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中翻了翻新一期的《通信企業管理》,在某頁的角落看到一小豆腐塊的文字《京瓷哲學的核心:人生方程式》,有所觸動。拿來分享。人生/工作結果=思維方式 * 熱情 * 能力:能力和熱情如果用分數標識的話,可以計為0到100分,而思維方式則從負100分到正100分。如果某人能力90分,熱情30分,那么該人的分數是2700分;如果某人能力60分,熱情90分,得分是5400分。高出前面懶人一倍。憤世嫉俗、否定真摯的人生態度的人,他們的思維方式是負值,其能力越強,熱情越高,其人生和工作結果反而越糟糕。積極向上、性格開朗、善良、誠實、正直則是好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決定了人生的成就。
仔細想想真的非常非常有道理。這是日本京瓷集團名譽董事長稻盛和夫的理論。上網查查,才知這段話是源于老先生在北京大學的一段演講。找到該演講內容的一段摘錄來鞭策自己: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家境不富裕。年輕的時候,初中和大學的入學考試,以及后來的就職考試都曾屢遭失敗。有沒有一種好辦法,能夠讓像我這樣屢遭挫折,并且只具備中等才智的人,也可以做出非凡的成績呢?
經過反復思考,最后得出的就是這個方程式。表示人生結果或者工作成果的該方程式中的“思維方式”、“熱情”和“能力”三個要素,其中的“能力”也許是先天性的,包括從父母那里得到的智力、運動神經,以及健康等。可以稱為天賦的這個“能力”,每個人都不同,如果用分數來表示的話,可以計為從0到100分。
在這個“能力”上乘以“熱情”。這個“熱情”也可以稱為“努力”。“努力”的程度也因人而異,從沒有干勁、沒有雄心、沒有活力的懶漢,到對工作和人生充滿燃燒般的熱忱、拼命努力的模范,也可以從0到100來打分。不過,這個“熱情”與“能力”不同,它不是先天的,而是可以由自己的意志來決定。因此,我總是持續地、最大限度地發揮 “熱情”這個要素,從創建“京瓷”開始一直到今天,始終堅持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首先,這個“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非常重要。很多人都自認為自己已經盡力了,但在企業界,當競爭對手比我們更努力時,我們的努力就不奏效,我們就難免失敗和衰退。所以普通程度的努力沒有意義,必須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否則就無法在嚴酷的競爭中立足。
而且這種努力不是一時的,而必須是持續不斷、永無止境的。周圍人總勸我說“你這么干,總有一天會倒下”,但是我從創業以來,一直不分晝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如果拿馬拉松做比喻,就好比把公里的路程,按照短跑方式全力跑完一樣。這樣的事情誰都認為不可能,但我們“京瓷”卻自始至終全速前進。盡管在陶瓷領域我們屬于后起的企業,但不知不覺中那些有歷史的、先行起跑的企業進入了我們的視野,我們一口氣超越了他們。現在京瓷已經成長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精密陶瓷制造商。這就是“熱情”,也就是“努力”所帶來的成果。
這里的“能力”和“熱情”我們用分數來表示。
比如說,某人很健康、很聰明,“能力”可打90分。但是,這個有90分能力的人過分自信而不肯努力,其“熱情”只有30分。于是,90分的能力乘上30分的熱情,該人的分數只有2,700分。
另一個人認為“自己只略勝于普通人,能力只不過60分左右,但正因為沒有突出的才能,所以才必須拼命努力”,于是他激勵自己發憤努力,其“熱情”為90分。于是,60乘上90則是5,400分,這比前面那位有能力的懶人的2,700分要高出一倍。
就是說,即使是只具備普通能力的人,只要他付出持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可以彌補自身能力的不足,而取得很大的成果。
同時,這個方程式最重要的是:在上述“能力”和“熱情”的乘積之上,再要乘上“思維方式”這一要素。而且剛才說的“能力”和“熱情”是從0到100分,而“思維方式”則從壞到好,有從負100分到正100分這么大的幅度。
例如,不辭辛勞,愿為他人的幸福而拼命工作,這樣的“思維方式”就是正值;相反,憤世嫉俗、怨天尤人,否定真摯的人生態度,這樣的“思維方式”就是負值。
這樣的話,因為三要素是相乘的關系,如果持有正面的“思維方式”,人生和工作的結果就是一個更大的正值;相反,如果持有負面的“思維方式”,那怕是少許,三者相乘的結果不僅一下子變成了負值,而且能力越強,熱情越高,其人生和工作的結果反而越發糟糕。
用剛才的例子來講,那位有60分的“能力”和90分的“熱情”的人,如果他持有作為人的正確的“思維方式”,并達到90分,那么,60×90×90等于48萬6千分,方程式的值達到了非常優良的高分。
相反,“能力”和“熱情”的分數相同,但持有那怕只是少許的負面的“思維方式”,比如某人的“思維方式”只是負的1分,那么方程式的結果一下子就轉為負的5,400分。再比如有人持有非常惡劣的反社會的“思維方式”,達到負的90分,那么最終的乘積就是負48萬6千分,給他的人生和工作帶來極為悲慘的結果。
而實際上,哪個國家的哪個社會都有這樣的經營者,他們才華出眾、熱情洋溢,創建并發展了企業,獲得了巨額財富。然而因為他們逐漸變得旁若無人、一意孤行,因而受到社會的制裁,頃刻從舞臺上消失。這種人的失敗原因就在于“思維方式”成了負值。
那么,必須具備怎樣的“思維方式”呢?前面已經談了一些,在這里,我再列舉一些我認為是正面的“思維方式”。
積極向上、具有建設性;擅于與人共事,有協調性;性格開朗,對事物持肯定態度;充滿善意;能同情他人、寬厚待人;誠實、正直;謙虛謹慎;勤奮努力;不自私,戒貪欲;有感恩心,懂得知足;能克制自己的欲望,等等。
正面的思維方式就是上述這些內容。那么另一方面,負面的思維方式又是指哪些呢?就是與上述正面思維方式相反的內容。在這里我也一并列舉出來。
態度消極、否定、缺乏協調性;陰郁、充滿惡意、心術不正、想陷害他人;不認真、愛撒謊、傲慢、懶惰;自私、貪心、愛發牢騷;憎恨別人、妒忌別人等等,這些都是負面的思維方式。
自己的思維方式究竟是正還是負,其數值是高還是低,是左右方程式結果的關鍵。
我想出這個方程式以后,就經常把它展示給員工,向他們說明“思維方式是何等的重要,思維方式決定了人生和工作的結果”。同時,我也時刻鞭策自己,力求使方程式的數值最大化。
同時,我就是這樣,把“作為人,何謂正確”作為判斷基準,“將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