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工程院院士、男科專家郭應祿曾經說過“許多男科病是被嚇出來,這是目前男科疾病的最大誤區。”隱私的部位、難以啟齒的癥狀、錯誤的宣傳、不規范的診斷治療,使得患者看男科常走許多的彎路。作為目前國內三甲醫院中最大的男科中心,北大醫院男科中心的專家將告訴你看男科最容易出的錯。
前列腺被嚇得最狠(資料圖)
①前列腺被嚇得最狠
前列腺疾病是主要的男性疾病之一,也是目前被錯誤的宣傳誤導最多的男科疾病。前列腺疾病的發病率較高,有50%以上的男人都被前列腺疾病困擾過。
誤區一:得前列腺炎不敢結婚
前列腺炎主要在中青年男性中多見,在20—50歲男性中前列腺炎的發病率大概占30%。不良的生活習慣,加上沒有及時進行正確的治療,導致社會上對前列腺炎有種種看法,錯誤宣傳稱前列腺炎會導致陽痿、不育、前列腺癌“三步曲”,有的患者嚇得甚至不敢結婚。
專家建議:其實前列腺炎并不可怕,癥狀輕的人所占的比例不少。
前列腺炎就像傷風感冒似的小病,它難治在于癥狀有時候一下子消除不了,但并非不能根治。這種疾病,對身體的影響不是特別大,不會危及生命,不會轉變成前列前癌。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目前很多非正規的醫院進行諸多尿道內或者局部的微波、紅外等物理療法,此類治療手段及儀器尚不成熟,療效并不確定并且費用昂貴,還可能導致更嚴重的新疾病。
誤區二:20多歲被診出“肥大”
前列腺增生就是老百姓說的前列腺肥大,門診中常遇到20多歲的患者來醫院就診,說在什么地方看過,醫生診斷他是前列腺肥大。
專家建議:前列腺隨年齡增長而增長,是需要長時間積累的,年輕人絕不存在前列腺增生,男性一般要到40—50歲以后才會出現前列腺肥大。組織學研究發現,50歲男性患前列腺肥大的概率是50%,60歲概率是60%,70歲概率是70%,80歲以上的概率幾乎達到100%。
誤區三:沒有癥狀就不檢查
我國前列腺癌發病率比西方國家低得多,但近年來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在升高。與其他癌癥相比,前列腺癌發展相對緩慢,但早期癥狀并不明顯,導致難以及時發現,無法實行根治手術。
ED患者總愛自己治療(資料圖)
②ED患者總愛自己治療
勃起功能是人類正常的生理功能之一,一名健康的男性可終身保持性功能。在45歲以上的男性中,有將近一半的男性或多或少地經歷著ED的困擾,同時,ED是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臟病等多種慢性疾病的先兆癥狀。
誤區一:就醫不及時
門診中發現,有許多原發性ED的青年從第一次性生活開始就不成功。但他們羞于就醫,嚴重影響他們與伴侶間的感情交流、生育能力,甚至因此造成家庭破裂。實際上大部分勃起功能障礙是可以緩解、治愈的。
專家建議:自我評估夜間勃起和晨間勃起。通常情況下,非性生活狀態時,每晚睡覺時有3—5次的夜間勃起和晨間勃起,總時長可達兩小時。如出現異常,應及時就診于正規的公立綜合性醫院泌尿外科。
誤區二:害怕耐藥性
針對勃起功能改善方面,目前國際公認的第一線治療是口服藥物。許多患者對于服藥懷有抵觸心理,認為長期服用會增加耐藥性,甚至會影響身體健康。
專家建議:幫助勃起的藥物特異性作用于陰莖局部,必須有男女雙方的性刺激才能起效,對全身系統無損害。并且此類藥物不像其他慢性病藥品,不必每天服用,藥物在體內有效時間僅約4~5小時,需要時才服用,并不會引起耐藥性。
誤區三:自己亂買藥
許多男人發生ED往往很緊張,他們會透過各種渠道(報刊、廣播、網絡、朋友等等)來尋求解決辦法,經常自己通過非正規渠道買藥,瞞著妻子偷偷服藥。
不育癥帽子愛亂扣(資料圖)
③不育癥帽子愛亂扣
誤區:查一次精液就妄斷
育齡男女同居一年以上,性生活正常,未采取避孕措施,女方未生育者,稱之為不育癥。我國約10%—15%夫婦不能生育,其中男性因素占40%~50%。
男性不育癥的診斷和治療一直是男科臨床工作的主要難點之一,有許多尚不能解決的問題,因此也給一些非正規的醫療機構以可乘之機,也導致了目前國內男性不育診療尚不規范的現實。不少非正規的醫療機構僅僅憑一次精液檢查結果就給患者扣上少精、弱精的帽子,這是極度不負責任的做法。
專家建議:如果發現不育,應該首先去正規的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男性精液檢查結果的變動性較大,受到禁欲時間、生活、心理狀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赡芡换颊哌B續兩次精液檢查的結果都不盡相同,因此標準的精液檢查應重復兩到三次,結果一致后才可確認。
④畸形手術要趕早
誤區:生殖健康是成人的事
近年來,男性生殖系統疾病有向低齡化發展的趨勢。由于父母不了解正常生殖器官發育過程,盲目認為孩子還小,生殖健康是長大后的事。
而男孩本身又不懂,即使發現異常也不好意思告訴父母或醫生,等到了成年以后面對結婚、生育等現實問題才進行診治,卻已經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專家建議:男性性器官的分化與發育障礙的最佳診治時機是12 ~14歲以前,父母要認真觀察孩子陰莖和睪丸發育情況,如果發現異常及時到正規的醫院進行診治。其中包莖手術應在5~6歲時進行;隱睪手術的最佳時期是兩歲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