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系教授——肖澤民
政治經濟學名詞解釋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國有化、國民經濟軍事化、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計劃化”
壟斷資本同國家政權日益緊密結合行成的壟斷資本主義。它的實質是:壟斷資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國家政權,并通過國家政權來干于和調節社會經濟生活,以保證壟斷資本家獲得高額利潤。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帝國主義時期資本主義所固有的各種矛盾、特別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不斷加深的必然產物。第一次世界大戰大大加速了私人壟斷資本主義轉變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過程。在一九二九年——一九三三年的世界經濟危機以及隨后特種蕭條時期,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二次世界大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又有了新的更廣泛的發展。在不少的帝國主義國家中,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不同程度上成為社會經濟生活的支配力量。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具有多種多樣的形式,但基本形式不外兩種:國家所有制和“國家調節”經濟。首先,壟斷資產階級的國家所有制,主要是通過以下的途徑形成的:(1)資產階級的資產國有化,即國家用高階收買或其它補償的辦法,把某些私人壟斷企業收歸國有,變成國有企業;(2)從國家預算中發款,直接投資建立國有企業。其次,壟斷資產階級的“國家調節”,其主要措施有:國家進行采購和定貨,其中主要是軍事采購和軍事訂貨;發放各種國家補貼;調節稅收和實行有利于壟斷資本的各種稅收制度;由國家銀行控制利率和匯率,調節市場資金;對工資、物價進行控制,實行原料和產品的配給制;等等。所有這些措施,實質上都是國家通過財政和信貸等各種渠道,對國民收入有利于壟斷資產階級分配和再分配。
資產階級學者極力粉飾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宣楊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可以有計劃地“調節”國民經濟和消除經濟危機,具有“社會主義因素”,是走向“社會主義”的步驟等謬論。事實上,由私人壟斷資本主義轉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絲毫沒有改變資本主義本質。資本主義社會所固有的各種矛盾不僅沒有消除,反而進一步激化。不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提供了最完備的物質基礎。當然要實現社會主義,還必須經過無產階級奪取國家政權。
資本主義國有化
亦稱“資產階級國有化”。指某些生產資料轉為資產階級國家所有。它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化的必然結果。
早在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國有化就以經產生,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它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國有化作為挽救瀕于破產大資本家的措施,曾被廣泛的執行。國有企業不僅控制了很大一部分基礎工業部門,而且它的產值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占有很大比重。
實現資本主義國有化的主要途徑有:
(1) 把歷史既存的某些國家財產接管過來;
(2) 用國家財政廢款,直接興建國有企業和各種公益事業;
(3) 用高價收買和提供補償的辦法,把某些私人企業轉變為國有企業。
資本主義國有化的根本目底,在于獲取高額壟斷利潤,壟斷資本家把頻于破產的企業讓給國家,而將國家給于的補償作為資本投向有利可圖部門。國家把用高價收買的企業,“整頓”到有利可圖以后,又以“非國有化”為名,再謙價歸還給壟斷資本家。由此可見,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有化,不斷沒有絲毫損害資產階級的利益,恰恰相反,正是通過這種“國有化”,壟斷資本家把虧損轉給了國家,而自已確撈取了巨額收入。這種“國有化“證實了列寧所說的,不過是用國家資金來保證資本家增加利潤的一種手段?!?/p>
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家所有制,雖然表面上具有“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形式,但實際上,支配著國家壟斷資本并由此而獲得大量利潤,仍然是私人壟斷資本,因為它不過是生產資料資產階級所有制的一種變相形式。資本主義國家不僅沒有改變企業的資本性質,反而加深了資本對雇擁勞動的剝削,加強了壟斷資本呑并和排擠中小資本的力量,促使生產社會化的進一步發展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不斷激化,從而為實現社會主義準備了必要物質條件。
國民經濟軍事化
指帝國主義國家為加強壟斷統治,推行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而使國民經濟沿著戰爭須要方向發展。它是資本主義制度所固有的各種矛盾日益深化的必然結果。
國民經濟軍事化的主要表現是:
(1)軍事費用在國家財政支出和國民生產總值中占有很大比重,特別是直接軍費開支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了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速度。
(2)軍用品生產畸形發展,軍事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而民用削費品的生產則相對地有時甚至是絕對的宿減。
(3)科學研究的重點放在滿足軍事須要方面,大量的科究經費和科究人員被用于軍事目地。
帝國主義國家推行國民經濟軍事化,旨在制造國際緊張局勢,推行侵略擴張,剌激國內生產,緩和經濟危機,加強對勞動力的剝削,以保證壟斷資本家所獲高額壟斷利潤。其結果是:龐大的軍費開支導致了通貨膨漲、物價上漲和勞動人民的捐稅負擔加重,從而加劇了階級矛盾,并使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比例失調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日益嚴重,這就為新的更深刻的經濟危機的到來準備了條件。同時,國民經濟軍事化還必須加劇軍備競賽,進一步激化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和爭奪,增加戰爭的危險性。
國民經濟軍事化使社會財富大量用于非生產性的軍事開支,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巨大浪費。由此可見,國民經濟軍事化不僅是壟斷資本集團攫取高額壟斷利潤的一種手段,而且是資本主義腐朽性加深的一個重要表現。
資本主義國家“計劃化”
資本主義國家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進行調節的一種綜合性形式。具體指資本主義根據資產階級的利益,把各種指標和相應的政策、措施編制為“計劃”,并根據計劃的實施來調節整個國民經濟。
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計劃,一般有兩種:即短期計劃和中期計劃。前者是根據當時國內外經濟形勢,在對市場行情進行預測的基礎上,規定在短期內為調節經濟所采取的措施:后者是為了對國民經濟的發展進行帶有方向性的或結構性的的調節而制定的以若干年為期的綜合計劃。這些計劃都具有以下特點:(1)計劃只是指導性的、參考性的,不具有任何約束力;(2)劃計的內容一般僅包括國民經濟發展的一些最重要的指標或比較籠統的任務;(3)計劃的實施不是依靠國家的干預或行政命令,而是通過政府的經濟政策和各種財政、金融措施來影響私人企業的活動規模和方向。
資本主義國家的“計劃化”,體現了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因此,有時也能部分的得到實現。然而,這種“計劃化”,畢竟是建立在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礎之上的,它不過是壟斷資產階級經濟意圖的一種綜合反映和經濟發展趨勢的一種綜合預測,盡管這些計劃的實施,對國民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對一定時期的經濟發展方向和國民經濟結構的改變,有著重要的影響和推動作用,但是,計劃實際執行的范圍和效果是極其有限的。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對于每個資本家來說,他們一切經濟活動的唯一準則始終是獲取最大限度的利潤,他們在社會生產中只承認競爭規律,只被接受自由競爭規律強制,所以,市場自發調節力量對經濟活動仍然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資本主義國家的任何“計劃化”都不能實行這種國民經濟有計劃的發展,都不可能消除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和經濟危機。
學而習之
2012年2月11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