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詞家蘇辛并稱,其實(shí)辛猶人境也,蘇其殆仙乎!”
(清)王鵬運(yùn)《半塘遺稿》
2、“東坡詞如春花散空,不著跡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風(fēng)海濤之曲,中多幽咽怨斷之音,此其上乘也。若夫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概,陳無己所謂‘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乃其第二乘也。后之學(xué)蘇者,唯能知第二乘,未有能達(dá)上乘者,即稼軒亦然。”
夏敬觀《映庵手批東坡詞》
3、“東坡詞頗似老杜詩,以其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
(清)劉熙載《藝概》
4、“東坡體格創(chuàng)變,而筆力縱橫,……自是宋歌行第一手。”
胡應(yīng)麟《詩藪》
5、蘇軾“曾經(jīng)說過:‘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從分散在他著作里的詩文評看來,這兩句話也許可以現(xiàn)成的應(yīng)用在他自己身上,概括他在詩歌里的理論和實(shí)踐。……李白以后,古代大約沒有人趕得上蘇軾這種豪放。”
錢鐘書《宋詩選注》
6、“東坡嶺外文字,讀之使人耳目聰明,如清風(fēng)自外來也。”
(宋)黃庭堅(jiān)
7、“自古以來語文章之妙,廣備眾體,出奇無窮者,唯東坡一人。”
呂本中《紫微詩話》
8、“雄視百代,自成一家,渾涵光芒,至是而大成矣。”
《經(jīng)進(jìn)東坡文集事略》引《御制文集序》
9、“(文)自秦漢以來莫盛于宋,宋之文莫盛于蘇氏。”
宋濂《文原》
10、“文態(tài)如天際白云,飄然從風(fēng),自成卷舒,人固不知其胡為而然,云亦不知其所以然。”
金圣嘆《上梅直講書》眉批見《天下才子必讀書》卷一四
11“東坡之文浩如河漢。”
王元構(gòu)《修詞鑒衡》
12、“東坡多雅謔”
曾敏行《獨(dú)醒雜志》
13、“(東坡詩)筆之超曠,等于天馬脫羈,飛天游戲,窮極變幻而適如意中所欲出。”
沈德潛《說詩晬語》
14、“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豈與群兒雌聲學(xué)語較工拙。”
劉辰翁《辛稼軒詞序》
15、“東坡之心光明磊落,忠愛根于生性,故詞極超曠而意極平和。”
吳衡照《蓮子居詞話》
16、“東坡之曠在于神。”
王國維《人間詞話》
17、“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diǎn)塵俗氣,孰能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