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首先需要弄明白的是5個當代書法中最重要而容易忽視的概念。把這5個概念弄清楚之后,問題不解自明。
本文將從理論的角度對這幾個問題進行論述,歡迎各位書友跟帖討論。
?寫字
中國人和同處于漢字文化圈的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的人從入學啟蒙起便會接觸漢字的學習。
能準確地書寫漢字則是判斷是否掌握漢字知識的標準。在學校教育中,語文老師都會教育我們寫字要寫的工穩平整。因為只有寫的方正,才能更好地讓別人看清楚自己寫的內容,進而可以更加準確地傳遞信息。
小學的漢字書寫教育算是我們最初始的書法啟蒙教育,只要上過學,那么都會有對漢字的書寫認知。大多數人會認為書法應該像寫字一樣,筆畫工穩,結構方正,如同印刷體般,就是最好的書法。
哪怕自己寫的字歪七扭八,而正楷的理念卻深刻影響他們的書法理解。
原因之一,即在于這些人有關書法的鑒賞知識只停留在了正楷或者寫字水平上,所以也就導致他們在欣賞所有書體的時候潛意識地認為楷書是書法的唯一正途。
?書法
書法,字面意思即是漢字的書寫方法。它具有規范性的特征,也就是漢字書寫必須按照一定的規范進行書寫。
從歷史上來看,因為各時代的通行字體不同,所以先秦,兩漢以及隋唐以后的各朝代之間書寫規范并不一致。
戰國七雄馬字的不同書寫
先秦諸侯割據,天下紛爭。戰國七雄各自的官方文字并不一樣,所以書寫規范也不同。而秦以降,秦篆和隸書又分別成為新的官方文字,書寫規范又為之一變。
等到隋煬帝開科取士,天下讀書人答卷子時要求使用的是新出現的楷體字。不獨科舉,士大夫們的奏折也都是小楷字。
1905年科舉廢除,但正楷的一千多年的歷史影響,也使得人們對書法的評價上產生了誤解。
比如他們會認為正楷是評價書法家的唯一標準,書法家功力是否深厚也取決于楷書是否平正。
歷史上的書法具有實用性和藝術性兩種特征,但實用性大于藝術性。而現代書法則表現為藝術性大于實用性。
兩者顛倒的原因就在于現代人的書寫工具已經從毛筆變成了硬筆,而且一部分人甚至只使用電腦,手機等現代工具錄入漢字。
所以,再一味地追求毛筆書法的實用性,恐怕不符合時代要求。事實上絕大多數人的毛筆書寫體驗也僅停留在學校課堂。
?書法≠寫字,寫字包含于書法
書法和寫字,兩者之間聯系較為密切,但二者又有不同的外延和內涵。
書法和寫字,都是以書寫漢字為對象。然寫字的目的在于傳達信息,所以一般情況下楷書和行書用得較多。
楷書,易于辨識;行書,書寫速度較快。
關于書法的定義至今沒有統一。有人認為書法是純藝術性的,也有人認為書法不是藝術,更有人認為書法是中華古典文化的集合。
然無論持何種觀點,書法的創作都離不開漢字,也就是書寫漢字便是書法創作。
因為書法創作以漢字為對象,所以在此邏輯下我們認為寫字就是書法,而書法就是寫字。
為何中國書協“丑書家”居多!難道是受日本前衛書法的影響嗎?
如何區別寫字與書法
寫字,書法兩者都以漢字為書寫對象。
但是二者之間有著較為清晰的分野。
一件成熟的書法作品,首先應該是用毛筆進行書寫的,另外其點畫,結構,章法布局都必須有來歷,也就是說要師承古人名帖。
書法創作不一定要求每一筆都有來歷,但要有最起碼的古帖來源。
而江湖上的那些任筆為體,自詡創新的書法并非正統書法,且居于書法末流。?
既如此,當代社會那些解構漢字進行不可辨識的藝術創作的前衛書法家他們所寫的漢字則是運用了漢字元素的水墨藝術,并不等同于書法。
日本書法解構主義作品
所謂的寫字,一是指硬筆書寫,多具實用性,有一定的書法美學,但沒有對古代法帖的技法繼承。
一言以蔽之,書法必須有歷史繼承,沒有歷史繼承便不是書法。
另外,書法亦不排斥創新,而書法的歷史繼承是為了更好地推陳出新。
堅守千年書法衛道統,誓與狂怪嘩眾取寵的江湖書法抗爭到底
?寫好字是書法評價的標準之一
我國的漢字書寫之所以能夠成為一門藝術,完全因為書法所蘊含的人文性。
所謂書為心畫,所謂心正則筆正是也。
一個人的字未必能夠準確反映一個人的品格高低,但是我國的悠久人文歷史傳統認為如果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書法家,首先最重要的是書家的人格是否清正高尚,而且書法史上能夠留名的也大多是忠臣良將的字畫,如顏真卿,蘇東坡,錢灃等人。
而這種唯一性的評價也使得后來學者在自我的人格修養上用功最深。
所謂:字內功夫字外求是也。
所以我們在評價一幅字是好是壞的時候,事實上是在評價書寫者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