墓頂與墓室。墓頂壁畫自上而下分為三部分,上層繪天象圖,中層為四神圖,下層是十二時圖。墓壁的北壁為夫婦宴飲圖,東壁為鞍馬儀仗圖,西壁為牛車出行圖,南壁為門洞,左右兩側繪有鼓吹圖。此次展覽中,工作人員重新搭建復原了整座壁畫墓。由于進入墓室的甬道較為狹窄,出于文保的考慮,設計了一條通透的玻璃通道,頂部隱藏LED燈帶照明,以便呈現更好的觀展效果,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走進墓葬內部參觀,近距離欣賞這組氣勢恢弘的北朝壁畫。
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墓道北壁壁畫
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墓道北壁壁畫
此次展覽中單體面積最大的一件展品是《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墓道北壁壁畫》(長3.2米,高3.5米),整個獨立展廳層高為5米。圖中繪有一座規模宏大的木結構建筑,屋頂正上方繪一火盆,左右兩側各繪一獸首鳥身的怪獸形象,這也是首次在同時期墓葬壁畫中發現木結構建筑。
第二部分 人亦黃土
宋金元時期,位于遼闊的黃土高原東部地區的山西,在經濟和文化上都極為繁榮。這個部分的墓葬壁畫中大多都會有墓主人的形象出現,他們往往是當地的士紳、富戶。
繁峙南關村金代壁畫墓
繁峙南關村金代壁畫墓(仕途青云)
《繁峙南關村金代壁畫墓》的壁畫描繪了墓主人年少時離家謀求仕途,老來還鄉隱居故里的理想人生,同時還營造了墓主人仙逝后的來生世界?!缎弥菽虾粞哟灞诋嬆埂繁诋嬓问胶啙嵈蠓?,內容樸素典雅,極富文人色彩,借花卉與詩詞襯托主人的清高雅潔。壁畫引用了元代散曲大家張養浩(1270-1329)的名句“無窮名利無窮苦(恨),有限時光有限身”,抒發了墓主人胸中對人生的嘆息。
陽泉東村元墓
陽泉東村元墓(備茶)
金代的《平定西關村M1壁畫墓》和元代中期的《陽泉東村元墓》墓室平面都呈八角形,墓室主體壁畫經修復后共有八塊。這兩組壁畫作品內容較為世俗化,所描繪的都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場景,有夫婦對坐、備茶、雜劇表演、馱運、馬廄等日常畫面,旨在營造一座熱鬧、溫馨的“吉宅”來保佑他們的家人安康富庶。
展廳
壁畫經過了上千年歲月的洗禮,是一種脆弱易損的文物。雖然壁畫經揭取保護處理后初步達到了穩定狀態,但它們對環境變化依然非常敏感。為了保證此次展覽中壁畫的安全,上博文物保護科技中心的技術團隊從展柜的制作、溫濕度監控、照明調節等多方面進行了綜合保障。在保證展示效果的同時,根據不同展柜的需求,放置了調濕劑和調濕器,讓長期處于山西相對干燥氣候中的壁畫,到了上海也能安然無恙。
此外,為了讓更多觀眾了解山西壁畫藝術,上海博物館官網(www.shanghaimuseum.net)還將推出網上展覽,虛擬還原相關墓葬壁畫的原狀,通過多媒體手段表現這些壁畫從發現、揭取到保護性修復的全過程,反映珍貴壁畫“重生”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
特別說明
參觀本次特展時,您可以使用上海博物館微信導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