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國土面積廣闊,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其中23個為省份。由于地域和發展模式等原因,每個省份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一定差異。通常,每個省的省會城市都非常發達,并以省會為中心向周圍地區擴散發展。
我國最近的兩個省會城市是江蘇的南京和安徽的合肥,相距僅150公里,但其經濟發展水平卻存在巨大差異。
江蘇是我國第二大經濟省份,去年的GDP達到了9.9萬億元,突破10萬億元只是時間問題。作為江蘇的省會,南京的經濟自然不會差,去年的GDP達到了1.4萬億元,位居該省第二,全國排名第11。
南京作為我國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以來就是富庶地區,對教育非常重視,被譽為“天下文樞”。在明清時期,中國超過一半的狀元均來自南京的江南貢院。南京的旅游資源也非常豐富,去年接待了1.47億人次的海內外游客,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其中比較知名的景點包括中山陵、夫子廟、雞鳴寺、紫金山等。
安徽的省會城市合肥雖然與南京距離很近,并屬于同一地區,但其經濟發展與南京存在較大差距。去年,合肥的GDP為9400多億元,比南京低了4600多億元。安徽與四川一樣采用了強省會發展模式,合肥的GDP占了安徽總量的四分之一。
今年,合肥被列為新一線城市,其經濟增速為7.6%,發展潛力巨大。相信在未來幾年,合肥一定能夠趕上南京的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