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僅2020年,全球癌癥新發病例達到了1929萬例,而死亡人群則高達996萬例。
導致患上癌癥的原因比較多,分為內源性因素以及外源性因素。內源性因素與基因、遺傳有關,而外源性因素與環境污染、不良嗜好、慢性刺激與創傷等因素有關。
除此之外錯誤的飲食習慣也是導致患癌的主要誘因。尤其是以下幾類食物,如果長期大量攝入,就會加大患上各種癌癥的風險。
一、富含大量黃曲霉毒素食物
在1993年的時候,黃曲霉毒素就已經被世衛組織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為一類致癌物,有著極強的毒性。
黃曲霉毒素在自然界當中分布非常的廣泛,任何一種發霉的食物當中都會產生這種毒素,比如最常見的發霉糧食、發霉堅果、發霉食品以及一些使用發霉糧食壓榨的食用油等。
如果一次性超量攝入,會直接導致人體器官因為中毒而死亡。
如果在日常飲食當中,長期且微量攝入這種毒素的話,這種毒素就會引起細胞錯誤修復DNA,導致人體當中的DNA發生誘變,患上肝癌、胃癌、食道癌、腸癌等一系列癌癥的概率會非常高。
二、炭火烤制并烤焦食物
如果長期食用一些用炭火烤制的食物,而且食物在烤制時會出現明顯的烤焦現象,患上癌癥的概率就會非常高。
這些食物當中含有非常多的多環芳烴以及苯并芘,這些物質都屬于強致癌物,會對人體的消化道以及肝臟造成較大的損害,患上胃癌、腸癌、肝癌以及食道癌等癌癥的概率會特別高。
三、熏制腌制食物
如果長期吃一些腌制品,患有鼻咽癌、胃癌、腸癌等癌癥的概率會非常高。在一些腌菜、腌魚、腌肉、腌蛋等食物當中,含有非常多的鹽分,這些鹽分會對胃部造成較大的損害。
而且一些肉類經過腌制之后,就會分解產生一種叫做亞硝胺的成分。一旦大量攝入,在微粒體羥化酶作用之下,就會使細胞發生突變或者是發生癌變。
四、未煮熟水產品
在日常生活當中,有不少人喜歡吃一些水產品,比如一些螺類、魚、蝦、蟹等。這些食物當中所含有的礦物元素等營養物質非常高,適當攝入對人體有著一定的保健作用。
但是,如果在吃這些食物時,沒有完全烹飪熟,或者是生吃的話,這些食物當中所含有的寄生蟲、細菌非常的高,比如華支睪吸蟲。
這是一種寄生在肝膽管內的寄生蟲,屬于一類致癌物。如果超量進入人體當中,患上肝癌、膽管癌等癌癥的概率會特別高。
總而言之,患癌病因非常的復雜,但是,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有著一定的關系。尤其是以上4類食物,如果長期大量攝入,就會增加患癌風險。
所以說,想要避免患上癌癥,一定要減少或避免這些食物的攝入。另外,一些隔夜熟菜、隔夜海鮮等食物應該減少攝入次數,才能夠最大程度降低患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