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萬達期貨 作者:梁海軍
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在閱讀了近幾十遍《孫子》以后,深感孫子之于交易的意義,另外,工作中遇到一些初學交易者,經常問一些老生常談的問題,以我的資歷不足信服,也許請出老祖宗的經典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人們本以為學技能是第一位的,卻不知修養的重要性。人的智商除極少數例外,大部分相差不大,但成就卻不一樣,原因在于思想和習慣的差異。
金融交易是綜合實力的展現,《亮劍》趙剛剛到獨立團團部報道,與李云龍有一段經典對話:
李云龍:以后你管生活,我管軍事,就這么說定了!
趙 剛:你這是單純的軍事觀點,毛主席早就批評過了。
對于交易者,只關注分析方法也是單純的軍事觀點,難以支撐起交易體系,本文以《孫子兵法》為錨,粗淺的討論討論分析方法以外的東西。
《孫子》通篇6071個字,分為十三篇,前六篇講述戰略;第六篇到第十一篇講述戰術部分;最后兩篇講述特殊部分。戰略部分屬于哲學層面,慣縱時空;戰術部分,隨著時代變化,科技進步有些已經不合時宜,但仍有一些理念值得借鑒。
區別于《三十六計》等兵書,《孫子》沒有過多講解軍爭計策謀略,而是從理念上給歷代軍事家進行洗禮。實踐證明,成功軍事家都契合《孫子》講述的理念,而不管他們是否研究過。
經久不衰,彌久而新,原因是孫子講述的是戰爭邏輯。《大學》曰:物有本末,事有始終,之所先后,則近道矣。本文將嘗試講述《孫子》與交易之間的邏輯。
《始計篇》: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
開宗明義,兵,國家重器,死生之地,不可不察。既不能窮兵黷武,也不能馬放南山。對交易者,資金是兵,初學交易甚至交易多年仍不得要領的交易者,將資金放到死生之地這種重視程度的交易者沒有幾人。過度交易是窮兵黷武,隨意交易是濫用武力,最終都沒有好結果。
所以孫子說,必須從五個方面看是否有戰的條件:
道:令民與上同意也
天:陰陽,寒暑,時制也
地: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
將:智,信,仁,勇,嚴也
法:曲制,官道,主用也
以上五點,我們不必過于追究字面意思,廣義上理解一下,道,交易者需要讓自己身心一致,不能看空做多,看多做空;天,地,將,是天時地利人和;法,是你的系統。所以你看,“法”也只是作戰需要考量的條件之五分之一,這就不奇怪為什么你獲得了別人系統而不能像別人那樣獲利。因為你根本沒有考慮其他四個大條件。將,在作戰的時候會起到重要作用,孫子選將要看“智,信,仁,勇,嚴”。網絡上有篇文章《成功的交易者是一個品性端方的群體》,是不是與孫子不謀而合呢。
然后孫子說: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矣,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矣。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雨無算乎。
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孫子很明確,多培養一些好品性,多做做計劃!
《作戰篇》
孫子曰:故兵貴勝,不貴久。
凡用兵之法……,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本段承接上一篇,重申戰爭之慎重。這可是關系國計民生,國家安危,充分準備之后方可為之。反觀大部分交易者,交易是如此的草率,出場點,入場點,止盈止損,倉位管理都沒有計劃,甚至聽到一個道聽途說的消息便入場交易。
然后孫子說:勝久則鈍兵挫銳……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準備充足以后,一定要盡快取勝,否則就會“鈍兵挫銳……不能善其后。交易者往往有這樣的經驗,對行情估計不足,本來震蕩行情,卻準備抓單邊,就陷入了“勝久”的疲沓中,當行情來臨時,不是抓不住,就是被反向深度套牢,這時候到處求助,孫子也只能告訴你: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后。
二戰中的德國和日本,初期的勝利和最終的失敗皆在于此。德國被蘇聯拖住,日本陷入中國的人民戰爭。
疲勞作戰,持續作戰,危害很嚴重。所以孫子又說:不能盡知用兵之害者不能盡知用兵之利。這與交易中風險控制第一位的思想不謀而合,先把虧損考慮到,再去考慮盈利!
本篇第二個重要思想: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矣。
前邊我們講《亮劍》,單純的軍事思想被毛主席批評過。有人在毛主席面前講什么是“政治”和“軍事”,講了一大通,毛主席說:沒有那么復雜,政治就是把支持我們人搞的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軍事就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幾大野戰軍完美的執行了這一思想。《亮劍》里邊解放戰爭,李云龍部隊缺人,趙剛在后邊直接把俘虜就改編了。趙剛一開口講話就是:兄弟們,你們家鄉有在解放區的嗎?……分到了土地嗎?幾句話就把國軍戰俘說服成了自己的兄弟,直接上戰場和老蔣干。
這就是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
老蔣失去一個師,解放軍多一個師;老蔣失去一個軍,解放軍多一個軍。效果用數據說明,假設老蔣原有300萬,解放軍50萬,實力對比是6:1,先改編50萬國軍為解放軍,實力對比變化為5:2,再改編50萬,實力對比是4:3,再改編50萬,實力對比3:4……
絕對力量上,解放軍已經由原來的1個對6個國軍,變化4個對3個國軍。而且還有一個巨大優勢在繼續發揮著無與倫比的作用。這就是全國人民對共產黨更加有信心!信心,發揮著核爆炸級別的力量,推動人民戰爭走向勝利。信心卻是一點點燒起來的,源頭是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就是這么簡單的數字變化,卻是思想的巨大力量。
前邊這個例子肯定會讓讀者不知所云,關交易鳥事?因為沒有想過,所以覺得不關鳥事。
不管什么樣的交易者,都有獲利的經歷,一小部分人守住了盈利,并且繼續擴大戰果。絕大部分人沒有幸運的走到頭,甚至被破軍殺將。在這個市場里,膽小絕對不是壞事。那些因為有盈利而胡亂交易的人,盲目擴大頭寸,動輒接近滿倉或滿倉,心態上根本沒有把改編的“俘虜”(盈利)當成自己的“嫡系”(本金),所以作戰的時候,“俘虜”(盈利)只是炮灰,從心理上講,越不重視就越容易失去,直到不知不覺之間,“俘虜”(盈利)被消耗光了,連續的敗仗,“嫡系”(本金)也會受到侵蝕,更重要是會造成情緒傳染,“作戰”(交易)技能冷卻,信心也將被挫敗。一點點一點點失敗,累積成最后打的損失和對市場喪失信心。
我看本篇孫子的本意很簡單,學會算簡單算術,用數據說服心態。
第三篇《謀攻篇》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句經典便出自此文,跟《道德經》: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有相同的意義。我的理解是,世間許多硬碰硬解決的事情,可以用迂回的方式解決,比如說圍魏救趙。因為孫臏抓住了龐涓的軟肋,不過是順了形勢!
交易講的最多的就是順勢。關于順勢,后邊還將提到,本篇著重講“將”的情緒管理。
“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我們想象一下一個憤怒的將軍指揮士兵攻城,士兵像螞蟻一樣沖上城墻,死了一批又一批,城下堆滿了自己士兵的尸體,而城池依然未能攻克,這與逆勢交易不斷加倉的行為多么的相似!
將不可怒而興兵,主不可慍而致戰。這里不僅指怒一種情緒,任何一種極端的情緒,包括喜怒哀樂。都會影響戰場(交易)形勢判斷和行動時的果斷。
所以,古語云: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
另外,本篇“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不同的敵人力量采取不同攻擊方法,于交易的提示是倉位管理也需要根據行情的變化,這是一個具體問題需要結合具體行情討論,這里僅探討思想層面。
故知勝有五,其中之一是:知可以與戰,不可以與戰者勝。不僅要評估市場,還要評估自己。
第四篇《軍行篇》
本篇的主旨是:有備無患,自保而全勝。可視為交易的風險管理部分。
孫子說: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這些話幾近白話,不多詳細說了。歪果仁說:不要失去你的本金。
“善戰者之勝,無智名,無勇功”,善于打勝仗的人沒有什么特別的,如“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一切都是順其自然(再次強調順勢)。高善文寫過一篇文章《交易只是視覺化的行為》,往往交易者要賦予過多的預測。
第五篇《兵勢篇》
孫子說: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戰勝不可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K線不過幾種類型,組合起來千變萬化,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
軍事統帥要是過分追求奇巧,細大不捐,光戰場上各種瑣事就算再找幾個腦袋也處理不完。交易者被也會被無窮的K線搞得昏頭昏腦是常見的事。
孫子又說: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于毀折者,節也。告訴軍事統帥,要學會掌握大勢,控制節奏。你看,與交易何其相似,交易也要把握大勢和節奏。
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彍弩,節如發機。這句話描述了常見的行情現象,橫盤很長時間,突然間快速拉升或下跌。
所以孫子得出結論: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
第六篇《虛實篇》
本篇關鍵字“攻”“致”。攻,完全主動;致,這里是調動的意思。對于散戶來說,不具備使用這兩個字的力量。我想本篇對坐莊的人更有用。
所以,本篇的主旨是“虛實可變,勝可為”,占據主導地位的力量可以為勝利主動采取一些措施。散戶閱讀此篇的意義在于可以理解消息利多,卻大跌;利空,卻大漲。譬如股票坐莊者建倉期發布利空,拉高以后發布利好。這就是虛實。
再看看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也是虛實可變的詭道。孫子說“致人而不致于人”,顯然美聯儲在牽我們的鼻子。
關于本篇暫且討論到這里。
第七篇《軍爭篇》
本篇主旨是:機不可失,時不待我。
描述了一種現象,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軍事統帥需要創造這樣的有利于己方的戰場形勢,行情也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橫盤好久,突然間快速漲跌,堪稱靜若處子,動若瘋兔。交易者往往不動如山,難知如陰的時候介入,在動如脫兔的時候不知所措。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煎熬的時間長了,士兵會失去銳氣,失去臨場應變的勇氣和能力,陷入被宰殺的境地。交易者也有同樣的問題。所以交易者一定要善待自己,善待自己樂于交易的心,善待自己的資金。
以治待亂,以靜待嘩。以逸待勞,以飽待饑。這么多“待”字,懂中文嗎?待字什么意思?等!
等機會!
第八篇《九變篇》
“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本篇強調“將”的決斷作用,一定要獨立決策,有所取舍。不能抓不該抓的矛盾,即使再大的人物給你提供建議,甚至命令,如果不符合戰場形勢,也不能盲目聽信。因為臨敵應變只有自己明白處于什么樣的戰場環境。只有自己才明白你建倉的理由是什么,建倉的頭寸有多少大,你能承受多大的虧損……
這也是絕大部分跟隨“交易指導”不能成功的原因,每個人面臨的個人環境不一樣,心境也不一樣。
“故智者之慮,必雜于利害。雜于利,而務可信也;雜于害,而患可解也”。交易者,考慮到有利的方面,可以堅定盈利的信息,考慮壞處,就能避免禍患。
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其不攻,恃吾有所可不攻也。大哉!孫子!無時無刻都在強調風險控制。對于交易者也是如此,如果風險控制得好,利潤知識副產品。
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
蹩腳的交易者和蹩腳的將軍有共同點:有勇無謀,只知死拼,逆勢加倉;貪生怕死,操作不果,拖泥帶水;急躁易怒,被行情戲耍后惱羞成怒,胡亂操作;沽名釣譽,過于自尊,死不悔改,不能止損;過于吝惜資金,被行情擾亂陷入被動。大概交易者面臨的也是這五種困惑。
第九篇《行軍篇》,第十篇《地形篇》,第十一篇《九地篇》,以及第十二篇《火攻篇》,第十三篇《用間篇》更深入的講解戰場具體戰法,因此對于交易指導意義不大。不再贅述。
本人粗淺討論《孫子》與交易之關聯,難免淺薄。一方面是對自己的一個整理,另一方面希望能夠給一些交易者帶來啟示,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大學》說:知止而后又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也許靜下來在詩外下一點功夫,或許詩能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