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君曰】
《人性的弱點》是卡耐基最成功的勵志經典,薈萃了卡耐基思想理論最精華的部分。
這本書影響了千千萬萬人的思想和心態,激發了他們對生命的無限熱忱與信心。
希望你能看完這本書后,勇敢地面對現實中的困難,追求自己充實美好的人生。
十分鐘讀完《人性的弱點》
戴爾·卡耐基(Dale Carnegie,1888年~1955年),是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美國著名的人際關系學大師,西方現代人際關系教育的奠基人,被譽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和成功學大師。他在1936年出版的著作《人性的弱點》,70年來始終被西方世界視為社交技巧的圣經之一。
這是一部講述人際關系的經典之作,卡耐基從人性本質的角度,挖掘出潛藏在人們體內的弱點,使人們能夠充分認識自己,并不斷改造自己,從而影響他人,獲得成功。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溝通技巧,這本書值得一讀。
PS:寫作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讓你完全讀懂這本書(10分鐘也不太可能),而是讓你了解這本書的精華,改變自己的一些觀念,或者決定要不要將這本書列入自己的閱讀計劃。
這本書很薄,但涵蓋的內容卻非常豐富。全書的框架非常簡潔,一共四篇:第一篇,交代與人相處的總原則;第二篇,在交往中如何讓人喜歡你;第三篇,如何讓人信服你;第四篇,領導者怎樣講話下屬才會聽。
這篇文章中,我主要做了兩項工作:
第一,通過解析這本書,讓你迅速了解這本書的精華內容;
第二,文章最后,提出我對如何運用這本書的一些看法
希望通過閱讀和主動刻意訓練,能夠提升我們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
這是管總的,卡耐基一共總結了三條原則,整本書也都貫穿著這三條原則:
我的理解:這三條還是太多。如果只用一句話來總結這本書,那就是“處下的藝術”。
也就是甘愿處于下風。在交往中,如果能夠隨時把對方當做偶像一樣崇拜,讓自己覺得我們處于下風,那么就沒有溝通不了的難題。
這確實非常反常識。道德經中有句話“強大處下,柔弱處上”,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你能主動處于下方,那么你就會無比強大;總是占上風,實際是柔弱不堪。
想一想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他們要贏得所有討論,他們相信沒有人能辯得過他。
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你會羨慕他嗎?
反正遇到這樣的人,我都會讓他贏,因為他覺得這樣很爽。然并卵。
你可以在生活中嘗試一下“處下”的感覺:
挑選一個平常很難溝通的人;
主動找出他的優點,并忽略他的缺點;
在談話之初就把這個優點說出來,為了增強效果,甚至可以夸張一點;
觀察效果……
你一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事實上,有社交技巧的人正是這樣做的,你可能覺得這是虛偽,實際是這只是策略。
回到卡耐基的三個原則,如果我們在談話時要注意下面三點:
總是找對方的優點,忽略對方的缺點
一定不要批評對方,如果一定要做,那么換個說法
找到對方真正的需求,并想辦法滿足它(找到共贏點)
并時刻在心中牢記“處下”的心法,如果你真心的做到了這些,下面的27條原則就可以不用看了。
如果你覺得太難,那就接著往下讀吧,看看有哪些更加實際的操作方法:
下面這六條原則,是總原則的細化,更加容易操作。
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兩人行必有我師”(不是寫錯了)。如果想要對方喜歡你,挖空心思找到一個你不具備的優點(經歷),并在交談中想辦法學會它(弄懂它)。
微笑會發出一個信號:我愿意與你合作、互動。
它的原理是:我們人體中都有鏡像神經元,看到對方的表現后,鏡像神經元會引導大腦去模仿。所以,當你微笑時,對方的心底也會開始微笑,過一段時間,你就會見證奇跡了。
試試看吧,非常神奇!
如果一個朋友沒有叫出你的名字,你的感受是怎樣的?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一定要想辦法做到!
如果你順利的鼓勵對方談論自己引以為傲的經歷,那么會產生兩個結果:
他會像上了癮一樣,根本停不下來
好不容易結束之后,他會打心底覺得你是一個社交高手。而實際上,你只說了幾句話而已。
這個原則和上面的原則類似,只是不談論他們自己,談論他們的愛好,比如足球、旅游、美食、游戲……
每個人心中都有被尊重的需求,這在馬斯洛人的需求理論里是第四層需求。
吃飽飯、安全和有正常的工作之后,每個人都有這個需求。“拍馬屁”就是這么來的,但如果我們一定要出于真誠,真心說出來。
這也是說服對方的法則,有一些與上面的原則有重復。如果你總覺得別人不把你的話當回事,那么可以試試下面這些原則。
如果有爭論的征兆,馬上就要意識到大事不好!
爭論的結果必然有贏有輸,不管結果如何,你都是輸者。因為雖然對方暫時無法說服你,但你讓他丟了面子,他并不真心服你,更重要的是,你埋下了一顆怨恨的種子。
原理與上個原則類似,一定要注意這個詞,慎重說這個詞!如果一定要說,繞個圈子把它說出來。這不是虛假,而是策略。
只有做到了勇于承認錯誤,接下來的對話才有意義。面子是阻礙我們成長的巨大障礙。
清楚的認識到:我們是來合作的,不是來打架的。
這個方法也叫“蘇格拉底式法則”,也就是一直讓對方說“是”,很神奇的方法。從一個對方無法辯駁的道理開始,逐漸深入問題的實質,通過蘇格拉底式提問,最后對方會自己把自己說服了。
與上一篇的“原則7”一樣的道理。
如果對方不肯合作,而你又想要說服他,那么可以把你的好主意留一點漏洞塞給對方,他糾正后,會覺得這是他的好主意。確實是高招!
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能夠讓我們了解交談時的阻力在哪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感同身受,讓對方覺得你們站在一個戰線,而不是敵對或競爭關系,那么合作就相對容易了。
也就是給對方“戴高帽子”,這不是虛偽,而是把他好的一面激發出來,讓他與我們合作。
這是推銷的一種方法,采用出其意料的方法吸引對方的好奇心和注意力,達到說服的效果。
激發對方好勝的心態?!昂脛佟敝哺谖覀兊幕?,誰也不會甘居人后。通過它來實現我們的目標。
每個人都有當領導的機會,有時候機會來的太突然,到時候再學,可能就來不及了。
而且,某種意義上講,父母也是孩子的領導。為了自己更好的未來,領導力是必須要學的。下面這些方法并不一定普世,但確實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思路。
很少有員工挨了罵還會心悅誠服。與懲罰相比,贊賞和欣賞會起到更加明顯的效果。
與上面的一些原則類似,如果能夠“委屈”一下自己,保全他們的面子,拐個彎去表達,那么會達到更好的效果。
領導的錯誤很少有人會直接指出來,這非常不利。所以先反思自己尤為關鍵,很多錯誤極有可能是領導造成的。
沒有人喜歡被呵斥,如果激發他們自己的主動性去做,那么效果會更好。
這個原則,對東方人種更加重要。理由估計不需要贅述了。
我們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當不斷被鼓勵時,我們會產生巨大的動力。當然,度的把握也很重要。
這個原則類似于第三篇的“原則19”,給對方“戴高帽”,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
犯錯之后的責罰于事無補,把重點放在怎樣改正,讓他們有動力去改正錯誤。
這也是獎勵的藝術,通過對話激發對方的成就感、榮譽、成長……即使是物質獎勵也會有一些效果的。
文章最后,談一下我對這本書的看法,特別是這本書存在的問題,以及我的應對之策,供你參考:
我相信如果真的掌握了這些原則,我們與人的溝通的能力肯定會上升一個檔次!但我覺得這本書有下面的一些問題:
一是例子太老了
這本書確實是經典,但存在的問題是很多例子都是幾十年前的,而且因為文化的差異,有些例子對我們的思想沖擊并沒有那么大。
所以,在閱讀的時候,一定要將自己身邊的例子帶入書中輔助理解,這樣印象會更加深刻。
二是條目太多
30條原則,確實太多了,即使全部記下來了,要落實下去也很難。
所以,有必要針對自己可能會遇到的場景,總結歸納出適合自己的操作法則,逐條進行訓練,這樣在實踐中慢慢總結經驗教訓,不斷修正,這也是刻意練習的方法,也只有這樣才會將知識變成自己的一項技能。
三是難于執行
這本書的有些原則做起來非常難,因為它直接針對我們人性中的弱點,比如“讓別人多說話”、“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保留他人的顏面”等等,在情況緊急的情況下,我們很難去操作。
我覺得在運用中可以采用下面的對策:
第一,告訴自己,講話的修煉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太著急;
第二,運用我們反復提到的元認知,也就是對思考的思考,只有意識到我們的思考有問題,才有可能解決問題;
第三,不斷深入學習、實踐和思考,結合實際打磨出適合自己的更加具體的方法;
第四,通過刻意練習,不斷反省提高