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經過了重重困難,俄羅斯和歐洲多國合作建設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即將竣工。北溪2號和北溪1號一樣,都是沿著波羅的海將天然氣從俄羅斯送到西歐,但是由于北溪2號的存在,俄羅斯的天然氣運力大幅度提升,甚至翻倍。不過,這個消息對于美國方面而言,并不是個好消息,因而美方在此前的許多場合都要求要歐洲放棄北溪2號項目,甚至放出了制裁這種手段。
但是,制裁顯然沒有威脅到歐洲,于是美國又開始發射糖衣炮彈,聲稱為歐洲提供10億美元的能源項目。根據美國方面的說法,這10億美元是為了幫助歐洲,讓歐洲走出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但是歐洲似乎對此并不買賬,反應非常冷淡。畢竟歐洲人對此有非常清晰的認識,一旦答應了美國的要求,就等于自己給自己挖坑。表面上看上去,這10億美元的能源項目款非常誘人,但是如果美國在這件事上做手腳和文章,那歐洲才是真正的上當。
首先,這10億美元并不是無限的,尤其是在能源行業上這點錢根本算不上什么。如果全部用來采購能源的話,一旦這筆錢用完,美國的輸出產業也就形成了。在這種情況下,歐洲最重只能繼續從美國手里進口能源,俄羅斯就被徹底拋棄了。而這個時候,代價就是美國可以坐地起價,將天然氣的價格提升非常高。畢竟此前美國一直是天然氣出口大國,提價對于他們而言,利潤更高。如果這10億美元用來建設新能源項目,結局也是一樣的。
眾所周知,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的成本已經達到了數十億美元,美國拿出的10億美元只是其中的幾分之一,連一條像樣的天然氣管線都建設不出來。所以后續一旦沒錢,美國肯定要歐洲國家增大投資,而投資后所建設的天然氣項目,最終的控制權也并不在歐洲手里,美國基本實現對歐洲能源的壟斷。反觀俄羅斯,俄羅斯方面在北溪2號上,只占了50%的股權,換句話說這條線路是俄羅斯和歐洲對半分,無論是成本還是誠意都非常令人滿意。
對于歐洲而言,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是性價比最高的方案,固定的管線一旦施工完畢,就可以源源不斷而且按時按點輸送能源,不用考慮其他因素。而且,雖然北溪2號的成本建設比較高,但是一旦投入使用,運輸成本和存放成本就非常低了,對于歐洲和俄羅斯而言都是好消息。更難得的是,這是一條水下管線,不受途經國家的各方面因素影響。
恐怕美國也萬萬沒想到,無論是軟的還是硬的歐洲都不吃,這也就導致北溪二號成為了美國的眼中釘但是卻毫無辦法。不過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畢竟當理智的歐洲遇上理智的俄羅斯,就不是簡簡單單的挑撥離間能夠撼動的了。(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