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選藥前最好搞清所患足癬類型
大多數人患足癬后都會到藥店購買治療足癬的外用藥(抗真菌藥),有時的確能緩解癥狀,但有時效果并不那么好,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足癬分為4型,不同的足癬有不同的治療方法。患者只有依據自己的癥狀正確選藥,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否則就會事倍功半。
下面,給大家介紹4型足癬的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希望大家關注,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全文摘自《大眾醫學》)
醫學指導/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皮膚科都琳醫師、廖萬清教授
1.趾間糜爛型:較常見,常常為足癬的首發表現,表現為足趾間皮膚浸漬發白,繼而剝脫,自覺瘙癢,常導致搔抓,使表皮剝脫,露出新鮮嫩薄皮膚。夏重冬輕,足汗較多者,冬季也可發生。
治療方法:該型皮膚的表面保護層沒有了,所以不可以外用刺激性強的藥物,而應先用3%硼酸溶液或呋喃西林溶液濕敷,待皮膚變干后再用抗真菌藥物,如復方酮康唑霜等制劑。
2.水皰型:主要表現為足部側緣的成堆或零散分布的水皰,皰壁厚,可有癢感。夏季多見,水皰多自行干涸,繼發脫屑。
治療方法:該型可選用復方水楊酸酊劑或復方間苯二酚涂劑等,水皰干燥后再用丙烯胺類或唑類軟膏。
3.丘疹鱗屑型:足跖有明顯小片脫屑。呈弧形或環狀附于皮損的邊緣,并可在增厚的基礎上發生紅斑、丘疹。
治療方法:可以用抗真菌類軟膏,早晚各用藥一次,最好把腳洗干凈再用藥,這樣藥物容易浸透。一般一至二周就可治愈。但是切記要在癥狀消失后鞏固用藥一周。
4.角化過度型:表現為足跖干燥脫屑,逐漸擴大。冬季加重,可形成足跟部皸裂,夏季可能減輕。
治療方法:該型足癬真菌在比較厚的角質層內,比較難“消滅”,治療適用軟膏類藥物,如10%水楊酸或抗真菌軟膏,先厚厚地涂一層,或用塑料膜封包,待角質剝脫后再外用酮康唑或軟膏制劑。如此,藥物更易滲透致患病部位,從而達到有效抗菌,獲得良效。
預防:少穿不透氣鞋襪
總之,市場上治療足癬的外用抗真菌藥很多,因此,患者在選藥前,最好先搞清楚自己所患足癬類型,然后再對癥選藥,如此才可取得良效。預防足癬,從改善生活方式做起:
①保持足部清潔干燥,注意個人衛生,勤洗鞋襪;②少穿或不穿不透氣的鞋和襪,隨時隨地讓腳保持干燥、通氣。純棉或純羊毛的襪子會吸汗,而合成纖維的襪子則會使你的腳浸在汗水中;③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家中有足癬患者,應注意消毒,被褥應經常拿到陽光下曝曬消毒。④加強體育鍛煉,注意營養,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對預防足癬的發生也有一定作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