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證據可以分為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劃分的標準是民事訴訟證據與對象的關系。所謂直接證據,即可以直接證明證明對象的證據。比如結婚證、房產證。通常認為直接證據對于間接證據來說更為可靠,證明力更強。依據證據與案件主要事實的證明關系,這里的證明關系是指證據是通過直接證明還是間接證明的方式對案件主要事實起證明作用的。直接證據就是能夠單獨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不能單獨證明而需要通過其他證據結合起來才能證明主要事實的證據,即為間接證據。
那么哪些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呢?如何認定各種證據的證明力?
司法實踐中下面五種證據不能單獨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需要與其他證據結合才能被采納:
一、成年人所做的部分證言。這是說與未成年人的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符的證言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而不是說未成年所做的所有證言都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二、有利害關系人所作證言。利害關系包括與一方當事人存在利害關系,和與一方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二者都不能單獨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
三、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例如,實踐中一方當事人向法院提交的錄音帶作為證據,但其中關鍵詞聽不清楚。錄音屬于合法的視聽證據,但聽不清就意味著存有疑點。因此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四、不能核對與原件的復印件。如果當事人提交復印件復制品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則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舉例來說,一方當事人向法院提交的字跡清晰的合同書復印件,但合同書原件丟失,對方對合同書并不承認。
五、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不是所有的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都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同一案件中各種證據有不同的證明力。一般來說,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依職權做出的公文文書證明力大于其他書證;物證、檔案、鑒定結論、勘驗筆錄或者經過公證登記的書證,其證明力大于其他書證、視聽資料和證人證言。原始證據的證明力大于傳來證據,直接證據的證明力大于間接證據。證人提供的對其親屬或者其密切關系的當事人有利的證人證言證明力小于其他證人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