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不動,己不動、彼已動、己先動。‘’
近代某技擊大師曾說過:此話文理都不通,彼既“已動”,己又何能先動?
斯言一出頗得知識者贊同。慧智者卻不以為然也!
有人說這句話抄錯了!應為“彼欲動、己先動。”其實這意思武禹襄說的是:彼微動、己先動。
李亦畬卻用‘’將發(fā)未發(fā)之際‘’來表述;
郝為真說是:‘’將出未發(fā)之際‘
王宗岳用‘’彼微動而己意已動‘’來表達。
我以為大同小異僅功夫層次高低體悟一而以:微動、欲動、以動。說的狀態(tài)用道家語言來說,不在“寂然”,佛謂出“托空”,儒之“發(fā)皆中節(jié)”。皆指不在渾沌未萌之時,而是將萌,己萌!欲、微、以的區(qū)別僅“量化”程度不一,萌生到子、丑、寅、卯位置時狀態(tài)有異,而實質無異。以四象言無非小陽老陽,以丹道言時在一陽初動時,以卦象言地雷復,以時序言一聲炮竹除歲……
欲動,打悶;微動,打截;己動,打跟勁。術功高者不難做到,不是問題關鍵!關鍵是如何才能做到料敵先機,如無此‘’知覚‘’功力,那一切不過是秀才論兵沙盤演軍而己!!!彼不動、己不動、彼已動、己先動。既然眾說莫衷一是,難以一統(tǒng)!吾以為不如改為:彼不動、己不動、彼已動、己先知。汝意云何?
這一“知”含幾知,先知,不知之意,襄括欲動、微動、已動之能!上士欲動幾即知;中士微動即先知;下士己動仍不知。
幾知先知皆意知,事物將萌未萌之際萌而未明之時,常人不知。
先知是覺,不動是能。良知良能齊備如一則拳道體全。
原本準備執(zhí)“先知“”不動”兩牛耳就破釋太極拳“不動之動”的密碼談點個人體悟與感知與同好同勉:
春江先暖鴨先知,先機之基在先知。
怎樣才是修煉先知的正確路線
春江水暖如何才能先覺
不動包含什么
三不動為什么能幻化成萬動
不動與動的互濟
不動之動與如如不動
提綱擬好,后因軟件故障遂改為討論稿。蓋樓至此感知春天還遠著呢,春江水仍透骨寒!古語云:上士聞道,堇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下士、中士、上士。知識份子、文化人、慧智者也。知識份子,學而不知;文化人,融而化之;慧智者,不學而知。
何為對?何為錯?
扶過斷水河,伴歸無月村。
山高水自請,林密風自閑,佛祖西來本無意。
誰解其中味?你,你,…還是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