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5年3月套克汗去世后,其子凱依普汗(Khayip Han)繼承大汗之位,成為哈薩克汗國第十五任可汗。凱依普汗的驍勇似江格爾汗, 1717年夏凱依普汗指揮中帳阿布勒海爾蘇丹為主的哈薩克軍隊三萬進攻準噶爾汗國,在阿亞古茲打敗準噶爾軍隊后攻入準噶爾汗國。據記載清朝皇子胤禎奏報:“哈薩克軍來伐準噶爾后,策妄阿拉布坦派達西為首征戰,準噶爾戰敗,達西陣亡,哈薩克大掠而去”。準噶爾軍隊在這場戰事中的失利,對當時在西藏作戰的準噶爾士兵造成了極大的心理恐慌。據其人言稱:“我等準噶爾人,若不來更換我等,我等永無歸返之日,若居此處,均至死亡。今聞自我家來之使者言,去年(1718年)哈薩克軍眾來我渾臺吉處肆掠,不曉我等有無牧場”。面對來勢洶洶的哈薩克軍隊,準噶爾可汗策妄阿拉布坦采取不同規模的多數小股突擊部隊騷擾阻擊戰術奇襲哈薩克軍隊,1718年春縱深深入的凱依普汗被迫從準噶爾腹地撤軍,途中再次遭受準噶爾軍隊的突然襲擊,作戰中被冷箭射中,戰死沙場。準噶爾軍隊乘勝攻入哈薩克汗國,在阿熱斯、波根、恰延河地區連續擊敗哈薩克軍隊,洗劫了哈薩克汗國東南方部分大帳部落。
凱依普汗戰死后,套克汗另一子波拉特汗(Bolat Han)行使可汗權力(1718年-1729年)成為哈薩克汗國第十六任可汗。但是套克汗諸子之間爭相自立為汗,其中又由另一子色莫柯依(shimkey Han)自立為汗獨居一方(1719年—1736年)。但是波拉特汗被多數歷史學家公認為正統可汗繼承人。無論何人繼任為汗,都未能從根本上改變哈薩克汗國內部混亂不堪的政治局面,有權勢的部落蘇丹和畢官們之間也開始爭權奪利,迅即陷入了以往那種四分五裂的局面,大、中、小三帳的貴族首領和各部落蘇丹紛紛自立,各自為政、互相攻伐。關于凱依普汗的繼任者,至今仍存在著不同的說法。這從側面反映了哈薩克汗國在頭克汗去世后內部混亂不堪的政治局面。與此同時這時期的準噶爾汗國正處于另一種相反的政治局面。1697年秋至1697年下半年,策妄阿拉布坦已掌握準噶爾汗國的最高統治權,準噶爾當局正處于政局穩定的階段。策妄阿拉布在此前后又吞并了大量的噶爾丹殘余部眾,從而具備了向哈薩克頭克汗反擊的實力與條件。自1697年開始,哈薩克與汗國與準噶爾汗國之間沖突不斷,從這時代開始哈薩克汗國與準噶爾汗國之間的百年戰爭進入最為激烈又殘酷的白熱化階段。
哈薩克汗國的勢力持續衰落。準噶爾汗國則趁機重新積聚力量,在一代雄主策妄阿拉布坦及大策零頓多布、羅卜藏索諾等名將的指揮下發動了對哈薩克草原的一連串新一輪進攻。1718年準噶爾汗國打敗哈薩克汗國,凱依普汗戰死后,準噶爾汗國趁勢占據了阿亞古斯河東北部畢葉河至哈屯河之間的草原地帶,并且先后占據了額爾齊斯河西岸和巴爾喀什湖東北部。從此準噶爾汗國進入錫爾河的道路完全打開。1723年春,正當哈薩克草原大雪成災、哈薩克牧民剛剛度過嚴冬,牲畜都瘦弱不堪。得到情報的策妄阿拉布坦,暗中聯合哈薩克汗國西部的土爾扈特人,派次子羅卜藏索諾為統帥,率領裝備精良的準噶爾汗國7萬大軍分兵三路突然襲擊哈薩克草原。
1723年準噶爾汗國大規模進攻哈薩克汗國路線
哈薩克牧民及軍隊突然遭受殘酷的打擊,完全失去反抗能力,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境地。短短的兩三個月間,哈薩克汗國不僅失去了大片的草原牧場和許多重要城市,而且民眾的生命和財產也遭受了極大的損害,哈薩克汗國完全喪失了有效有組織的抵抗能力。1723—1724年間準噶爾汗國的大規模軍事進攻中, 從大帳一直攻打到中帳和小帳邊界,并推進到錫爾河流域,攻占了哈薩克汗國都城突厥斯坦及賽拉姆、薩烏蘭、塔什干等主要城市。哈薩克大帳及吉爾吉斯的許多部落和中帳的部分部落被迫臣服于準噶爾汗國,大帳的殘存者和中帳的部分,向霍占特(今費爾干納盆地苦盞一帶)折回;中帳的大部分到了撒馬爾罕,希瓦和布哈拉。這次潰逃遷移,據記載當時戰死,餓死,病死的哈薩克人甚多,一些逃亡的人在渡過塔拉斯河、博羅爾德河、阿雷西河、奇爾奇克河和錫爾河時喪生。在哈薩克人民的歷史記憶中,準噶爾的這場大規模入侵被稱之為“阿克塔班·術布仁的(Ahtaban-shubyryndi)”,即“大災難”,"磨破腳板逃亡"時代。
哈薩克人民陷進生死存亡的沒落和毀滅之中,危機時刻哈薩克人民及各路英雄巴特爾始終沒有放棄拼死抵抗侵略者,各路抵抗小股部隊與打散的汗國其他軍團逐漸匯集到一起,在統一領導和組織下開始反擊和回擊準噶爾侵略軍。1723年9、10月間羅卜藏索諾所率領的準噶爾軍隊,并非一路凱歌。在塔什干或賽拉姆城下,連續遭受由哈薩克中帳色依達·布拉汗統帥,哈班拜巴特爾、博根拜巴特爾、恰克恰克加尼別克巴特爾等大將指揮的哈薩克騎兵的襲殺。羅卜藏索諾“僅帶三百兵突圍,一面逃跑,一面派人飛報與其父策妄阿拉布坦。策妄阿拉布坦又撥兵準備攻打塔什干、賽拉姆。但是探報得知哈薩克汗國調兵前去額爾齊斯河準備攻擊策妄阿拉布坦的大后方,策妄阿拉布坦恐其大后方不保,遂于1724年初下令部分軍團撤回到準噶爾汗國境內,暫時停止繼續進攻。
硝煙滾滾的哈薩克大地
準噶爾汗國的大規模入侵使哈薩克汗國主力潰敗,損失慘重,哈薩克人民遭受了空前絕后的大災難。在如海嘯般撲面襲來的民族大劫難中,家破人亡,失去親人的哈薩克人民的意志并沒有被入侵者的屠刀完全征服,對生存的希望和對敵人的仇恨更加磨煉了哈薩克人民在危機時刻垂死抵抗,迎頭而上的堅強意志,人民的斗志更加剛烈、英勇。遏制住準噶爾入侵鋒芒,挫敗銳氣之后得到喘氣機會的哈薩克汗國舉國上下聚在一起,互相依托,互相呼應、再次迎檢了無論貴族還是庶民只有同心協力,同心合德才能戰勝敵人的血的教訓。戰亂造就了人民剛烈的意志,同時造就了更多的忠烈英雄巴特爾。無論是在突厥斯坦城破之時父母雙亡的雄主可汗阿布萊汗,還是哈班拜、博根拜、恰克恰克加尼別克、納吾爾孜拜、葉爾加尼別克、熱音別克、葉森克勒德、卡熱賽、吾圖根、巴彥、扎拜等等眾多英雄巴特爾和歷史名將均在哈薩克汗國最灰暗的這段戰亂年代橫空出世,至此哈薩克汗國正式進入了“英雄時代”。
哈薩克汗國“英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