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北風潛入悄無聲,未品濃秋已立冬。”秋天的景意并未完全消盡,立冬踩著厚厚的落葉,披著清澈高遠的藍天,伴著紛亂的微寒,悄然登場。
緣起
關于“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標志著冬天的開始。“‘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指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
中國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標志著寒冷天氣的到來,也有萬物收藏、規避寒冷之義。
物候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難入大水為蜃。”
水始冰:水面初疑,未至于堅也。即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
地始凍:土氣凝寒,未至于坼。即土地也開始凍結。
雉入大水為蜃: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
古今習俗
一、天子迎冬
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并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體相同。
《呂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
高誘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邊社稷者,賞其子孫;有孤寡者,矜恤之。”晉崔豹《古今注》:“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又“大帽子本巖叟野服,魏文帝詔百官常以立冬日貴賤通戴,謂之溫帽。”
二、民間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
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肴,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見顧祿《清嘉錄》卷十一)。
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三、立冬游泳
現在有些地方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冬泳無論在北方還是南方,是冬季人們喜愛的一種鍛煉身體的方法。
四、立冬食補
立冬后,就意味著今年的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1.南方熱補: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2.北方餃子: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么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立冬養生
立冬時節,由秋季轉入到冬季,中醫認為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人類也要避寒就溫,斂陰護陽,保持陰陽相對平衡,從身體精神、起居飲食全面入手來進行立冬養生健體。
一、精神養生:保持好心態
立冬節氣養生,關鍵在于“藏”,在精神方面,就是要保持平和安靜。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心事,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排解,就會出現諸如抑郁、失落、煩悶等不良情緒,這將會影響正常的生活與工作,嚴重時還會對身體健康產生負面作用。那么,我們又應該怎樣調養好精神呢?
精神的調養,關鍵在于要有好的心態,平時少點兒計較,多點兒寬容,少點兒抱怨,多點兒理解,遇到問題需從多角度去考慮,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換位思考,這樣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態。情緒平穩,心態平和,精神自然安靜。
二、起居養生:“養藏”陽氣
?前面我們提到,立冬時節寒邪易傷陽氣,而陽氣是人體新陳代謝的活力,倘若陽氣受到損傷,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與疾病,這一點對于老年人來說尤為重要。因此,立冬之后的起居養生重在“養藏”陽氣。
冬季,白晝時間變短,黑夜時間變長,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衣著方面,既不要太厚,也不能太薄。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容易患上感冒而損耗陽氣;相反,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騰理開泄,不利于陽氣潛藏,寒邪可乘虛而入,這些都是立冬養生的注意事項。
三、運動養生:改掉懶散習慣
立冬過后,天氣漸冷,可能很多人就不愿活動了,使運動鍛煉有所減少,其實這樣并不好。冬季保持一定的運動鍛煉,可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以抵擋疾病的侵襲。
天氣寒冷,人的四肢較為僵硬,所以運動鍛煉前要做好熱身活動,如進行四肢伸展、慢跑等適量活動,待身體活動開來,再進行強度較大的運動鍛煉項目。
還要注意把握好運動鍛煉的時間,結束后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受涼感冒。對于老年人來說,應盡量避免強度較大的運動,采取保暖措施,防止寒冷刺激。
四、飲食養生
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飲食保健也很重要。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1.增加熱能為主。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御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立冬進補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2.補充維生素。冬天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后,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并因此導致人發生口腔潰瘍、牙眼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癥狀。那么人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卜素。
3.清內熱。立冬進補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里美蘿卜、白蘿卜、胡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
4.進補。立冬進補飲食宜少吃生冷或燥熱的食物,適合清溫的食物,如雞、鴨、魚類、芝麻、核桃、花生、黑木耳等,同時配以甘潤生津的果蔬,如梨、冬棗、柑橘等。同時,可配合一些清潤滋補的藥膳進行調理。
立冬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如吃“臘八粥”有助于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養陰、蘿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養陰固精、獲荃粥可健脾養胃、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等。
立冬詩詞
立冬十月節
唐·元稹
霜降向人寒,輕冰淥水漫。
蟾將纖影出,雁帶幾行殘。
田種收藏了,衣裘制造看。
野雞投水日,化蜃不將難。
注:“漫”字,古讀平聲,十四寒韻。
立冬
唐·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
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
恍疑雪滿前村。
立冬即事二首
宋·仇遠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
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奇峰浩蕩散茶煙,小雨霏微濕座氈。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裝棉。
立冬前一日霜對菊有感
宋·錢時
昨夜清霜冷絮裯,紛紛紅葉滿階頭。
園林盡掃西風去,惟有黃花不負秋。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釋文珦
吟行不憚遙,風景盡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
飲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歸去須乘月,松門許夜敲。
立冬
明·王稚登
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里過。
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
立冬夜舟中作
宋·范成大
人逐年華老,寒隨雨意增。
山頭望樵火,水底見漁燈。
浪影生千疊,沙痕沒幾棱。
峨眉欲還觀,須待到晨興。
煙雨館立冬前一日
宋·葛紹體
已過重陽種菊花,留連秋色帶霜華。
休言明日朔風起,腸斷天涯人懷家。
(文圖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