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鄉村的希望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向社會公布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提出了八項舉措提高鄉村教師水平。鄉村教育再一次引起了更高層面的關注,對330萬名鄉村教師來說,看到了扎根鄉村的美好未來,工作勁頭和信心會更足。
我當了二十多年的農村小學校長,親身見證了農村學校發展的變遷。最初,漏雨的校舍,殘缺的院墻和冬季里用塑料布遮蓋的教室窗戶,構成了普通農村小學的全貌;教師大都是未接受過專業教育的民辦教師,雖然后來大部分都轉正成了公辦教師,但是他們的普通話不標準,知識面較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明顯不足;至于教育教學設備,更是不值一提,有時幾名教師會為了爭奪一盒彩色粉筆而斤斤計較。好在那時的考試壓力不是那么大,課程也不太難,家長和社會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期待,遠沒有現在這么強烈——讓孩子讀幾年書,識幾個字,不行的話,回家種地也不是件難為情的事。
后來,經過“六配套”、“普九”以及“兩基”,到現在的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農村學校教育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近年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一系列優先發展農村教育的舉措,惠及了億萬農村師生,農村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步伐闊步前進。
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的實施,一大批標準化的校舍成了鄉村最漂亮的建筑,抗震設防烈度較高,使農村學校成了家長最放心的孩子學習場所。大量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充裕的圖書添置,拉近了農村學校和城里學校的差距。這些是農村孩子以前最羨慕城里孩子的地方。通過多媒體,能把枯燥的學習內容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通過圖書添置,買不起書的孩子便可以津津有味地到書海暢游。身在農村小學,也可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這在以前絕對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同時,隨著以前農村小學原民辦教師大量退休,一批又一批的特崗教師帶著朝氣走進鄉村,一股新的氣息撲面而來。正規大學的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教起了農村娃,家長樂得合不攏嘴。無論是硬件的設施裝備,還是軟件的師資管理,農村學校都不比城里差多少,家長誰還會硬下心來,千方百計把孩子送到城里去讀寄宿制學校?
在廣袤的農村大地,鄉村小學肩負著文化搖籃、文明源泉的光榮使命,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廣大農民中的傳播和確立,有著重要的奠基作用。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村小學校長,我渴望擁有一所漂亮的學校,一批優秀的教師,讓一群可愛的孩子在其中快樂地學習。美麗的鄉村有了好學校,好學校有了不少好老師,好老師教出許多好學生,這樣不僅讓農村家長和家庭有了希望,整個鄉村也有了希望和未來。
(作者系河南省輝縣市北云門鎮前卓水小學校長)
·END· 第一縷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