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經有過一個簡單的評價,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純電動車型很有可能都是一個比較雞肋的存在,低端電動車沒法用,續航整車制造水平太差;類似特斯拉、保時捷Taycan等高端車型又實在太貴,所以以很小排量的發動機充當發電機,以電動的形式推動一輛這臺小排量發動機很難帶動的車,相當于形成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所以在純電動整體很難達到一個市場/產品/用戶體驗整體協調的情況下,增程式電動車的確是一個非常好的折中方案。
其實之前我們一直在強調一個觀點,那就是為什么增程式電動車的優勢這么多,但是很多新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和廠商卻寧可去研發生產那些幾乎全是槽點的純電動車,而不愿意去研發生產增程式電動車?我們也和其中一些廠商的工程師和相關人員聊過,除了增程式電動車的技術難度更大之外,一個很大的原因在于,由于補貼政策的不明朗,很多廠商擔心這種類型的電動車最終進入不了補貼名錄,要知道,即使是增程式電動車,它的成本和售價也是很高的,如果沒有新能源補貼,絕大多數消費者是不愿意接受的。所以我們看到,全中國這兩年出了數不清的電動車品牌,但是做增程式電動車的廠商就那么一兩家。其實也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絕大多數的中國電動車品牌都是補貼政策的投機者,而不是以產品和用戶體驗為主要出發點的。
可能有很多朋友會說,同樣是有發動機,有電池,插電混動和增程式電動車有什么樣的本質區別呢?那些復雜的技術名詞我們不做深入的分析,我們只做一些簡單的類比。目前國內的混合動力車型很多,但是純電續航里程整體不會很長,幾乎都相當于電池是一個補充動力,大多數車型的發動機排量依然和普通版車型相差不大,也就是說用不長的純電續航里程來中和汽油機的油耗。而增程式電動車的本質是一輛電動車,增程式發動機的排量很小,僅僅相當于是一臺發電機,其實這樣一來,就能形成我們上述提到的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所以我們需要開始討論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接下來純電動汽車品牌該如何自處?隨著增程式電動車劃歸純電車,也就是將很有機會進入新能源汽車補貼名錄,那么對于很多有技術基礎、致力于汽車發展的新品牌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遇,可以將電動車的性能和使用體驗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增程式電動車是一個不錯的解決路徑。
現在就有這樣一家企業,還真把增程式車造出來了,那就是新港島控股集團,一直專注研究于增程式技術。這項技術研究已獲得重大成果,并且這項技術完美的運用在新港島控股集團自主生產的國馬牌增程式suv電動汽車,可見這家新能源汽車公司對于發展新能源有一個前沿的思維,絕大的信心勢必為新能源事業貢獻畢生的力量!
新港島控股集團注冊資金5000萬元,總部位于海南省生態軟件園,建筑面積達8100平米,是一家集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銷售、生態農業、電子商務等綜合性、多元化的集團公司.
彩蛋:現訂購國馬有巨大活動,讓我們把國馬快速開回家
詳細咨詢請留言…
轉發關注就是對我們最好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