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中國物理界的一代宗師葉企孫。
葉企孫出生在上海,他的父親是晚清的舉人,后來迫于形勢,棄文從商,下海做生意。
葉父做生意,接觸形形色色的人多,思想比較開明。所以,葉企孫在父親的支持下,上的是新工的學堂,他既接受了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也受西方先進科學知識的影響。
1911,13歲的葉企孫考入清華大學,成為了清華大學首批學員,在那個時候還被稱作清華學堂 。
經(jīng)過七年的努力學習,葉企孫考上了庚款留學的公費生,本著“科技興國”的想法,他前往芝加哥大學攻讀心儀的物理學專業(yè),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P·W·布里奇曼。取得該校的物理學士學位后,他又前往哈佛攻讀哲學,僅三年時間,就取得了哈佛的哲學博士學位。
在此期間,他還與導師合作測定出了普朗克常數(shù)h,雖然是個物理術語,我們大多數(shù)不太明白,但是這個數(shù)據(jù)被物理界沿用了16年之久,足見其影響深遠。
葉企孫博士畢業(yè)后,導師勸他留在國外發(fā)展,并跟他分析了在國外發(fā)展的前景。但是葉企孫委婉拒絕,回到了祖國。
回國后,他受聘于清華大學,在清華大學物理系當老師。他深耕物理專業(yè),為清華物理系的學生打下了扎實的物理基礎。因為工作能力出色,后來升任為清華大學物理系的主任。
因為他的教學風格活潑,教學內(nèi)容新穎,受到學生的喜愛。
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他將國外的先進物理學知識帶回了中國,并成為中國國內(nèi)第一個研究磁學的人。
除了個人研究,他還帶出了一批優(yōu)秀的學生。
他一共培養(yǎng)了13位“兩彈一星”功勛獲得者,2名諾獎獲得者,79位院士。
其中有,“火箭王”錢學森、“力學之父”錢偉長、“原子彈之父”錢三強、“光學之父”王大珩等,另外還有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李政道。
其中79位院士,也在光學和物理學等領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因此,葉企孫被譽為“大師的大師”。
1939年,因他的學生熊大縝被懷疑是特務,被逮捕后押解的途中被亂石砸死。
葉企孫為了證明學生熊大縝的清白,多方奔走,為學生證明清白。
可惜的是,葉企孫雖然在物理學上有很大的成就,因為將所有精力都投身于我國的物理學事業(yè),他終身未娶。
晚年生活窘迫,連住所都沒有,一度向?qū)W生乞討為生。
直到1972年,北大中關園給葉企孫分了一套一室一廳的房子,每個月工資有350元,葉企孫的生活才有所改善。
不過這樣安逸的生活沒過幾年,1977年,葉企孫因病去世,享年79歲。被葬八寶山。
葉企孫雖然終身未娶,沒有子女,但是他卻培養(yǎng)出了如此之多的人才,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看到弟子們的成就后,我想他的內(nèi)心也一定是滿足的。
一生有榮耀,有凄婉,將一生奉獻給了教育事業(yè),真是“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
參考資料:
《民國風度》,徐百柯
#頭號周刊##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